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格父母”上岗证
李湘东(霞山)
近日,笔者读到一则评论颇有感触。说是有出息、干大事的孩子,他们在外打拼奋斗,成就了一番亊业,但又远离父母,有心无力照顾老人,爱心孝心打了折扣。空巢老人的晩年令人怜悯同情。而平时读书成绩平平,甚至连大学都没考上,就在家门口打工,但一直在父母身边生活。他们谈不上大的出息作为,但得以有更多时间孝顺父母,养儿防老在他们身上得到充分体现。这类孩子的父母始终收获家庭的温暖安宁。你说这样两种类型的父母谁合格?谁优秀?依笔者所见都是合格父母。他们培养孩子的方式各有所长,收获不尽相同,各自均有所得又有所失。不能简单用一个标准去衡量评定,绝对的是非概念在这里行不通。
古往今来,在孩子们的眼中,父母都是合格的。古有名言“儿不嫌母丑,狗不嫌家贫”,没有十全十美的父母,也没有十全十美的家庭。不能把培养孩子上了大学,功成名就了,父母就是合格称职的;而只进技工学校,出来当普通工人的孩子父母就不合格。这种荒谬的逻辑,切不可当真。
我们要永远铭记,父母是自己的至亲至爱!我们必须尊重父母、孝顺老人,传承家庭美德,要珍惜和父母这份难得的情缘。理性看待父母、包容父母,关爱父母,不断汇聚家庭和睦温馨,营造家庭幸福的港湾,打造好社会和谐文明的基石。
把家庭课堂组织好
关月(霞山)
俗话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这足以说明家庭教育的重要性。笔者在一场家庭教育讲座上听过一句话,很受触动——孩子的问题,大部分是家长的问题。我们不得不承认,懂教育的父母能在孩子成长的道路上给予助力,而不懂教育的父母不但会成为阻力,还有可能毁了孩子的一生。
在家庭教育中,最可怕的是两个极端。一个极端是把孩子捧成了掌中宝,舍不得孩子受一点委屈,结果孩子出了家门、遇到挫折,很难自我调节,往往被坏情绪牵着鼻子走。而另一个极端,是有的家长把孩子当成“出气筒”,工作的压力和怨气等,都会因为孩子随便一次“不听话”而引爆。无论哪一种极端,“摧毁力”都爆表。
由此可见,开设家长课堂十分必要,让家长通过定期讲座、案例分析、现场模拟等方式,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理念,掌握家庭教育的方法和技巧,是我们应该努力的方向。
但这种努力,如果要用一纸“合格父母”上岗证来制约,甚至把证书与孩子入学等挂钩,则难免会弄巧成拙。
首先,如何来界定“合格”的标准?这标准里,家长的经济基础和教育理论知识各占多少比例?若牵扯到经济基础,那是不是相对贫困的家庭就“天然”处于劣势?
其次,如何确保“考证”的公平?是的,很多职业都要“考证”,但有“考证”就自然有“作弊”。那么一部分家长是不是有可能通过“作弊”拿到证书,从而获得孩子入学的相对优势呢?
第三,尽管没有“父母不合格就不能生孩子”的意思,但上岗证与孩子上学挂钩,无疑在增加育儿成本。我们并不能排除,有部分人就是害怕考不了证、孩子入学难度增大而最终放弃生二孩甚至生孩子的念头。
第四,这个家长课堂是由哪里办学,要不要收费。完全免费哪里来的经费?不是免费,那本来就有很多早教机构是赚这个钱的,办这样的班是为了催旺早教市场的?
最后,是证书与孩子上学挂钩的做法,很有可能演变成一种“隐形加分”,这就大大破坏了教育公平。
这样的上岗证,还是少点折腾。其实社区服务中心本就有家长教育的功能,与其搞“考证”,还不如踏踏实实地把家庭课堂组织好,想些办法让家长、学校、社区三方力量联系起来,共同搞好家庭教育。
“家校共育”模式好
米苏(霞山)
“合格父母”上岗证这个建议的初衷无疑是好的,是为了让家长多学习怎样教育孩子。事实上,生活中确实存在不少“熊孩子”,这些“熊孩子”的背后往往也确实站着不少“熊家长”。我有一次带女儿在小区里玩,一个小男孩突然从后跑过来把我女儿推到沙坑里,小男孩的奶奶坐在旁边,骂了小男孩两句,就当没事发生了,既不看看有没有伤着人,也不来道歉,让我很是生气。这样的家庭教育,在我看来就是不合格的,这样的“熊孩子”要教,这样的“熊家长”更要教。
但要通过颁发“合格父母”上岗证来让家长学习怎样教育孩子,我觉得也不合理。“合格”怎样定义,由谁来定义?当然,如果这个建议变成了现实,自然有专家学者去制定所谓的“标准”。但“标准”就一定公平了吗?家家都有本难念的经,每一个孩子、每一个父母、每一个家庭,都可以说是独一无二的。同样的“标准”放到这个家庭里是“合格”的,放到另一个家庭就一定“合格”吗?“合格父母”可以获得“上岗证”,那“不合格父母”呢,难道要他们“下岗”,剥夺了他们对孩子的抚养权吗?
至于“上岗证随学生档案入学”,则更是乱来。这难道不是明显的歧视和伤害吗?想想就知道了,档案是要跟孩子一辈子的,如果孩子的档案里有“不合格父母”,那学校和老师该怎么对待这些孩子?明明知道孩子父母“不合格”,孩子有机会是“熊孩子”,会不会就各种理由不招这个学生了?退一步说,招生没问题,但班上有孩子的父母拿不到“上岗证”,其他家长怎么看,孩子之间又会怎么看?长期生活在周围人的异样眼光之下,这样的孩子能快乐健康成长吗?看着孩子因为自己受到歧视,被打上“不合格”的父母从此又怎样面对孩子呢?从这样看来,这个“合格父母”上岗证对孩子而言绝对是弊大于利。
我们的确要鼓励家长更多地学习教育孩子的知识,但现在的“家校共育”模式就很好啊。学校里也经常开设“家长学校”,让家长来听教育讲座、做心理辅导之类的。其实家长们只要认真对待,专心学起来,还是能慢慢学到一些教育孩子的方法。针对不同孩子的教育问题,如果学校、老师与家长能积极沟通交流、通力合力,那么效果肯定比家长单方面去上课拿上岗证要好。
新闻推荐
团霞山区委员会举行“青春自护 温暖童心”教育活动 筑牢“防溺水”安全防线
本报讯(记者潘洁婷通讯员王伟娜)5月29日,共青团霞山区委员会走进湛江市第二十七中学后坡校区,举行2020年霞山区“青春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