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奋在湛江非遗讲坛上作讲座:爱护雷剧艺术 让南国戏曲之花盛开
7月17日,记者从湛江市文化馆、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了解到:由湛江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主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承办的2020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湛江优秀非遗云展播之非遗讲坛活动日前在线上陆续推出,引起市民网友关注和踊跃点击收看。
其中,湛江市实验雷剧团有限公司总经理、编剧、导演、主演,中国戏剧“梅花奖”得主,省级非遗传承人,湛江市非遗保护工作委员会专家委员林奋,为大家作了主题为《在红土文化根基上璀璨绽放的雷剧》的讲座。
■雷剧历史悠久,是雷州文化艺术的集大成者
“雷剧是雷州半岛唯一的本土剧种,是雷州文化艺术的集大成者,凝聚着雷州半岛人民传统美学思想精髓,也是了解和研究当地政治、经济、文化的宝贵资料,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和艺术价值。”林奋如数家珍地介绍了雷剧的形成、雷剧的表演特色、雷剧的唱腔特色、雷剧表演名家、雷剧剧作等。
据悉,雷剧是广东省四大地方剧种之一,是雷州半岛独有的、在雷州歌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用雷州话为唱白的地方剧种。雷剧语言通俗易懂,具有浓郁而鲜明的地方特色和生活气息,能很好地反映现实生活,深受雷州半岛人民的喜爱。雷剧的流布以广东省雷州半岛为中心,辐射茂名乃至广西、海南等省(区)、市部分地区。2011年5月,雷剧经国务院批准被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雷剧历史悠久,是从雷州半岛的民歌雷州歌发展起来的。据陈湘主编的《雷剧志》记载:“由雷州歌演变为雷剧,历时三百年,中间经过姑娘歌、劝世歌、大班歌以及雷剧四个历史阶段。姑娘歌出于清康熙年间;劝世歌发轫于清乾隆、嘉庆之际;清道光至清末,劝世歌渐变为大班歌;新中国成立后,才从雷州歌班发展为雷剧。”
■雷剧创新发展,雷剧进校园,并积极传播到海外
近年来,雷剧界加大了对青年人才的培养力度。2016年3月,林奋、曾成、曾健三位雷剧名家,分别收唐金凤、何冬娟、黄桂、徐娇艳、陈忠生、欧志明为徒,旨在传承发展雷剧表演艺术。一批优秀的青年演员在长期的艺术实践中慢慢成熟起来,黄桂、唐金凤、何冬娟、林华平、陈伟平、林丽花等都能独当一面,并深受观众喜爱。同时,一些“00后”雷剧演员也逐渐成长起来,雷剧艺术事业后继有人。
雷剧工作者积极抢救传统剧目,挖掘传统表演技艺。湛江市实验雷剧团有限公司为青年演员复排了《断桥》《活捉张三郎》《失子惊疯》《闯寺·拷蛤》等近二十个折子戏,以整理恢复经典剧目的方式抢救传承雷剧这一优秀传统表演技艺。其中,折子戏《闯寺·拷蛤》为抢救传承濒危雷剧传统技艺“摆阵”“十八罗汉架”“吊绳”“铲桌”“跳椅”等高难度技巧程式动作而重新创作,自公演以来广受好评,先后多次受邀参加各类国家级和省级戏剧演出,为雷剧融传承与创新于一体的典范之作。剧团还邀请雷剧名丑曾成老师恢复排练了大戏《春草闯堂》,并着手整理大戏《李三娘》,复排了经典名剧《齐王求将》。
近年来,雷剧舞台上涌现出一大批新创作的精品剧目,如《梅花庄》《梁红玉挂帅》《貂蝉》《雨仔落泱泱》《海毗情》《岭南圣母》《生死账》《贵生情》《挖宝记》《鹰峰岭》等。创作演出单位不仅仅限于国有院团,民营剧团也跻身创作行列,如《鹰峰岭》就是由民营雷剧团雷声雷剧团创作演出的。
值得一提的是,自2016年开始,雷剧界大力推进“雷剧进校园”活动,采用“演出+讲座+示范+互动”的模式推广普及雷剧,增强湛江地区广大中小学生对雷州本土文化的认同感。作为雷剧艺术的代表剧团,湛江市实验雷剧团有限公司以雷州开放大学为基地,一方面为民营剧团的雷剧演员们开设雷剧大专班,努力提高雷剧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一方面与雷州市教育局合作开设“雷剧进校园”种子班,通过培养音乐教师向雷州市各中小学推广普及雷剧艺术。同时剧团还定期举行“雷剧唱腔大赛”,开设了短期“戏迷班”,邀请网络平台全程转播雷剧重要演出,出版《雷剧唱腔跟我学》教学光碟,进一步激发广大雷剧戏迷的学戏唱戏热情。
除了坚持本土演出,广大雷剧工作者还积极将雷剧艺术传播到海外,多次赴中国香港、澳门等地区,以及法国、荷兰、马来西亚、斐济等国家开展交流演出,不断扩大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播力和影响力,“我们更应该珍惜爱护并繁荣发展雷剧艺术,让这棵南国戏曲之花盛开得更加艳丽多姿!”
新闻推荐
广州日报讯(全媒体记者关家玉通讯员林甫清、陈文)近日,一批重6吨、货值11.9万元的火龙果经湛江海关所属霞海海关检验检疫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