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声飘过45年

湛江日报 2020-07-18 09:27

45年前,为响应“三年改变港口面貌”的号召,我四航局第三工程处职工,从云贵高原之巅的昆明、贵阳,从南海之滨的广州,从全国各地云集了三千多职工来到这座美丽的南方港口城市——湛江。

1975年春夏之交,大家刚刚放下行李,就投入到轰轰烈烈的湛江港矿沙码头(调顺岛)的施工中去了。那年夏天的一个下午,我在四航局第三工程处机械队“通知栏”上看到:“接湛江港矿沙码头工程领导小组通知,为了赶潮水,今天晚上七点钟前,全体职工准时在队部乘车前往工地参加义务劳动”。六点半钟,满腔热情的男女职工,个个提前登上解放牌汽车,直奔调顺岛……

来到热火朝天的工地后,大家争先恐后的跳下车来,飞也似的跑去争抢劳动工具。我的动作稍微慢了一点,才拿到一把剩下磨秃了的铁铲。拿到工具后,有的铲碎石,有的铲沙子,许多年轻人争着推小斗车,没有一个拈轻怕重的人。这个时候,工地上的高音喇叭里,一会儿播送工地好人好事;一会儿播放鼓舞士气的“革命歌曲”:《大海航行靠舵手》、《团结就是力量》、《社会主义好》、电影《青松岭》插曲《沿着社会主义大道奔前方》……人山人海的工地上一片沸腾。

当一首歌曲刚刚播完,播音员马上就给大家介绍工程概况:“正在建设中的矿沙码头位于湛江市调顺岛新区东侧,码头总长406米,共2个万吨级泊位,是国家的重点工程之一……工期分四个阶段:五月一日前完成1000块方块安装;七月一日前完成胸墙浇筑406米;八月一日前完成工程主体;十一月前完成整体工程……”在强光灯的照射下,我放眼偌大的工地:模板工正在有条不紊的安装模板,尽量为大家创造浇筑混凝土施工的工作面;一朵朵银白色的焊花,把工地点缀得更加光彩夺目;推着小斗车的年轻人不停的来回穿梭;三台搅拌机上的三个师傅被水泥蒙得像个泥灰人,他们仍然坚守在“苦脏累”的工作岗位上……在大会战期间,工地活动标语牌上,写着职工的豪言壮语:“宁愿汗水飘起船,不把工期拖一天”、“能挑一百一,不选九十九”等。

到了晚上12点,工地给大家备了夜霄,每个人一碗白粥,两个馒头。大家止饿后,又投入到轰轰烈烈的工作中去了。这时,广播里又开始播送“好人好事”:工地共产党员、混凝土班班长何海洋身患慢性肝硬化等多种疾病,在矿沙码头建设中工作处处走在前,哪里艰苦他就出现在哪里,别人干8个小时,他却干16个小时……有一个晚上,工地下起大雨,他一骨碌爬了起来,把一大片水泥用篷布盖得严严实实的;机械队吊车班班长陈尖头,吃在工地,睡在工地,工作随叫随到,有时连续工作达16个小时之多……在大方量混凝土浇筑的关键时刻,许多家属不请自来,男男女女组成义务劳动服务队,与职工一样,始终保持一股大干社会主义的革命干劲。每逢周末,中小学生也到工地参加义务劳动……那时的工地氛围多么令人难忘啊!

清晨,前方传来消息,这期赶潮水浇筑的混凝土计划已经提早完成了。大家听了欣喜万分,我们几个年轻人决定徒步回龙潮、霞海基地。沐浴着清晨的凉风,虽然我们的双腿是疲惫的,心里却感到兴奋不已,能够在四航局三处成立的时候,参加第一个工程建设意义非凡。

前几天,我遇到一个老同事,提起当年矿沙码头大会战的往事,他不解的问,那个时候,每个人的工资不到50元,又没有一分奖金,谁也不去计较钱的事情,这股力量是怎么来的呢?我说,当年物质虽然匮乏,但是精神富足,再说时代不同了,我们那个时候的人,讲的是以贡献为主。

1975年10月28日,矿沙码头比原计划提前62天竣工,实现了简易投产。在庆功大会上,三处党委书记张鲁生激动地说:这个港口是四航局第三工程处建设的第一个“争气港”。建港工人们以大庆“铁人”王进喜为榜样,以“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的英雄气概,齐心协力、不畏艰难,用实干加苦干的精神,创造了建港史上的奇迹。

如今,一个新建的港区像一颗璀璨的明珠,闪耀在湛江的港湾上,为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

新闻推荐

文旅部发文恢复跨省游,旅游业迎来“及时雨” 市民期待来一场远游

网络图片记者刘金凤昨日,文旅部办公厅印发《关于推进旅游企业扩大复工复业有关事项的通知》,指出恢复跨省(区、市)团队旅...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