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中自有……”

湛江晚报 2020-06-30 09:41

宋立民(赤坎)

湖北农民工吴桂春,因为一条道别留言而被东莞留下了,于是,“书中自有……”的题目又可以继续了。

两年前,笔者把留在河南的5000多册图书捐赠家乡高校之际,偶然看到了《两汉文学史参考资料》里贴的课堂笔记,想到过“书中自有……”的问题。四十年前,读书像是着魔,图书馆里书包长期占座。为什么呢?黄金屋、千钟粟、颜如玉?傻乎乎从来没有想过。只知道耽误了很久,有学上不容易。所以,无论过去还是现在,那个“书中自有……”的推断对于很多人都不是目的,而是个无心插柳的“副产品”。

正是在“副产品”的意义上,农民工吴桂春已经超越了吾侪,因为他从来不必思考“项目”“专著”“讲义”“C刊”即与名利有关的一切,仅仅就是“兴趣”即文化渴求与审美的爱好——鲁迅先生说:“嗜好读书,犹如爱打牌一样,天天打,夜夜打,连续地打,有时被捕房捉去了,放出来之后还是打。大家要知道真打牌的人目的并不在赢钱,而在有趣。”“有趣”就是“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就是“审美的陌生化”也。

人生本无乡,心安是归处。吴桂春说,之所以17年间12年在东莞图书馆看书,原因很简单:“对人百益无一害的唯书也”。他在图书馆找到了家园感、归属感乃至幸福感,这是忙忙碌碌的众生很难体会到的。

闻听“东莞留人”的第一时间,笔者想到的是杭州图书馆——十年坚持允许流浪者和拾荒者入馆读书,唯一要求是“要洗手”——该掌故已经是“杭州名片”。对文化的追求实质上是对于尊严的追求。在“万般不舍”地沉浸于书页的那一刻,吴桂春与梁遇春是没有区别的。在笔者心目中,“读者”是不分级别、种族、国界、高下的,这是书籍与文字自带的尊严。

最后,这“永远”不无“挂韵脚”的嫌疑,说通俗点,应该是“书中自有文化和旅游”。吴桂春不是名校中学老师,不会脱口而出“世界这么大,我想去看看”。但是,通过东莞图书馆,他看到了世界,看到了现在、过去和未来。

吴桂春要感谢东莞,说永生不忘。他不知道包括东莞在内的诸多地方需要感谢他,为“学而不厌”的神圣,为最需要知识与尊严的人群。

或吴桂春好运,或是媒体传播的力量。说的都对,然而,为什么这个走运的人恰恰是他而不是你呢?因为你有空想的是斗地主或者逛街——当然,那些似乎也跟“审美”沾边。

新闻推荐

关爱留守儿童 传承端午文化

本报讯记者卓朝兴通讯员赤团宣报道:为深入挖掘传统节日的丰富内涵,6月23日,共青团赤坎区委员会、康顺社区新时代文...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