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廉江市传统美食安铺年糕制作 精挑细选柴火蒸 甜糯交融口口香
年糕出炉,香气四溢。
米粒需经过多次清洗。
熬制糖浆至拉丝状为最佳。
工人们用柴蒸煮年糕。
麦康庆研制出新口味的田艾草年糕。
挑选红豆,严格把控材料关。
年糕成品装袋。
年糕装箱准备发货。
年糕,是廉江一种传统美食,其中安铺年糕享有“六百年古城,三千年年糕”的民间美誉。临近春节,家家户户开始定年糕、做年糕。晌午,安铺真奇达食品厂内,第一锅年糕出炉,瞬间白雾弥漫了整个蒸煮间,霎时间香气四溢。
掌火的小伙子赶忙擦擦手,用三角架勾好年糕框,利用起重钩,蒸炉里的年糕三两下便被端出来了,整齐地排在冷却架上,等待年糕的温度降下来。其间,不少顾客早已上门购买打包好的年糕,十分热闹。
年糕又称“年年糕”,与“年年高”谐音。年过七旬的麦康庆,对年糕的制作技艺十分熟悉。从部队退役后,为将安铺年糕生产技艺发扬光大,麦康庆决定填补当时年糕市场的空白,回家办起食品厂。40多年来,每个农历新年,麦康庆厂里的蒸炉都会“烧起来”,为当地人蒸制年糕。
●撰文:廖伟英毛雷摄影:郭龙碧
精益求精选米熬糖控火候
从农历十一月开始,麦康庆厂里的蒸炉就未有停歇过。“一炉要蒸至少2个小时,蒸煮房里2个炉子,大概可以出300多个一炉。”掌火的小伙子说。临近年关,陆陆续续地有人约定下单,流水线上的工人们忙得不可开交。
进门便见郑姨正手脚麻利地择草,细细小小的草里还夹杂着些泥土,原来这些是麦康庆一早从田里采摘回来的。“这些不是普通的草,叫田艾草,是用来做年糕的。”择好的田艾被郑姨浸泡在水里,待沙子沉淀后,再进行冲洗。“每次清洗不下30遍,反反复复,让沙子无处藏身。”郑姨起身伸伸腰笑着说。
麦康庆说,做传统的年糕,确有讲究,要制作出香甜糯口的年糕,选料的每个环节都暗藏玄机。
年糕的制作原料主要是糯米,年糕的口味及储藏时间的长短与糯米的品种好坏直接相关。好糯米制作的年糕储存时间自然会长一点,而且口感较正、不粘嘴。除此之外,制作年糕前,麦康庆还会花时间对选好的糯米进行二次筛选,将黄粒等筛选出来,最大程度保证糯米的质量。接下来就要对已选好的糯米进行淘洗,这道工序被称作“淘米”。“淘米”是一个很关键的环节,必须掌握一个度。传统年糕的制作技艺看似简单,但操作却非常复杂,要做出香糯甜口的年糕,其秘诀在于糯米和水的结合,要提前浸泡一晚,使米粒软硬适中。
此外,严格把控材料关也至关重要。“"豆公"是煮不烂的,一个红豆年糕只要有一粒"豆公",那口感就会大打折扣。”麦康庆总是不厌其烦地将红豆里面的“豆公”挑选出来,保证每粒红豆都是饱满的。
熬糖浆则是个细致活,火候的讲究很见功力,加入一定比例的白砂糖和水,放进锅里用柴火熬制,直至熬出拉丝状态才为最佳。尤其蒸年糕过程中,必须使用天然的木材,才有柴火香。
“其实蒸是最繁琐的步骤,很讲究火候和温度,不同时期对温度的要求是不一样的。火候不足,蒸出的年糕就会半生半熟。”麦康庆说,工艺的纯正,保证了制作出来的年糕清新香甜,赢得了广大消费者的青睐,产品畅销省内各地和广西、海南、湖南、贵州以及港澳地区。
推陈出新添艾加橙增品类
几十年来,麦康庆在坚守老一辈制作年糕传统技艺的同时,更多的是希望将这种传统技艺继续传承下去,其儿子儿媳如今都在厂里帮忙,为的就是将这种手艺更好地传承下去。
精益求精的好品质得到越来越多回头客的青睐,近年来麦康庆接到很多的订单,销量一年比一年好,食品厂里生产的年糕逐渐成了当地人过年送礼的首选。
坚守并非一成不变,麦康庆也尝试着在工艺方面进行创新,不断研制出新口味年糕。
每年的元宵节过后,是安铺镇的“正月强”。这项独特的民间习俗由来已久。旧时相传安铺镇靠海,以打渔为生,丈夫外出捕鱼,妻子担心外出的丈夫饿肚子,于是给出海的丈夫准备用田艾草和着米粉弄成的小团子,一来充饥,二来希望丈夫出海平平安安。
有了这个传统,麦康庆于是将想法付诸实践,亲自到田里采摘新鲜的艾草,经过多次试验,将田艾与年糕相结合,做出了田艾年糕。
不仅如此,麦康庆还研究制作“红橙年糕”。经过无数次的失败与总结,麦康庆成功地将红橙果汁融入年糕制作中,使年糕有了新鲜的水果味,研发出新专利“红橙年糕”,更好地传承特色美食工艺。“红橙年糕”与传统年糕对比,甜而不腻、风味独特,深受市民青睐。
如今,麦康庆的食品厂也由原来的1000平方米拓宽到3000平方米。去年疫情防控期间,安铺镇政府有关负责人多次走访企业,现场指导,扶持企业发展。如今,该厂吸收了130多名退伍军人及其家属、贫困户和一批农村富余劳动力,帮助他们实现了“家门口”就业。
新闻推荐
■纵深“人社快办行动服务”联系点落户廉江,在湛江市人社局有关负责人看来,既是荣誉更是责任。湛江、廉江两级党委政府对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