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城》电影与原著的审美
图/视觉中国
□罗茹丹广东廉江三中高二(6)班
阅读原著《边城》时,人物和情节吸引了我,因此我对同名电影里的人、情、事物开始有所期待。但看完整部电影之后,我却觉得其语言风格等方面体现出的效果并没有我想象中的好,与原著相比,竟产生些许落差。
电影在选景上还是非常到位的。选景大致还原了书中的描写,那是一个桃花源一般的湘西小城,青山绿水、白塔小溪,有着湘西边陲特有的清新秀丽。啼声婉转的黄莺、繁密的虫声、美丽的黄昏、如银的月色……奇景如画,美不胜收。这些都随着人物感情世界的波动而自然展开。或是以黄昏的温柔、美丽和平静,反衬翠翠爱情萌动时内心的躁动、落寞和薄薄的凄凉;或是以柔和的月光、溪面浮着的一层薄薄的白雾、虫的清音重奏,来烘托翠翠对傩送情歌的热切期待,以及少女心中爱情的纯洁和朦胧。
除去人物对话,电影中导演只能用他的镜头来诠释沈从文笔下的乡下风情和人文气息。不断放慢的镜头,似乎是想以移动速度来让观者慢慢回忆起书中的只言片语。这种速度,又似乎注定了《边城》是部悲剧,让人内心压抑。
看过《边城》的影片后,我还发现影片中的翠翠和看书时想象中的人物形象有差别。就样貌而言,自然不能过于苛刻,必定现实和想象总是会有差别,但影片中的翠翠是个很沉默的角色,很少或者几乎见不到她有什么笑容,这一点真的出乎我的所料——我的想象中,翠翠应该拥有美丽而灿烂的笑容,因为这才是自然山水养育出的少女最明显的特征。书中的翠翠笑容是美好、单纯的,即使电影没能把她这一点演绎出来,她的这种美好也永远被珍藏在我的脑海里。
另外,无论是原著中还是电影中的爷爷,都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电影中,爷爷这一人物的塑造很成功,完全与我在看原著时想象中的爷爷一样。他花白的头发、黝黑的皮肤,对于自己的女儿和外孙女疼爱有加,把整个身心都奉献给了她们。十七年前,当他的独生女背着自己与驻防的一名绿营兵恋爱,并有了小孩子,他“不加上一个有分量的字眼儿,只作为并不曾听到过这事情一样,仍然把日子很平静地过下去”;后来,士兵死于暴病,女儿为之殉情,他又毫不犹豫地负起了抚养外孙女的责任。当外孙女已出落成了一个如她母亲一样美丽的少女,老船夫又不辞辛苦地想为外孙女觅得如意郎君,但他的努力却无意中为孙女的婚事设置了一些障碍,导致了一系列的误会,最终酿成了傩送与翠翠的爱情悲剧。以至于他最后只能带着万般无奈和无限愧疚悄悄地离开了人世。爷爷的慈祥、敦厚、善良、凡事但求心安理得的良好品德,仿佛就是我们中华儿女的典型化身;他对女儿、外孙女无私的爱,仿佛就见证着炎黄子孙生生不息得以繁衍的血缘纽带。从他的身上,我们看到了中华民族那原始而古朴的人性之美。
这座边城,无论在原著,还是电影里,都给我带来了“视觉”上的冲击。书中描述出的那些静止的画面,让我憧憬着世界的美好。电影中那个青山绿水的地方,那掌握渡船的爷孙俩,那个山歌萦绕的寂静夜晚,那个风雨交加的爷爷去世的不幸之夜,结尾一句“这个人也许永远不会回来了,也许明天就回来。”又给我以无限遐想……无论是边城小镇的风景,还是翠翠和爷爷,《边城》带给我的始终都是天真和纯朴的存在。
(指导老师梁冬青)
新闻推荐
廉江发挥社会组织力量,培育文明实践生力军 7万志愿者年服务90多万人次
廉江市文艺志愿者协会成立授旗。肖挺摄廉江市志愿服务队送技术下乡。揭英隆摄南方日报讯(见习记者/李廷睿通讯员/王德斌)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