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论“湿”

湛江日报 2020-07-06 08:28

文/通讯员罗红波

连日来的高温天气让湛江市开启了“炙烤模式”。为了躲避暑热,不少人喜欢待在空调房内,时间一长,就会感觉全身酸困乏力、嗜睡、胃口差、腹胀、头面油腻等。一些生活经验比较丰富的人见状立即会判断,“这是湿气太重导致的”。湿气到底是什么,怎样辨证除湿?今天,笔者邀请了湛江岭南医院中医科主治医师余亚海来为我们讲解一番。

余亚海医师告诉笔者,湿邪致病有外湿、内湿之分。外湿:夏季不仅气候炎热,还会经常下雨。人们涉水、淋雨或居住在潮湿的地方,湿邪就会从体表、肌肤而入。内湿:这是由体内脾失健运造成的。天气炎热,人们都喜欢待在空调房里纳凉,然而缺少运动,皮肤开合的功能下降,湿邪不能随汗液排出,留滞脏腑经络,抵御病邪的能力也就差了。湿为阴郁,易损阳气,造成脾阳虚衰。外湿和内湿在发病过程中常常是相互影响的。内湿发病多犯脾胃,湿从内生,而脾失功能受影响,又容易招致外湿的侵袭。

那么,如何判断自己体内是不是有湿呢?余亚海医师告诉我们,由于湿邪侵袭的部位不同,症状也各不相同。当湿气从体表、肌肤进入人体,阻遏气机,导致气机升降失常,气血运行受阻,让人产生头重如裹、胸闷纳呆、困倦、肢体酸懒沉重的感觉。湿气滞留经络关节则会出现肌肤麻木、关节疼痛。湿气滞留脏腑经络会导致脾胃运化失常,腹胀、食欲不振,小便短涩,大便不爽。湿邪外感而滞留体内,常先困脾,导致腹泻、尿少、水肿、腹水等;湿邪下注时,则会导致小便异常,痢疾。

余亚海医师建议,在日常生活中祛湿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做起。第一,祛湿要健脾胃为先,脾胃为运化水湿的中枢。食疗祛湿的方法主要:芳香化湿、清热化湿、健脾祛湿、燥温和胃、温化水湿、利水渗湿、祛风胜湿等,应辩证施治。日常可多饮薏仁、芡实、苍术汤,以健脾化湿为主,能起到良好的祛湿效果。梅雨季节可用鲜藿香、鲜佩兰、炒麦芽,水煎代茶饮,以芳香醒脾,和中化湿。

如何防“湿”?余亚海医师提醒,应注意改善工作、生活中的潮湿环境,人体内产生湿气,除了自身代谢问题以外,很大部分与环境有关。经常在潮湿、阴冷的环境中,就容易导致湿气入侵体内。涉水或淋雨后要及时更衣。夏季工作不要过于疲劳,以免降低抗湿能力。生活节奏要保持稳定,饮食定时定量,慎吃生冷酒醴肥甘及滋腻助湿食品。多运动。运动可以缓解压力,促进身体器官运作,加速湿气排出体外。跑步、健走、游泳、瑜伽、太极等运动,都有助活化气血循环,增加水分代谢。

新闻推荐

短时强降雨带来舒心凉意

7月4日傍晚,港城迎来雷暴天气。通讯员区诚业本报记者林石湛摄本报讯(记者邓耀瑞)在经历了多日的高温天气后,7月4日,湛江市部分...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