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韵校园启心智 滋润学生成长路端州推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结硕果

西江日报 2018-06-13 01:17

西江日报记者 潘粤华 通讯员 邓群英

一轮红日,两排青山,滚滚江水一孤帆……在肇庆市第十三小学六年级学生的一幅绘画作品中,孩子用自己的想象力,将对唐朝诗人李白所写的《望天门山》描绘了出来,笔法虽稚嫩,但意境已跃然纸上。这诗画合一的教学模式,是该校近年来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探索之一,也是端州区积极探寻具有区域特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模式与方法的缩影。

据了解,自2013年开始,端州区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突出育人成效,在全区中小学校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取得了明显成效。

提升硬件,构建“四有保障线”

走在肇庆市实验小学校园,一抬头、一转身,都会被浓浓的传统文化所包围。只见仿古城墙围起植物园,中式亭子立在院里。旁边是诗韵园,一条以经典诗歌、绘画、传统文化经典为主题的长廊,展示着中华民族优秀灿烂文化。而国学园则以中国结、古建筑元素加以装饰,张贴着三字经、古诗文、名言警句等,让学生随时感受、诵读传统文化。

如市实验小学一样,端州区各中小学均大力营造诗韵校园的氛围,在提升校园文化建设品味的同时,让校园的每根柱子、每面墙壁、每个角落都会“说话”,形成一道道古色古香的经典风景,让师生随时随地感受传统文化之美,领会民族精神之魂,从而增强文化自信。

在环境上大力打造,在课程设计等软件上也下足功夫。端州各学校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融入教材和课堂内外,融入教师的专业知识体系和学校评价体系,深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内涵,有力地构建了“四有”保障线(有教师、有教材、有课时、有经费)。

而为了确保《中华传统文化经典读本》在各学校的高效使用,端州区各学校在接到修订版教材之初,便借助科组教研活动,通过召开教材研讨会、赛课、展演等形式,不断加大专兼职教师对新教材的培训力度、广度和深度,构建起全员全学科熟练使用新教材的格局。

知行合一,教育成果落实处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端州区各学校采取了多种方式,在进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知识的学习后,让学生将所学运用到实际生活和学习中。

市十三小副校长彭曼妮告诉记者,在激发学生积极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让其获得感悟和乐趣后,就要把导行作为传统文化教学的落脚点,“像学到关于礼孝的内容后,可以建议学生回家做一件家务事,给长辈捶背,到敬老院和老人聊天,营造学生课堂内外学经典,处处显孝德的良好风气。”

据了解,端州区结合学生个体生命体验和日常生活,多途径开展教育活动,全面焕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如结合礼仪、诚信、节俭等内容开展以正心笃志、崇德弘毅为重点的人格修养教育;结合敬老孝亲、尊师乐群、爱社区爱家乡等内容开展以仁爱共济、立己达人为重点的社会关爱教育;通过“我们的节日”、团队活动、德育主题活动等开展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为重点的家国情怀教育。

端州还着力打造“优秀传统文化在我身边”五个一主题实践活动,确保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知行合一。自2014年开始,每年都发动学生利用假期,参加一项传统民俗活动、寻访当地一个历史名胜、读一本传统文化经典、为长辈做一件孝亲事情、做一次文明宣传员。至今,各学校举办了150余场“五个一”成果展,激发了全区7万多名学生参与传统文化实践活动的热情。

学生受益,特色教育结硕果

经过多年推行,端州传统文化教育从校内走出校外,从书本进入生活,家校合力,社会共进,一幅你我齐读经典、诗韵育人结硕果的画卷在徐徐展开。大批“美德少年”“美德之星”纷纷涌现,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下,孩子们正在成为知书达礼、敢于担当、心怀梦想的一代新人。

“在升旗礼的时候,我们班诵读了《四时田园杂兴》。诗歌赞美了农村生活,我对勤劳、朴实的传统美德有了更深入的体会。”市十三小四(2)班的夏梓轩向记者分享了他的经典诗词学习心得。而该校五(1)班的吴思羽,则在《清平乐.村居》一词中,学到了要孝顺父母。“这首词讲到三兄弟在田间劳作,是为了让父母过上更好的生活,我也应该向他们学习。”

市实验小学的学生也变得更文明有礼、互助互爱。课间秩序井然、排队规范有序、校园干净整洁,无不显示着该校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后的明显成效。

学生受益良多,而端州各学校在传统文化课题研究、教育成果评选等方面也获得了不少的成绩。据端州区教育透露,自2013年12月开始,该区率先启动了中华传统文化课题研究,逾40个高质量的课题,获得省、市、区教育科研机构立项。

而在全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成果评选和进课堂研讨活动中,该区22所学校被评为“先进学校”;41个吟诵作品获得集体项目各等次,128名师生获得现场课、论文、展演等项目特等奖和一等奖;1人被评为“先进人物”;9位校长被评为“优秀校长”;26位老师被评为“优秀教师”;2位老师被评为“优秀教研员”。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