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1所高校建成招生

广州日报 2021-01-25 04:04

数读报告

实现大湾区主要城市间1小时通达。

推进20个战略性产业集群建设。

打好村镇工业集聚区升级改造攻坚战,在湛江、珠海-江门、汕头等区域规划建设3个大型产业园区。

全省11所新建高校(校区)年内建成招生,实现地级以上市本科院校、高职院校全覆盖。

新支持20家高水平医院建设。

打造居家社区养老“15分钟”服务圈。

2021年主要预期目标

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以上;

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5%左右;

固定资产投资增长8%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6%以上,进出口实现正增长,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5%左右;

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稳步增长;

居民消费价格上涨3%左右;

城镇新增就业110万人,城镇调查失业率5.5%左右;

粮食综合生产能力1200万吨;

完成国家下达的能耗强度控制目标任务。

加快打造“轨道上的大湾区”、支持广州、深圳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增加普通高中优质学位供给、全面实施全民参保计划……除了总结“十三五”时期发展成就和去年主要工作,政府报告还聚焦2021年广东“干什么”“怎么干”的问题,勾勒出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蓝图。

2021年广东省

十件民生实事

新增9.6万个普惠性幼儿园学位

全省新增9.6万个普惠性幼儿园学位,其中公办幼儿园学位6万个,推动全省各地公办幼儿园在园幼儿比例达50%以上、公办和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在园幼儿比例达80%以上;普惠性幼儿园生均经费最低标准由每生每年400元提高至500元;培育135项学前教育“新课程”科学保教示范项目。

开展家政服务类培训16万人次以上

开展“粤菜师傅”培训1万人次以上,带动3万人实现就业创业;完成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100万人次;开展家政服务类培训16万人次以上,促进30万人次以上稳定和新增就业创业。

免费实施出生缺陷筛查

为全省87万名孕妇免费提供地中海贫血、唐氏综合征等产前筛查,为全省109万名新生儿免费提供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G6PD缺乏症(蚕豆病)等筛查。

提高城乡低保等补贴标准

城乡低保对象最低生活保障人均补差水平分别从每月609元、276元提高到631元、286元;特困人员基本生活标准不低于当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1.6倍;提高孤儿、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基本生活最低养育标准,集中供养孤儿从每人每月1820元提高到1883元,分散供养孤儿、事实无人抚养儿童从每人每月1110元提高到1227元;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标准,分别从每人每月175元、235元提高到181元243元。

推进城镇老旧小区改造

全省开工改造小区1300个以上,惠及居民25万户以上;因地制宜确定改造内容,重点改造老旧小区配套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建筑公共部位等。

完善农村集中供水和生活污水处理设施

加快推进全域自然村集中供水,新增保障农村集中供水200万人。因地制宜推进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新增1000个以上自然村完成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

全面推动农村公路桥梁安全改造

巩固18万公里“四好农村路”建设攻坚成果,对全省343座公路桥梁进行改造(三类桥136座,四类桥173座,五类桥34座),新发现四、五类公路桥梁处治率100%,提升农村公路桥梁安全保障水平。

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监督检测能力建设

完成不少于60万批次食品抽检任务,不合格食品处置率100%;省内乳制品、婴幼儿配方乳粉、保健食品生产企业在产品种实现抽检100%全覆盖;完成不少于800万批次食用农产品快检任务,覆盖全省各县区不少于2000家农贸市场;省内生产的国家基本药物制剂品种抽检覆盖率达到100%。

实施公共文化惠民工程

为基层送100场展览、100场讲座、100场演出、100场歌咏活动,为农村送上15万场电影;建设10个岭南书院、50个“粤书吧”类新型阅读空间,打造100个新时代文明实践示范所;实施50个具有岭南特色的文保单位保护利用和博物馆陈列展览,举办50场非物质文化遗产宣传展示活动;举办100场大型舞台艺术精品惠民展演;优化提升57个县级融媒体中心。

推动农业保险扩面、増品、提标

扩大农业保险覆盖面,省内种植的所有水果品种100%纳入;新增开办保险品种,提高省内主要优势特色农产品保险覆盖率;提高保险保额标准,水稻由800元/亩提高至1000元/亩,能繁母猪由1000元/头提高至1500元/头,育肥猪由800元/头提高至1400元/头,森林由500元/亩提高至1200元/亩。

2021年工作重点

“双区”建设

深入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和深圳先行示范区建设,强化广州、深圳“双城”联动,打造高质量发展动力源。

推动粤港澳三地规则衔接、机制对接。加快打造“轨道上的大湾区”。推进大湾区干线铁路、城际铁路、市域(郊)铁路、城市轨道交通“四网融合”,推动珠三角地铁互联互通,努力实现主要城市间1小时通达。

全力推进深圳先行示范区综合改革试点。出台省级支持深圳实施综合改革试点的措施,探索实施省级行政管理权限负面清单模式,在制度创新、放权赋能、激发活力、营造环境上实现新突破。

扩大内需

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大力推动内外联动,加快打造新发展格局的战略支点。

充分释放消费潜力。支持广州、深圳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布局一批区域消费中心城市,推动建设具有地方特色的市内免税店,引导境外消费回流。实施内外销产品“同线同标同质”,开展“粤贸全国”计划,积极开拓国内市场。

加快建设现代流通体系。完善现代综合运输体系,统筹物流枢纽、配送中心、冷链物流骨干网等布局建设,发展高铁航空货运和多式联运。

优化提升对外开放合作。推动广东自贸试验区、经济特区创新发展,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实施贸易高质量发展“十大工程”,加快贸易强省建设。深入开展“粤贸全球”计划,推动广交会、高交会、海丝博览会等重点展会提质增效,用好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中欧投资协定等重大机制,大力开拓东盟、日韩等区域市场,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合作。

战略科技力量

强化战略科技力量,加强基础研究、技术攻关和创新生态建设,提升自主创新能力。

加快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对标全球主要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打造全球科技创新重要策源地。推进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加快建设光明科学城、松山湖科学城等先行启动区以及南沙科学城联动协同发展区,做强广深港澳科技创新走廊。

加大基础研究力度,强化应用基础研究主攻方向,积极参与国家战略性科学计划和科学工程,争取在信息光子、新材料等领域启动新一轮部省联合重点专项。深入实施“广东强芯”行动,加快在集成电路、工业软件、高端设备等领域补齐短板。

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坚定不移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加快发展现代产业体系,不断巩固壮大实体经济根基。

深入实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六大工程”,聚焦新一代电子信息、智能家电、高端装备制造等重点领域,推进20个战略性产业集群建设。打好村镇工业集聚区升级改造攻坚战,在湛江、珠海-江门、汕头等区域规划建设3个大型产业园区。

探索实施“链长制”,培育一批控制力和根植性强的链主企业和生态主导型企业,打通研发设计、生产制造、集成服务等产业链条,构建核心技术自主可控的全产业链生态。

区域协调发展

更大力度统筹区域协调发展,着力增强内生发展动力,加快构建“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格局。

推动珠三角核心区优化发展。加快珠江口东西两岸产业转型升级,促进东岸电子信息产业创新发展,做强西岸先进装备制造业等主导产业,建设粤港澳大湾区(珠西)高端产业集聚发展区,培育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

大力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广州、深圳、珠江口西岸、汕潮揭、湛茂等五大现代化都市圈要增强集聚功能,引导常住人口向中心城市、城市群和城镇有序转移,以常住人口为基准合理配置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资源。

乡村振兴

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着力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

统筹县域城镇和村庄规划建设,开展农房管控和乡村风貌带建设工程,妥善保护和活化利用古村落、古民居,建设富有岭南风韵的精美农村。在粤东粤西粤北地区试点开展镇域品质提升行动,提高乡镇建设水平。

稳妥推进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试点。加快承包地经营权有序流转,稳步探索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改革。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调整完善土地出让收入使用范围优先支持乡村振兴,加大涉农资金统筹整合力度,做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基金,强化农商行支农服务,建设广东金融支农联盟,推进农业农村保险高质量发展。

营商环境综合改革

持续推进放管服,完善省市县三级政府权责清单。大力推进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数据等要素市场化改革。探索试点商事登记确认制,强化事中事后监管,完善“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市场主体退出机制,深入推进“证照分离”改革全覆盖,在生产许可、证明事项等领域推行告知承诺制。深化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推进自然资源领域“多审合一”“多证合一”。加快引领型知识产权强省建设,强化知识产权保护,对侵权行为实施惩罚性赔偿制度。完善社会信用体系。支持广州、深圳开展国家级营商环境创新试点城市建设。

污染治理和生态建设

研究建立用能预算管理制度,严控新上高耗能项目。制定更严格的环保、能耗标准,全面推进有色、建材、陶瓷、纺织、造纸等传统制造业绿色化低碳化改造。

建立“三线一单”生态环境空间分区管控体系。健全绿色产业发展支持政策,探索排污权、水权、用能权等交易机制。实施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推进小水电、小水库清理整治,大力开展节水行动。

落实河长制、湖长制、林长制,加强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实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工程,建设万里碧道,开展高质量国土绿化行动,打造以岭南山地、蓝色海岸带为屏障,以珠三角国家森林城市群为内核,连接珠江生态绿色水网的生态格局。

文化强省

大力推进文化强省建设,提升文化凝聚力和引领力,努力塑造与广东经济实力相匹配的文化优势。

高水平打造“三馆合一”等标志性文化重点工程,提升博物馆、图书馆等开放利用水平。开展岭南文化“双创”工程,修缮、保护和遴选新一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繁荣发展岭南美术、广东音乐、地方戏曲等岭南优秀传统文化。抓好历史文化街区、红色革命遗址等活化利用,加强侨批文物保护和研究,推进岭南考古的发掘整理和研究阐释,推动科技考古、公共考古建设。

幸福广东

出台“3.0版促进就业9条”,实施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促进计划,完善下岗失业人员、异地务工人员、退役军人等重点群体就业支持体系,健全就业困难人员托底帮扶机制,确保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突出技能、注重质量,纵深推进“粤菜师傅”“广东技工”“南粤家政”三项工程。

推动普惠性学前教育增容提质,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增加普通高中优质学位供给。全省11所新建高校(校区)年内建成招生,实现地级以上市本科院校、高职院校全覆盖。加快大湾区大学、中山科技大学筹建和香港科技大学(广州)等学校建设。

推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区域均衡布局,加快建设国家医学中心、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和国际医学中心,新支持20家高水平医院建设,增强粤东粤西粤北地区市级医疗服务能力,启动县级医院提升行动。

全面实施全民参保计划,健全多层次养老保险体系,推动医疗、失业保险省级统筹和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省级管理。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完善老年人福利补贴制度,打造居家社区养老“15分钟”服务圈,构建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

新闻推荐

铁路一季度旅客列车调图1月20日零时起实行广州到湛江只需2.5小时

羊城晚报讯记者袁增伟、通讯员姚琪报道:为更好地满足广大旅客出行需求,优化“供给”助力旅客出行,铁路部门将对旅客...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