坡头区:文明乡风进万家 乡村“颜值”“气质”双提升

湛江日报 2020-05-27 08:42

张屋村干净整齐的“鸡别墅”内,村民正在喂鸡。文/图本报记者李亚强通讯员井君艳李嘉恩

村容村貌干净整洁,卫生整齐的集体鸡舍,村道宽阔笔直,丰富多彩的文化墙,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身边好人不断涌现,孝老爱亲蔚然成风,村规民约上到墙上、进到百姓的心里……走进坡头区的新农村,一幅幅乡村振兴的美丽画卷尽收眼底。

试问为何坡头区的乡村“容颜”能如此美丽动人?美丽乡村,不仅要有“颜值”,更要有“气质”。近年来,坡头区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不仅注重人居环境整治的“硬件”建设,更注重乡村内生文化资源,深入挖掘民俗文化、红色文化,为乡村振兴注入了精神内核,“强筋骨”,提振“精气神”,谱写了新时代乡村振兴的新篇章。

环境整治扮靓乡村“容颜”

5月25日中午,太阳火辣,但在坡头区麻斜街道办麻新村委会的张屋村,70多间“红瓦蓝墙”的鸡舍内,农家鸡却在阴凉中或“闲庭信步”,或“闭目小憩”,悠然自得,鸡舍内排水饮水系统一应俱全,俨然是一栋栋“小别墅”。

原来,这正是坡头区首个“集体鸡舍”,2019年底,在挂点单位区委宣传部和麻斜街道办的指导下,张屋村首创了“集体鸡舍”。此举不仅拆除了村中原本占用公共巷道的老旧的鸡舍,还解决了人畜混居产生病菌影响村民健康的问题,更提升了乡村的“颜值”。

“利用"集体鸡舍"养鸡,不仅村里干净卫生了,还腾出了空地建起了健身公园,我们村民健身聊天也有了好去处,可谓是一举两得。”张屋村村干部张土光点赞道。据了解,目前,“集体鸡舍”已在坡头镇麻登村等多个乡村获得推广。

“集体鸡舍”只是坡头区深入开展人居环境整治,建设生态宜居美丽乡村,扮靓乡村“颜值”的一个缩影。近年来,在坡头区委、区政府的指导和支持下,乡贤助力,群众动手,让一条条美丽乡村拔地而起。坡头区坡头镇六甲村人口约1000余人,村民主要以传统农耕和外出务工为生,因缺乏产业经济支持,新农村建设停滞不前。2018年,在该村外出乡贤陈江出资180万元的带动下,通过村集体支出及政府支持,该村共投入210多万建设新农村。通过邀请专业公司规划建设,村民齐心协力,六甲村建起了文化楼,实现了村道硬底化,修建了灯光篮球场、地下排污系统,装起了路灯,原先“歪扭七八”的房子,如今纵横交错,笔直整齐,老村庄换了新容颜。“在村子里生活了60多年,从未想到家乡能变得这么美!”今年68岁的村民陈伯感叹道。

2019年,坡头区在全市创文和巩卫年度考核中,更是获得双料冠军。为守住来之不易的人居环境整治成果,坡头区还大搞爱国卫生运动,打起了“擂台赛”,建立起了考评长效机制——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评价方案,采取“一月一考评一通报、一季度一奖励、全年一总评”模式,对镇(街)等级为不合格的给予通报批评,对达到合格等次以上且排名前3名的镇(街)给予真金白银的奖励,季度奖最高奖励60万元,年度奖最高奖励200万元。通过擂台比拼,进一步激发各村内生动力,找差距、抓落实、促整改,扎实推进农村整体面貌提升,为乡村振兴和人居环境整治夯实基础。

文化浸润提升乡村“气质”

盛夏时节,龙头镇东埇村56岁的陈阿姨吃过晚饭,总爱习惯性地往村文化广场走走,看看阅报栏,听听文化楼上的大喇叭播出来的“农村大喇叭·坡头新乡音”,这档节目是由坡头区委宣传部牵头,运用普通话和坡头方言制作的广播专栏,每天早晚播放的时政、民生、休闲文化资讯总有她喜欢的内容,有时,她也会加入广场舞的行列,伴着有节奏的音乐扭上一曲。

“以前吃过晚饭后,村民不是在家看电视,就是打扑克麻将,虽然输赢不大,但还经常斗嘴,自从村里阅报栏和各类文体设施建起了后,我们每天都出来听听广播、看看报,参加参加各种文体活动,锻炼锻炼身体,连家住城里的女儿都夸我生活方式健康。”陈阿姨笑着告诉记者。

“文明实践中心”是坡头区推进乡村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2019年11月,坡头区一级文明实践中心建成投入使用,深受群众欢迎。为进一步拓展实践中心的功能,当前,坡头区正试点建立新时代文明实践点,将文明实践中心延伸到村一级,联合镇村,把全区163个村戏台加挂“新时代文明实践点”的牌子,让群众唱主角,享受文化轻骑兵、村民广场舞、粤曲、木偶戏等文化活动,力争将村戏台打造成为村里的理论宣讲、教育、文化、民间习俗的共享平台,推动文明实践在农村落地生根,走进群众心里。

近年来,一批批乡村戏台、文化广场、老年活动所、党群服务中心等乡村公共文化阵地如雨后春笋在坡头区涌现,在繁忙的田间劳作之余,村民的文化生活品质和乡村“气质”也在不断提升。

不少群众反映,凡是村里公共文化阵地多,文体娱乐多的村庄,笑声多了,麻将声少了;讲文明的人多了,游手好闲的人少了;热心公益的人多了,治安案件少了。

乡风文明乡村振兴添活力

在麻斜村吴婆婆的家中,一张4代同堂的全家福格外引人注目。“2个孙子都是大学生,现在我还有了重孙子。”吴婆婆戴着老花眼镜,指着照片向记者介绍着家人,显得激动而自豪。年已八旬的吴婆婆身体行动不便,但同住一个村的儿子儿媳及孙儿、孙媳妇们,有什么好吃的,都会想着吴婆婆,平时生活起居,家人们也是争着照料。

“孝顺老人,尊老爱幼是我们家家规的第一条。”吴婆婆的孙子张土生说,遵循家规教诲,是家里家庭和睦的重要原因。当前,坡头区积极推进优良家风家训进万家活动,通过挖掘各家族家规家训中的正能量进行宣传,进一步促进家庭圆满、村风文明、社会和谐。

为传承优秀文化、弘扬传统美德,坡头区各村纷纷制定完善了村规民约,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生态文明、美化人居环境等内容纳入村规民约范畴,使村规民约成为农民自我教育、自我约束、自我管理、自我提高的制度规范。村村有规,家家有家训,如今,尊老爱幼,尊师重教,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文明乡风正在坡头区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助推文明乡风建设,坡头区积极开展“文明户”“文明家庭”“道德模范”等一系列评选活动,以榜样力量带动乡风文明建设。同时,在全区15条乡村振兴示范村中,遴选出莫村等7个村庄作为宣传阵地试点村进行打造,每个阵地文明户中选择条件较好的庭院打造“文明庭院”示范点,宣传、党建、政法、振兴办等多部门联合,计划每个庭院投入改造经费8万元和群众共建文明庭院,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乡风文明、移风易俗等内容,聚力打造农村精神文明宣传阵地,集中展现基层精神文明建设成果。

好习惯养成了,好风气形成了,道德风尚、文明乡风,也如春雨润物细无声,吹拂进坡头区的千家万户,文明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新时代的文明乡风成为了坡头区乡村振兴的新动力。

新闻推荐

坡头区光明村陈少强从昔日贫困户变身为驻村扶贫工作队一员 奋战扶贫一线 传递扶贫力量

陈少强到市场精心挑选一批扶贫鸡苗。文/图本报记者林小军通讯员李嘉恩林丹彤2016年,佛山市对口帮扶湛江市,两个相隔400...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