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村的古红石

韶关日报 2020-11-22 07:41

①红石门当②红石台阶③由红石雕刻成的窗户④柱子下的红石柱础

走进中国传统村落——广东仁化城口恩村,随处可见一种古老的红石。许多旧房子的台阶、祠庙的门当、柱子下的柱础、一些石刻工艺品,甚至窗户都由这种红石雕刻而成。这种古老的红石是恩村的一大特色,更是一种文化的积淀。

恩村现存完好的古老红石已不多,多数有一定程度的风化、破损,有的已断裂。先后被评为省级和国家级古村落的恩村,保护好这种独特而古老的红石,迫在眉睫。

这种古红石到底是什么石头?它来源于何处?

据恩村文化讲解员蒙秀鹏介绍,这种古老的红石是丹霞红色砂砾岩,当地人称之为“丹霞红石”。恩村这种古老的红石来源于丹霞山的“古采石场”。该采石场位于“水上丹霞7号线”上,距水上丹霞码头约5公里。

古恩村人为什么会用这种丹霞红石来建筑,并用它来雕刻工艺品呢?

蒙秀鹏道:“据村里的老人说,这种红石颜色紫红,象征着富贵、吉祥。红石的硬度不大,质地纯,易雕刻,而且韧性好,不易破裂,又不变色。因而,恩村的老一辈喜欢用这种红石来建筑和雕刻。”

恩村从什么时候开始使用这种红石?有什么历史渊源?

这要从蒙天民说起。

蒙天民,字完初,恩村人,从小勤勉好学,南宋庆元四年(1198年),以诗文闻名乡里,第二年当时25岁的他考取进士。由于他学识渊博,性慧心平,又很了解仁化的乡土民情,庆元六年(1200年),皇上宋宁宗任命他为仁化县知事(县令)。他上任后,以振兴家乡为己任,殚精竭虑,选用人才,建筑营堡、设立关隘、开通渡口、兴办学馆,使仁化县城初具规模,为仁化经济文化的发展作出了历史性的贡献。

蒙天民任仁化县县令期间(1200-1203年),组织老百姓开通了仁化至韶关、仁化到恩村的水路,使船只能够从韶关直达恩村。

传说,当时老百姓在开凿丹霞山锦江河道时,发现了丹霞红石色彩红艳、质地纯净、韧性好、不易破损等优点,并把这些优点告诉了蒙天民。蒙天民见多识广、学识渊博,就想到这种红石或许可以做建筑材料、雕刻艺术品。于是,他让石匠试着把红石凿成石条,雕刻成工艺品,结果非常成功。之后,蒙天民开始让石匠在现在的“古采石场”开采红石,有的凿成长方形石条,有的直接雕刻成工艺品,用船只运往恩村,用于家乡建设和做艺术装饰品。

由于当时没有公路和车辆,红石的运输只能走水路。故可推断,恩村的红石出现在仁化至韶关、仁化至恩村的河道开通之后。河道是蒙天民开通的,而蒙天民任仁化县令的时间为1200年-1203年,由于河道的开通有一定的难度,因而可以推算,丹霞红石应该在1203年前后才由“古采石场”运往恩村的。

宋宁宗皇帝因蒙天民在职期间为仁化的发展作出了历史性的贡献,封他为文林郎,并恩赐他在恩村为其家族建立“蒙氏家庙”。“蒙氏家庙”现在还保存比较完整,门前长4.9米、宽0.38米的两根石柱和长2.79米、宽0.21米的一副对联,都由丹霞红石雕凿而成。由此可知,“蒙氏家庙”是在河道开通后建的。据蒙秀鹏说,“蒙氏家庙”在明朝重修过,但这两根红石柱子没有更换,只是柱子上的对联已重新雕刻,对联的字由明朝的右部侍郎兼侍读学士杨起元(1547-1599年)所写。这两根柱子历经800多年,对联上的字也历经500多年,还保留这么完好,可见蒙天民独具慧眼,能就地选用好石材。

嘉泰三年(1203年),蒙天民母亲病逝,便自请离职,回恩村守孝。蒙天民之后的许多代恩村人,都觉得这种红石材质非常好,就加大了开采力度,用船只运往恩村,用于建筑和雕刻。尤其到了蒙天民侄孙蒙英昴时期,恩村不但建了许多房子、牌坊、祠庙,而且还建了城堡,把整个恩村包围起来。那时的恩村就使用了更多丹霞红石。

恩村古老的红石,是蒙天民开通韶关到仁化到城口水道的见证,是蒙天民独具慧眼的见证,是蒙天民功绩的见证,也是恩村发展的见证,更是恩村作为中国传统村落建筑上的一大特色。

恩村古老的红石,积淀了恩村的许多文化元素,至今仍然熠熠生辉!

新闻推荐

第二届“奇美天成丹霞山”图书漂流活动启动 讲好中国丹霞故事

丹霞山科普志愿者李慧蕾在清华大学附属中学开展活动。本报讯日前,由丹霞山世界地质公园主办,丹霞科创承办的第二届“...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