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老人乐享“医养结合”养老模式 93岁的周保妹摔伤后住进社区医院近两年,得到专业细心的照顾,解除了家人的后顾之忧
■摔伤后治病养老两不误
周保妹今年93岁,是火炬开发区珊洲村人。2018年10月,周保妹在家不小心摔了一跤,造成髋骨骨裂,因为年纪较大,医生说建议保守治疗,在家里卧床慢慢休养康复。
“当时我们一家人急坏了,公婆在村里开小卖部,每天都比较忙,我老公要上班,我要带小孩,而且当时家里正在建新房,没有人护理。”孙媳妇阿婷说,奶奶摔伤后不能下床,需要抱她上厕所,经常给她翻身、擦澡,这些没有专业的护理技术很难做到。他们曾想找个保姆,可别人一听说照顾一个卧床的高龄老人都不愿意来。
就在这时他们听村里老人说,离家不远的海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可以住院,解决失能和半失能老年人的日常医疗护理需求问题。就这样老人住进了社区医院,每天24小时有护工和护士照顾,打针、吃药、擦澡、洗头、翻身、换纸尿裤、换衣服等,虽然卧床近两年,老人身上每天干干净净的,没有生一点褥疮。
“我在这里过了两个春节了,护士对我照顾很周到。”满头白发的周保妹乐呵呵地对记者说,前几天又做了检查,医生说骨裂恢复很好,随时可以回家。
医养结合服务解决了不少老人和家庭的后顾之忧。“村里有好几个患病的老人住在这里。”周保妹告诉记者,村里的老人都认可这种养老方式。
阿婷说,奶奶每个月有2000多元的养老金,她育有5个儿女,住进“社区医院”每月医疗费、护理费和生活费加起来5600元,老人的住院费自己付一部分,其余的由几个子女分摊,经济上没有特别大的压力。
■实现养老到医疗的“零距离”
92岁的李奶奶因心脏不好,去年5月住进海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她说,这里不仅能看病,而且吃喝拉撒都管,是个养老的好地方,现在她病情稳定多了。但她不想回家,因为女儿也60多岁了,照顾她力不从心,住在这儿有专人照顾,家里人可以安心上班。
“我父亲5年前在老家湛江去世,他70多岁时三次中风,到最后完全卧床,只能躺在家里,由我母亲照顾他,卧床两年多并发褥疮,最后父亲因褥疮感染造成多器官衰竭离世。这对我有很大的触动,当时如果老家有这种医养结合的医疗机构,父亲也许能多活几年,离开人世时也没那么痛苦。”海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副主任黄春桃说起自己的这一段经历,泪光闪闪,这也是她下定决心投身医养结合事业,帮助更多的老人的一个初衷。
在海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记者看到,该中心开展分病区管理,以“分区管理+分级护理”的形式,分为康复护理区、褥疮护理区、植物人护理区、安宁疗护专区等,给老人提供更专业护理和更适宜的照护。此外,完善的24小时医疗护理生活照料流程、温馨的亲情室、病房冷暖空调、病区音乐和绿植等,为老人打造了一个暖心的居住环境。
“我们于2015年开始整合医疗资源,积极探索失能和半失能老年人的全托照护服务,是中山最早提供医养结合服务的医疗机构。现在我们有100张病床,已经服务了400多人次,老人最长的时间在这里住了4年多。”黄春桃说。
相关统计数据显示,中山市60岁以上人口达28.06万人,占户籍总人口的15.76%,其中70%以上患有慢性疾病,户籍人口中失能和半失能老人近6万人,这对整个社会和家庭的养老造成巨大压力。中山市鼓励养老机构与各级医疗卫生机构按照“就近就便、互利互惠”原则,开展多种形式的协议合作,支持二级以上综合医院与养老机构开展合作共建,形成医疗养老联合体。2020年,在火炬开发区、石岐区、小榄镇、古镇镇、东凤镇等5个试点镇区逐步推开。
市卫健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市委、市政府对老年人非常关心,去年市财政投入200万元,在全市范围内为特定老人设置200张家庭病床,每张病床最高补助10000元,主要用于对上门服务的医务人员补贴和特定老人医疗自付费补助。此外,中山市结合健康素养促进行动项目、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健康教育项目,进一步优化老年人健康管理,逐步实现老年人健康档案管理全覆盖,使中山老年人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不断提升。
本报记者 周映夏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