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各地极具特色的粽子
“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中华民族大家庭中,每个地方过端午节的习俗都不尽相同,每个地方的粽子也形状各异。下面小编就带大家一起从南走到北看看各地粽子流派。
广东派
咸甜皆宜
广东粽子是南方粽子的代表品种,外形别致,正面方形,后面隆起一只尖角,状如锥子。广东粽子品种较多,咸肉粽是广东最常见的粽子,呈三角形,多以脱皮绿豆、肥猪肉为馅,糯米为主料,用粽叶和水草包扎而成。咸肉粽的馅料丰富,有咸蛋黄、香菇、肥猪肉、鸡肉、瑶柱等等。
裹蒸粽不仅是肇庆的特产,在省内外也远近闻名。裹蒸粽是选用本地特有的冬叶、水草包裹,先铺上一层糯米,再铺一层绿豆;然后放入肥瘦猪肉和半边咸蛋黄等;最后,又铺上一层绿豆和一层糯米,包裹成“四方形”,用水草结扎,即可放进蒸笼锅内,隔沸水蒸熟。用冬叶包裹的裹蒸粽,蒸熟后有一股芬香的冬叶味,吃起来特别可口。
广东另一特色粽子是潮汕的双烹粽。双烹粽子其主要特色在馅料,一个粽子的馅料,一半是咸,一半是甜。一口咬下去,既甜滋滋,又香喷喷。
广西派
硕大的“枕头粽”
广西桂中地区喜包形态酷似枕头的大枕头粽。桂中地区的大枕头粽一个用上半斤至一斤米;而桂林地区喜包一斤米可做六七个粽子的小枕头粽。桂林以北则喜包形态恰似狗头的狗头粽。在粽子包制过程中的配料方面又各有特色。如桂林人包粽子喜加点碱粉,煮熟的粽子产生碱香味;而全州人包粽子喜欢用稻草灰水浸泡糯米,用这种方法包制出来的粽子既有适中的碱香味,亦有诱人食欲的色彩。
广西的少数民族逢年过节都包枕头粽,而且个头比其他地方的大,令外地人惊讶不已,可供一家人食用好几天。枕头粽采用两道捆索,四只角,形如枕头。其品种繁多,有肉粽、排骨粽、枣栗粽、豆沙粽等。
闽南派
功夫在煮
闽南粽子分碱粽、肉粽和豆粽,以厦门、泉州的烧肉粽、碱水粽驰名海内外。
烧肉粽的糯米必选上等,猪肉择五花肉并先卤得又香又烂,再加上香菇、莲子、虾米及卤肉汤、白糖等。另外,可依据个人喜爱,加蛋黄、笋干、鸡肉、鹌鹑蛋等。吃时蘸蒜泥、荠辣、红辣酱、萝卜酸等多种佐料,香甜嫩滑,油润而不腻。
碱水粽是在糯米中加入盐液蒸熟而成,兼具黏、软、滑的特色,冰透后蘸蜂蜜或糖浆,尤为可口。
闽南粽子主要用“煮”,闽南煮粽子一定要水开后才下粽子,水要浸过粽面,待水重新开过,再用旺火煮3个小时左右即可。在煮粽过程中,不要添生水,煮好以后趁热捞出。
台湾的粽子就带有浓郁的闽南风情,品种甚多,有白米粽、绿豆粽、叉烧粽、八宝粽、烧肉粽。烧肉粽最为流行,其馅料丰富多彩,包括有猪肉、干贝、芋头、蛤干、鸭蛋等,成了终年可见的传统小吃。
陕西派
历史悠久
陕西地区最为传统和流行的是蜂蜜凉粽子。蜂蜜凉粽子与别的粽子不同,既不包馅,也不包粽叶,全用糯米制成,形似菱角,白莹如玉,清凉解暑。吃时用丝线或竹刀割成小片,放在碟子里,淋上蜂蜜或玫瑰、桂花糖浆。吃起来筋软凉甜,芳香可口。是在凉粽子上淋上蜂蜜而成,是一种理想的夏令食品。具有凉甜芳香、沁人肺腑的特点。
蜂蜜凉粽子,历史悠久,史籍中多有记述在长安长大的唐代段成式所著的《酉阳杂俎》中记载:“庚家粽子,白莹如玉”。早在唐中宗年间,它就是当时盛行一时的“烧尾宴”上的一道佳肴。那时叫“赐绯含香粽子”(蜜淋)。后来,长安城里也逐渐出现了专门经营这种粽子的店铺,而且制作这种粽子的技艺相当高超。
做法是将糯米先制作成粽子,无馅,煮熟后晾凉,待凉透后撒上蜂蜜、桂花酱即可食用。
北京派
北方粽子的代表
老北京粽子作为北方粽子的代表有其独特的特点,首先北京粽子个头大,吃着过瘾。其次北京粽子多为斜四角形或三角形,从各个角度看都赏心悦目。老北京人包粽子,一般包大黄米粽子,黏韧而清香。后来大多以糯米粽子为主了。北京粽子多以红枣做馅,煮熟之后可以趁热或是晾凉了沾糖吃,对北京人而言是别具风味的。
北京的粽子大约可分为三种:一种是纯用糯米制成的白粽子,吃时需沾白糖,并加上一点玫瑰汁木樨卤,味道香气宜人。另一种则在糯米中包入两三颗红枣,称小枣儿粽子,吃前需冷藏,吃时会有冰凉的快感。第三种是豆沙粽,比较少见。华北地区另有一种以黄黍代糯米的粽子,馅料用的是红枣。蒸熟之后,只见黄澄澄的黏黍中嵌着红艳艳的枣儿,美其名曰“黄金裹玛瑙”。
(来源:搜狐网)
新闻推荐
西江日报讯(记者张海婷通讯员莫绮媚)近日,肇庆中行开展了“普及金融知识、守住‘钱袋子\’”系列特色宣传活动,积极履行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