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廉江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安铺八音” 红妆彩帐游古街 铃锣管弦奏梵音

南方日报 2020-12-18 06:43

安铺八音曲艺团参加廉江市举办“文化遗产日”非遗项目展演活动。

游演时,帅旗开路。

除了集队沿街游演,还有登台演奏。

乐手演绎出音色悦耳、和谐肃穆的乐章。

乐手每人手持一乐器列队沿街而行。

持手铃者领队先行。

木鱼音韵动听。

乐器缀上彩带显得色彩纷缤,飘逸雅致。

演奏者心平气静,指法娴熟。

旋律悠扬,萦绕耳畔。

沿着廉江市古镇安铺的骑楼街,来到中山公园,不远处传来悦耳乐声。安铺八音曲艺团的乐师们,正悠然自得地弹奏八音。

“安铺八音”历史悠久,曲子浑然一体,充满古朴韵味。演出时只见帅旗开路,罗伞护队,灯笼点缀。男士穿唐装,女士着红裙,鎏金溢彩的仪仗队伍徐徐而行。持手铃者行于前,如一支大型乐队总指挥,和着铃声起伏,引领其他乐器演奏。丝竹管弦与法乐有机配合,音韵飘逸,不一会儿公园里就挤满了闻音而来的群众。

流传百余年自娱悦众两相宜

“安铺八音”是一种古老的民间艺术。“八音”是中国古代乐器的统称,指的并不是八个音符、八种声音。“安铺八音”,乃根据《三字经》中“匏土革,木石金,与丝竹,乃八音”而命名的,就是八种大自然的天籁之音,故叫做八音。

八类乐器选配,各地有异,群众根据各地风俗,改良创造出风格迥异的“八音”。其既可自娱自乐,修身养性,又可登台表演,娱乐大众。

“安铺八音”的创作与佛学梵音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建于清代同治三年的安铺观音庙,周围古榕参天,幽香清雅。百余年前,这里士绅香客云集,人们常到此聆听梵音法乐。当地音乐爱好者秀才李六朋与寺庙法师切磋,研究用佛家法器,领略八音含义,融入丝竹管弦等乐器中,协奏佛赞。后经评精整改、融会创新,采用适合地方特色的民族乐器,再谱入地方传统曲调。

曲调选择,以节奏感较强速度较慢的严谨悠扬古曲为蓝本,根据乐器的特点改编而成。而乐器则分为击乐和弦乐两种。由双铃领头,小扣罗、小钹、木鱼、清磬、煞板、小鼓为击乐;随后以二弦为首席担纲,和高胡、三弦、椰胡、沉胡、大筒、洞箫、横箫、琵琶、月琴、秦琴为弦乐。由22个乐手组成一支八音队,每逢元宵佳节及端午节龙舟竞渡时,集队沿街或登台演奏,以助欢庆。

廉江安铺八音曲艺团负责人张镇国介绍,历经百年的发展,目前“安铺八音”已形成了《到春来》《小桃红》《浪淘沙》《三仙会》等传统曲调。八音队由22人组成,队员大部分都是当时文人雅士和音乐爱好者,平时不断练习,技艺娴熟,元宵灯节及端午节龙舟竞渡时演出。

2007年,湛江市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公布,“安铺八音”被列为民间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

改进添新乐多地演出焕活力

2000年,安铺业余民间曲艺社社长吕良富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改革,增用了中阮等低音器乐。

游演时,采用帅旗开路,锦绣横披带领,灯笼点缀,二顶罗伞护队,后有二顶罗伞殿后,男士穿唐装,女士着旗袍,乐手每人手持一乐器,列队沿街而行。乐器缀以彩带、丝带、绒球,持手铃者行于前,带领小扣锣、小钹、木鱼、清磬、煞板、小鼓的击乐手,紧随其后的二弦为首席担纲,其余乐手跟随其后。

“我们玩八音主要是觉得那是老祖宗留下来的好东西,舍不得丢掉。”说起八音器乐,79岁的肖广娣津津乐道地说。受家庭氛围的感染,肖广娣很小就喜欢上八音了。同样因为兴趣喜欢的还有队里拉中胡的陈平,20多岁就开始拉二胡,一拉就是50年。

八音演奏易学难精。张镇国说,要想精通,没有名师指点和勤学苦练不行。有老学员想学八音,担心学不会,也舍不得买乐器,张镇国就买来乐器借给他们。

“我们的财力有限,要把经费用在刀刃上。我们不能为爱好者提供乐器,但免费提供排练乐器还是可以做到的。非遗要融入新时代,需要吸引群众参与,激发大家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张镇国说,为传承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安铺八音曲艺团如今常走进校园,教有兴趣的学生练习。

有了场地,有了队伍,“安铺八音”重焕活力。近年来,廉江安铺八音曲艺团多次被邀到湛江市区、遂溪县等多个地方演出,一年下来有20多场。演出的队员以退休老年人为主,有些演出没有酬劳,但并不妨碍队员们表演的热情。

演出之外,天气晴好的上午,在安铺镇中山公园里,笛、管、箫、弦、琴、锣、鼓和钹齐上场,悠扬的音乐响起。热爱“安铺八音”的人们,是这项古老技艺传承下去的希望。

撰文:廖伟英摄影:郭龙碧

新闻推荐

探寻廉江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石角傩戏 祈福祷丰收 流传四百年

近400年历史的傩戏面具。石角傩戏现存剧本100多种。跳傩舞迎神兵神将。傩戏演员在乐声中起舞。2017年,石角傩戏参加廉江市...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