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作业变家长作业

湛江日报 2020-05-27 08:37

这样的作业不要也罢

关月(霞山)

幻灯片制作、拍摄视频、画思维导图……就连不少成年人都“玩不转”的东西,却成了布置给中小学生的作业,美其名曰“素质教育”,实际上却是不折不扣的形式主义。这样的作业,虽然看起来“高大上”,但一点也不接地气,不要也罢。

随着新媒体、新平台等的兴起,“高大上”的家庭作业也紧跟潮流“上线”。这些需要家长深度融入甚至一手包办才能完成的家庭作业,打着“亲子教育”“素质教育”“拓展教育”等花式籍口,悄悄地流行开来。

笔者一位朋友,孩子在某校读三年级。一天,朋友向笔者求助,要笔者给他写一篇“旁白”。原来,这是孩子的作业,学校以“加深学生疫情防控知识”“掌握新媒体应用方法”等为名,布置了“拍短片”作业,要求学生家长拍5分钟的短片,而作为“小主播”的学生要讲述身边的抗疫故事。看起来,这不是很好嘛,让孩子提前学习所谓的新媒体,不被时代潮流淘汰啊。朋友也是这种想法,于是拿了报纸上刊登的一篇《战“疫”故事》,让孩子背下来,而朋友则拿手机录下了视频。没想到交作业后,“批改”意见是“太随意”“家长不重视”,然后还发了一份“优秀作业”来供示范参考。看到那份获评“优秀”的短视频,朋友目瞪口呆,“这是学生家长的作业吗?”

平心而论,多种多样的作业实践性强、需要较强的动手能力,确实能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社会实践能力。但不要忘记,如果这样的作业远远超出了学生乃至家长的完成能力,那么就只能换来“揠苗助长”的烦恼。比如幻灯片制作,这套职场工具就连很多白领都不会做,凭什么要求家长就一定会做呢?既然连家长都无法做好,孩子又怎样独立完成呢?难道布置这样的作业,就是为了孩子提前习得所谓的“职场生存技能”吗?

还有就是一些学校迫不及待地想要搭上“新媒体”“直播带货”等主题的快车,处处以微信、抖音、快手等平台来布置作业,这真的是为了“素质教育”吗?还是为了“蹭热点”“贪新鲜”“出风头”?这样的作业,即便再“高大上”,家长也不会满意,社会也不会满意。

为孩子着想,少些折腾

米苏(霞山)

面对花样百出的技术化、套路化作业,很多家长无所适从。但实际上,家长们仅仅看到学生把作业上交给老师,而没有看到老师也要从这些学生作业中择优挑选作为“老师作业”,上交学校。而学校再筛选一轮,继而提交“学校作业”。其实,形式主义作业,不仅是家长与学生的烦恼,也是学校与老师的烦恼。

小学布置作业,一般来说有两个主要目的:一是检查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二是要培养学生按时独立完成作业的良好学习习惯。写作业的过程与作业的效果一样重要。很多时候,为了让家长更多地关注学生的学习,所以老师也会布置下亲子作业,但出发点绝不是让家长替学生完成作业。之所以会出现形式主义作业的情况,有可能是个别老师太在乎作业的“效果”,没有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能力范围,过度追求华丽、时髦的形式。但还有一种情况,恐怕就是因为老师也得“交作业”,所以只得把任务压下去。

还有就是,制作幻灯片是一门技术活,很多老师自己都很难说精通,怎么会将自己都不懂、也没教过孩子的内容布置成作业呢?难道是老师们都想从学生家长的作品中“偷师”?恐怕都不是,最有可能的,是老师们都收到了同一份“作业要求”。

形式主义作业伤害大。最直接的,是“强人所难”,给学生和家长带来了“超纲”的烦恼,学生的学习兴趣受到损害,家长也被“逼疯”。而更深层的,是这样的形式主义作业妨碍了学校和老师的正常教学秩序,特别是让家长对老师的教学水平和教育理念产生质疑,如此下去,十分不利于家校共育。

学习应该是一个细水长流的过程,来不得半点浮躁功利。打着各种旗号布置下的形式主义作业,只会让孩子们常常忙到很晚才能睡,吐槽“学习好累”,继而对作业、学习产生恐惧感。要不就是家长直接上阵,代为操刀,最终孩子累、大人也累。形式大于内容、效果重于过程,这样看起来很美的作业,对培养孩子健康心智实在是作用有限,甚至南辕北辙。请布置下形式主义作业的人,为孩子着想,少些折腾。

配图玮欣作

当止即止

钟娜(霞山)

当看着这则话题时,眼前第一时间浮现的是早些年为了协助孩子完成这个手工那个设计的被折腾的夜晚,五味杂陈。幸好的是数量也不是特别多,孩子也慢慢长大了,可以自己捣鼓着完成。正如很多宝妈说的,先不论好坏,能自己完成,不用折腾爹妈就已经很棒了。

但也有许多宝妈宁愿自己辛苦也要帮助孩子完成的,比如过去常常在朋友圈里“晒作品”的朋友灵灵就是,一个十足的能干宝妈,孩子从幼儿园开始的手工、画画都是亲自上阵指导+协助,每次孩子都能得个大大的表扬,然后再在微信溜一圈,赢得众多点赞。但时间长了,灵灵却说孩子不高兴了,有一次生气地说,“妈妈,干脆让你上学交作业得了。”,那一刻,灵灵突然明白自己帮忙过了“度”,连孩子想展示自己想法的机会都剥夺了。

究其原因,幼儿园、学校也应该承担部分责任。太早布置超出孩子能力范围的创意作业,看似是锻炼孩子,实际上是一种形式主义,最后的负担是落在了家长身上,远离了培养孩子创新意识、动手能力的初衷,偏离了素质教育的正常轨道。

古人曰,当行则行,当止即止,才能立身长久不败。如此的形式主义应当立刻停止。教育者应该回到循序渐进的教育理念上来,依据孩子的身心发育规律,以及每个孩子的个性化差异,适当地合理地布置课外创意性、发散性思维作业,让孩子能在轻松愉快、力所能及的状态下去完成自我的提升,也让家长走出“被折腾”的困局,于此教育才能立于“树人”的本质。

新闻推荐

爱心防疫物资 助力复学复课

本报讯(记者卓朝兴)为了助力学校防控疫情,5月13日,由霞山区关工委联合湛江好视立视光中心,共同开展以“战疫情,控近视,打赢...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