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霞山开山之祖
清朝之前,丹霞山不叫这个山名。它的出处与明清朝代交替,一位文武兼备、忠君爱国志士有关。
李永茂(1601年—1648年),字存源,号约生。据史载:李永茂原籍河南邓州市人。明崇祯十年考取进士,出任大名府浚县知县。
明崇祯十七年三月,李自成率领农民起义军攻入京城,崇祯皇帝自缢而亡,明朝宣告灭亡。一个多月后,李自成在山海关被满汉联军击败返京,匆匆在武英殿登基称帝。同年五月,清军大举进关,李自成撤出北京,不久被杀。
当时,江西虔州(今赣州)巡抚李永茂闻知明朝覆没,原明朝官员大多易主称臣。李永茂却满怀义愤,心有不甘,不愿承受臣事二君的现实,他逃离赣州,晓行夜宿,漫无目的寻找可栖之地。一日,他走过梅岭古道,辗转到仁化境内,来到红色山群处,驻足四望,像极了河南老家的地貌景观:“每日旦暮,彩霞赫炽,起自山谷,色若渥丹,灿如明霞。”因山形似和思乡情切,他随即将这座山取名为“丹霞山”。此地山势险要,进可攻、退可守,山中有岩洞可住,山上有泉水可饮,树木参天蔽日,随时有樵可采,是个僻静隐居的好地方。于是,李永茂设法找到当地乡绅族望买下了此片山地。随后,他与胞弟李充茂等人在丹霞山上隐居下来。
李永茂刚到丹霞山时,颇为享受朝耕夜读的生活,题为《谋隐丹霞》一诗可见其趣:
韶西仁里大如掌,城化恩溪一线天。新谷卖钱方五月,老医藏艾未三年。民生晚代逢黄霸,土避狂泰愧连鲁。锦石山前竹林里,租余十亩种瓜田。清朝建立后,明朝皇帝的后代欲推翻清朝,恢复明朝。唐王朱聿键在福州称帝,唐王称帝后,便封李永茂为兵部侍郎,总督江楚。唐王的信任给了李永茂极大的鼓励,同时也增强了他反清复明的雄心壮志。
公元1646年,朱聿键在汀州(今福建省龙岩市长汀县)遇害,桂王朱由榔在肇庆称帝,建立了南明政权,改年号为永历。朱由榔称帝后,封李永茂为内阁大学士,太子太保兼礼部尚书,入参机务。其时,唐王朱聿键的弟弟朱聿鐭又称帝于广州,年号绍武。在这关键时刻,他们本应该团结一致,共同对付清军。然而,他们却为争夺所谓的正统皇朝而大动干戈,互相攻伐,以至让清军钻了空子而被各个击破。
李永茂目睹南明王朝这样互相倾轧以至失败,他大为失望,于是回到丹霞山,从此落籍仁化,繁衍生息。但当时蛰伏隐居的他在经历了永历事件后,心情沉重,终于难以自控郁郁而终,年仅47岁。
李永茂逝后,他曾任明朝礼部主事的弟弟李充茂继承其兄长的遗志,继续开发丹霞山。先后开发大明岩、海螺岩、晚秀岩、草悬岩和天王阁,使丹霞山面貌焕然一新,盛况空前。一大批在战乱中颠沛流离的亲友同僚,都被李充茂请来丹霞山或居住、或落户,据说最多时有近千人。
经过李充茂的不懈努力,丹霞山的开发初具规模。后来,李充茂到广州海幢寺拜天然和尚为师,落发出家,法名今地。顺治十八年(公元1662年),也就是在李氏兄弟开发丹霞山18年后,今地和尚李充茂将丹霞山施赠师兄释澹归。澹归和尚接手丹霞山之后,于当年率徒弟十多人到丹霞山兴建了“别传寺”。
三百多年来,李永茂、李充茂兄弟以明朝遗臣、隐居在野、开发丹霞山的故事,不断被人所知。丹霞山逐渐成了官人墨客前来古韶州慕名游览诗兴之地,如苏东坡、韩愈、杨万里、向子湮等。到了近现代,旅游业兴起,丹霞山的名气亦随之享誉世界,有了今天“丹霞地貌”这一国际性的专业名词,足可见其在自然和人文界的价值所在。
万事皆有始,“丹霞山开山之祖”,李氏兄弟莫属。
新闻推荐
清远日报讯(记者/刘洋通讯员/黄线妹)经过现场评审和网络投票,《小北、小江》获得北江公益文化节吉祥物评比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