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凤治与“释菜礼”□ 陈月婷

西江日报 2018-06-13 01:17

师者,肩负传道授业解惑之使命,载舟而行,不曾有停泊之虞。也正因为这样,国人历来讲究尊师重教。

“释菜礼”是古人入学时举行的拜师礼。古代凡始入学,须向先师行释菜之礼。释采即是舍菜。以平常之物,而不用牲口币帛,这是一种从简的礼仪。仪式上通常要摆放代表青年学子的水芹、代表才华的韭菜花、代表年轻励志的红枣和代表心怀敬畏之心的栗子。《周礼·春官·乐师》中记载“入学者,舍菜。”古人讲究礼仪,拜师要以舍菜为礼,菜虽礼薄,然“明有忠信之行,虽薄物皆为可用。”

“释菜礼”最早可追溯到秦代以前,秦后遂成制度,唐代已发展成熟。太学开学典礼,都设“酒、芹、枣、栗”等蔬果菜羹祭献孔子及颜渊等贤哲。清代新科进士也要举行“释菜礼”,即在步入仕途之际,要敬谢先师孔子。

说起广宁“释菜礼”,还需提及一个人,那就是广宁知县杜凤治。

杜凤治,浙江绍兴府山阴县人,举人出身。同治五年(1866年)任广东肇庆府广宁县知县。同治七年(1868年)交卸离任,调往四会县担任知县;同治九年(1870年)十月再次但任广宁知县。

杜凤治爱写日记,日记原文曾有记载:同治十年二月,县教谕(具体管理全县教育的官员)韩词臣到县衙辞别,因为要送考生前往肇庆参加府试,临行前特向知县杜凤治汇报有关举办“释菜礼”的具体安排,还有选挑礼生(举办礼仪时负责在旁提唱起、跪、叩首之仪者)人选等事宜。因为按照朝廷规定的相关制度,主持拜祭的礼生是要具备一定资格的。如今拥有资格的4个旧礼生仅剩下2人,而且之中的陈相卿年愈76岁早已闭门不出,另一个够资格的人选周宜沅也因身体原因推辞不就。杜凤治说,“释菜礼”旧例岂可以废除,传令全门上下都要例行。再与周宜沅等人商议,斟酌出结果,一律给予胙肉,不得有半点推却。到了二月初七,广宁“释菜礼”如期在广宁县学宫崇圣祠举行。

查阅旧时广宁县学宫图,当时的崇圣祠在学宫正殿明伦堂的后面,明伦堂是学宫的正殿,是读书、讲学、弘道、研究的场所。崇圣祠原称启圣祠,主祭孔子父亲叔梁纥。清雍正元年(1723年)追封孔子五代祖先为王爵并予入祀,方才更名为崇圣祠。东庑,西庑在学宫正堂的两边。两庑是后世供奉先贤先儒的地方。

史料记载,广宁同治十年二月初七举办的这场“释菜礼”,由一贯兴文重教的广宁县令杜凤治主持,县典史张国恩、城守千总饶在田为副祭,县里大小官员,读书人都要参与,县学学生负责唱赞礼。由于地方官员重视,仪式较往年复杂且庄严,县令杜凤治跪叩得汗流浃背,内衣都湿透了。杜凤治晚上写日记,统计了一下,崇圣祠起跪九次,叩首十七次,正殿起跪廿九次叩首四十一次,后殿、正殿均行三献礼,另上殿、下殿各三次,又宣读圣稿……殿里有上下月台,梯阶也很多。至“释菜礼”结束,累计跪拜竟达数十次之多。

穿越了千年的历史长河,释菜礼已经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和国人尊师重教的代表。古往今来,与国学优秀文化传统一脉相承。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