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工美食 让冬季更有味道
冬季,在阳光和时令配合下,正是品尝美食的好时节。
在山清水秀的斗门,有一些食材跳出了时间的藩篱,坚持手工制作,成就了餐桌上历久弥香的美味。斗门区莲洲镇的省级非遗美食横山鸭扎包,便是其中的佼佼者。
坚持手工制作记忆,在太阳下自然晾晒,蒸熟后香气四溢,韧性恰到好处。吃一口,滋味入骨,唇齿留香,这便是横山鸭扎包的魅力。
在每年秋冬“腊味飘香”时节,横山鸭扎包即进入制作销售旺季。其手工制作技艺历史悠久,清光绪年间,叶氏祖先从新会三江迁居横山村,带来制作技艺,传承至今已有百余年。
“莲洲河涌纵横,沙田宽广,这里养殖的家禽质量上乘。制作鸭扎包选材有讲究,必须是本地饲养60天以上的麻鸭。”横山鸭扎包第四代传承人何达聪说。
斗门镇大赤坎明火叉烧烧排骨,同样香气远溢、闻名遐迩。有人说,单单为了这口叉烧,也值得来一次斗门。
乌黑发亮的巨大烤炉就砌在祖屋里,随着生意的兴旺,现在已经由1个增加到6个。屋顶开了天窗,既能排烟排气,还有采光的功能。在光与影、火与烟变幻中,荔枝木烤就的叉烧烧排骨的独特香味,历经一个世纪而不衰。
这里的叉烧,肥瘦相间,质嫩多汁、色泽鲜明,尤其新鲜出炉的,带着热气,一大块送入口中,那份满足感只有吃过才知道。烧排骨,火候刚刚好,咸中带甜,入口回甘,清香绕喉。
“2015年6月,大赤坎明火叉烧烧排骨入选市级非遗。”第四代传人赵志文说。
在白蕉镇虾山村,走进“喜姨”家里,咸茶、艾饼、叶仔糍、芋头糕……食客立刻会被各式各样的美食吸引。“喜姨”名叫杨金喜,今年69岁,她制作的叶仔糍颜色艳丽、口味上佳,深受顾客好评。
据悉,叶仔糍制作工艺繁琐,程序复杂,很少人愿意制作,已几近失传。“喜姨”是坚持制作叶仔糍的代表人物,目前正在申请认定“珠海乡村工匠”。
斗门地处江海交汇处,历来是食材的宝库。这些舌尖上的烟火至味让人念念不忘,除了得益于本地优质食材,更离不开大厨们几十年如一日的坚守和传承。
采写:本报记者张帆摄影:本报记者赵梓
新闻推荐
8月8日晚,赤坎区“歌舞升平同奔小康”送戏下乡村(社区)惠民活动走进赤坎区海萍村和陈屋港村。活动现场,精彩的节目接连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