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蕉鲜”到“满堂红” 吴川田坉村转型发展观光生态农业实现蜕变

湛江日报 2020-07-22 07:55

吴川田坉村的美丽村貌。本报记者 刘冀城 航拍见习记者杨雅丽本报记者曹龙彬

通讯员伍超林锡坤

住“五好”村庄,留一品乡愁。近日,记者走进吴川市吴阳镇田坉村,发现该村周围河水环绕,绿意盎然,楼房林立,规划整齐,呈现一派诗情画意的田园风光,美不胜收。

勤劳开荒圆“宝岛”梦

田坉村是吴川市吴阳镇那郭垌行政村下辖的一条自然村,地处吴阳及黄陂交界处,毗邻325国道、北距吴川市区12公里,又位于鉴江下游,水源发达,光照充足,土壤肥沃。由于该村从高空俯瞰状若岛屿,当地村民美其名曰“小宝岛”。

“这里本是一片荒地,四周为鉴江支流所绕,慢慢地发展成物产丰富的"小宝岛"。村中至今已有500余人。”村民姚永全说。

闲坐在自家门口白发鬓鬓的老奶奶说:“小时候家里虽然穷,但饿不着,因为有小江河,可以捕捞,有田地,可以耕种,完全可以自给自足。现在我们过得更好了,年轻人奋发有为,我们老一辈可以安享晚年。”

据悉,20世纪80年代,沐浴着改革开放的春风,田坉人凭着敢闯敢拼的干劲,倚借交通便利的优势,办起吴川较早的果蔬集散基地——南方果菜购销站,并创出湛江最早出口香蕉品牌之一的“南方牌香蕉”。村中培育出来的“8818”、巴西蕉、小米蕉等品种远近驰名,不但远销东北三省及西北等地,更为该村赢得了“香蕉之乡”美誉。

敢于创新率先致富

早在20世纪90年代,田坉村就创造出“公司+农户”的先进产销模式,1996年,该村就已实现人均20000元年收入水平,成为农业特色村中的典型。随着经济收入的提高,该村较早实现了良好的居住环境,“楼上楼下、电灯电话”是几代人的记忆。

“1993年,我们村就买了30部电话,当时电话是9000余元一部;还有电视,在那个年代,尤其是在乡下,那是一种稀罕物件。”村民腰包鼓了,不仅改善自家生活环境,还纷纷参与到美丽乡村建设中,成功打造了“规划建设好、绿化美化好、空气水质好、公共服务好、社会风尚好”的“五好”生态宜居村庄。

该村致富的秘诀是敢于创新,敢于突破传统的生产模式。据悉,当时有些村庄一直种植水稻,而田坉村因地制宜率先种植香蕉。在村民努力下,“南方牌香蕉”在这个仅有几百人的小村庄诞生,这也是湛江最早的香蕉品牌之一。

作为“果菜购销站”总经理的姚永全,与村民到全国各地学习先进的市场模式和种植经验,意外发现北方市场的香蕉竟卖到两元一斤。1988年冬,数十吨香蕉从田坉村搭乘列车驶往东北三省,此后,田坉村的香蕉逐渐销往东北三省及西北等地,每年约200车厢。凭此机遇,姚永全等农户一跃成为田坉村中最早一批“万元户”。

“村有主导产业,户有致富门路,人有一技之长”是田坉村的奋斗目标。先富起来的村民也不忘带动乡亲致富。家家户户种植香蕉,香蕉体态长圆、果肉厚实软糯、香味浓郁持久,在“公司+农户”先进产销模式的助力下,村民们都赚到了“第一桶金”。

“因我们村有5家香蕉收购站,当时常常货车云集,带动了其他行业发展。有的村民开饭店,有的村民开旅馆,有的村民南菜北运,甚至还有村民跑到外省承包地种香蕉,生活更是芝麻开花节节高。”村民姚永贵说。

乡贤助力再次蜕变

正当村民以为凭“一蕉鲜”就可以轻松致富时,突如其来的变化让他们措手不及。2010年,有村民发现了两株变黄的病体,随后一种由尖孢镰刀菌造成的香蕉黄叶病蔓延田坉村与周边乡镇的香蕉种植基地。不到3年,当地香蕉近乎停产。

经过村委会与外出乡贤商讨,田坉村决定创建农业发展合作社。乡贤姚大昌出资130多万元成立金色田大种养专业合作社,向规模大、产量高、品质优的现代集约式农业进军。

当时,姚大昌建议村民转型精细农业,集中种植、统一管理。农户们可自愿以自家承包的土地参股到农业发展合作社,由村委会统一投资运作,村中乡贤、有成功经验的本土企业家进行支援投资,让荒废的土地重新焕发生机。

经过4年努力,田坉村再次实现蜕变。原先大片香蕉产地改种全新的热带果品,如火龙果、番石榴、沃柑、青枣等,并采用滴灌、微生物菌肥、温室大棚种植等新技术,秉承精耕理念,在保证村中可持续生态循环系统、绿色环保的种植环境大前提下,大力发展因地制宜的观光生态农业。

“看,这是我们刚刚摘的红心火龙果,色泽红艳,味道清甜可口。”村民边切开火龙果,边开心地介绍,一股淡淡的清香味随着江风拂面而来。

目前,该村火龙果产地规模已达到150亩,且果实硕大、爽脆清甜,深受各地市场青睐。色泽红艳的火龙果,让村民一次次收获“满堂红”:2018年,田坉村村民入股耕地每亩分红3000元;2019年分红为5000余元,收益非常可观。

此外,早几年到珠三角发展先富起来的乡贤,积极引导带动村民外出务工。目前,该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超两万元。

文明乡风促进和谐

昔日与香蕉为伴、如今与火龙果共舞的田坉村民,一直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国有法,村有规,家家户户都来遵”的训言,支撑着村庄的发展。如今,如何让淳朴乡风在新时代继续滋养这方水土,成为该村的追求目标。

2公里的环村路,是田坉村的一道亮丽风景。外出乡贤与村民共同筹集300多万元资金,将环村路修葺一新。“每天早晨或是傍晚,大人小孩都在这里跑步、散步,不少邻村村民也会过来。同时,该村计划打造"环岛式"村庄灌木丛,环绕沿江大道两侧修剪原生态草坪,以降低成本,以崇尚自然生趣的方式打造园林式绿化带,致力于生态环保。”那郭垌村党支部书记凌华兴介绍,接下来将以环村沿江村道为主枢纽,全面连结该村整体景观,以生态观光、绿色宜居、特色农园为主题,以流水、拱桥和风景堤岸为特色,重点打造沿江风景线,着力将田坉村打造成生态旅游示范村庄。

田坉村在改变的不仅是村容村貌,还有沉淀在村民心中的厚重美德。乡贤捐赠资金设立的田坉村姚氏教育促进会,鼓励村中学子勤奋好学,人才辈出;逢年过节,该村开展慰问活动,慰问村中老人,并赠送慰问金……点点滴滴,汇聚成文明新风,吹遍田坉村,也滋养着这座小村落每一个人的心灵。

仓廪实而知礼节。在田坉村新农村建设的规划图上,从勤劳致富到生态宜居,一条清晰路径被勾勒出来。“村容村貌靓了,村民幸福感强了,乡风文明的氛围也更浓了。”凌华兴说,该村正在筹建党建活动中心,打造国学文化廊、田坉村发展历史馆等,进一步推动乡村振兴。

新闻推荐

半岛荷景 醉人心脾

坡头区乾塘镇的荷花基地。记者林石湛摄游人在花海中,乐也融融。记者李忠摄中澳友谊花园盛开的荷花,艳丽夺目。记者李嘉斌摄...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