□ 郑国宗/文 杨茂基/图篱更火把
现在的夜晚是光明的,城市是流光溢彩的不夜城,乡镇的夜晚也是华灯璀璨,连农村街道都安装了巷灯,如果晚上走路遇到灯光照不到的角落,亮亮手机也可以临时解决一下问题。
现代人对“月黑风高”“星光灿烂”这些概念实在陌生,对晚上出门的照明工具也并不留心,现在许多家庭甚至连手电筒都没有。年轻人或许不知道,20世纪60年代之前的乡村夜晚,要想串个门就得带上照明工具。
旧时人们多用灯笼照明,广宁竹乡人使用的照明工具完全不同,是用竹子做的,叫篱更火把,或叫竹篱火把,有些竹乡人甚至直接称其为“篱更”或“篱”。
广宁人从山上砍回一把锅铲柄大小的青皮竹,摆到屋边倚墙竖放着,十天半月晾到半干,便用铁锤把它们一条条从头到尾砸裂,把砸裂后的竹子扎成一把扔进水里浸泡,泡上20多天后,等到把竹子里面的“汗”泡干净以后再捞起来,摊开晒干就成了“熟篱”。如果砸裂后没有及时拿去水里浸泡,自然放干了的便是“生篱”。生篱不好用,点着后火不旺,而且容易熄灭;熟篱就不同了,拿着手感好,有韧性。把篱头约两寸处从内向外拗折,撕去篱“肉”留下篱“皮”。这篱“皮”很容易引火,划一支火柴就可以点燃。两寸长的篱“皮”烧完,篱“肉”也就被点燃了,而且不易熄灭,可以从头烧到尾,即使是在微风细雨中走路照明也无妨。
篱更火把,有完整一条竹子制作而成的;有从头到尾两三米长的;有从破篾竹材截出来的;有用一米多长的竹尾制作成的……千百年来都是竹乡人晚上赖以照明的东西。旧时,家家户户的门口角落都会竖着两三把篱更。不过,天天使用的往往还是那种一米多长的篱更火把,点着火后,往泥砖墙缝一插,屋厅亮堂堂的,篱火之下吃晚饭,削篾、做家务、孩子读书、老人家讲古……一米多长的篱更,足足能燃烧20多分钟呢!
竹乡人喜欢用篱更火把,也将篱更火把视为幸福吉祥之火。新春舞龙舞狮子,生产队晒谷坪上点燃八支篱更火把,把个迎春接福的夜晚照得通明。在这里,“八”取其音,寓意发,寄予新的一年红红火火,全村人兴旺发达;新居入火,众亲戚前来贺喜的晚宴上,主人点燃由九支篱更扎成的火把,九谐音“久”,寓意子子孙孙代代相传长长久久,家运兴旺;照洞房的火把用三支篱更扎成,三,谐音“生”,寓意早生贵子;娶新娘了,婶姆点燃篱更火把,将新娘领进洞房,祝福添丁发财延续香火……
旧时,篱更火把不但用作生活照明,也是生产的工具,比如燃点砖瓦窑、石灰窑,燃点草皮泥制作火烧土、农家肥等等。
夜晚,竹乡的山村也有迷人的风景,无数的萤火虫在黑夜中一闪一闪,咯咯的蛙声、吱吱的虫鸣,组成一曲撩人心扉的田野交响曲。这时,我们这些闲不住的年轻人便出动了,左手举着篱更火把,右手握着用竹子制作的,一尺多长上面带有锯齿的竹夹子,腰间系着竹篓,来到田野,卷起裤腿,赤脚地走进刚刚耙过的水田里。用篱更火把一照,嗬,黄鳝从刚刚犁耙过的泥泞中钻了出来了,正在水田里游动,于是,赶紧握着竹夹子伸手就夹。尽管黄鳝滑溜溜的,但是被这带齿的竹夹子夹得动弹不得,只能束手就擒,乖乖地被我们塞进竹篓里,成为竹乡人盘中的佳肴。竹乡有道名菜——黄鳝炒苦麦菜,想想都能让人流口水。直到现在,年轻时候田间地头举着篱更火把捉黄鳝的事情仍然记忆犹新。
20世纪60年代末,竹乡也有一些年轻人夜间走路开始使用手电筒了。手电筒照得远,是现代人时尚的照明用具,可老人们不这么想,手电筒要花钱去买,电池没电还得去买,所以,广宁老一辈竹乡人很长一段时期夜里走路依然使用篱更火把,直到电灯普及应用,这种祖辈传承下来的照明工具方才渐行渐远,最终从人们的视野里消失,残存在记忆里。
新闻推荐
A牌难考、待遇不高、线路增加快公交陷“老司机多+新司机荒”困境
为了招收驾驶员,本地公交企业想尽办法,到各县(市、区)以及周边城市招聘驾驶员。“我们在德庆、广宁等地招收,还到云浮等地招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