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传统武术进校园
学拳脚功夫更锤炼精神
关月(霞山)
据《湛江日报》报道,近年湛江市积极推进传统体育项目进校园,尤其是以“中华传统武术进校园”活动作为重点,办得有声有色。
武术,中华传统文化之瑰宝。湛江人以“武”入“舞”,在舞龙舞狮中传承薪火,将“东海人龙”和“遂溪醒狮”打造成家喻户晓的湛江文化名片。让有湛江特色的武术教育进校园,对增强学生体魄、提升文化自信,都将带来积极作用。
说起武术进校园,笔者就不禁想起了湛江市特殊教育学校。早两年,在湛江特校30周年校庆典礼上的一场南拳表演,笔者至今难忘。
2010年,为让学生从优秀传统文化中吸取力量,学会团结合作,凝聚自强精神,湛江市特殊教育学校组建了一支50多名听障学生组成的人龙舞社团,其后在体育艺术组老师的建议下,加入南拳、醒狮等项目,更名“湛江特校龙狮团”。到2018年底,这支龙狮团已发展到70多人,成为该校艺术职业教育的一大亮点,也是湛江市特殊教育的一大品牌。
其后,笔者旁听了湛江特校文康健、陈国能老师的醒狮课及容榆之老师的南拳课,大受感动。
站在醒狮练习场地,锣鼓齐鸣,仿如平地起惊雷,频频鼓点就似电流自脚底直达心灵,精气神在震撼中共鸣。如果不是听文康健老师介绍,根本看不出舞狮的学生竟听不见敲锣打鼓,而配乐的是学生看不清醒狮起舞。师生之间的合作得天衣无缝,醒狮不仅提振了学生的精气神,更唤醒了他们自信自强的人生态度。
而在南拳课堂上,令笔者印象深刻的,除了那硬桥铁马,更有学生腰间所缠的红色腰带。练武之人,要上腰带。缠、拉、紧、缚,一条腰带就是一口气。上了腰带,往后就凭一口气做人,为师门争光、为自己争气。老师教南拳,凭的是一口气,要教会学生挺直腰杆做人,自信自立、自强不息。学生练南拳,凭的同样是一口气,困难面前不低头,逆境之中不弯腰。
武术进校园,学生练的不仅仅是拳脚功夫,更应锤炼精神。一方面,是要学会崇德扬善。中国传统武术在长期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强调“未曾习武先学德”“学拳应以德为先”“文以评心,武以观德”等理念,所以推动武术进校园,尤其要在武德上讲清楚,让学生明白为什么要学习传统武术。另一方面,是要培养学生自强不息的品格。学习传统武术,不是一件轻松简单的事,能坚持学习下来,需要始终坚定信念、不断克服困难。而这过程,正是锤炼自强不息品格的绝佳时机。
多层次结合
人义(遂溪)
2019年,市文广旅体局为引导广大未成年人积极参与体育活动增强体魄,了解中华民族优秀体育文化传统,培育爱国主义情怀和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全年开展传统“体育项目进校园”工作品牌系列活动,重点推进“中华传统武术进校园”项目落地。
如何去推进传统“体育项目进校园”,特别是推进“中华传统武术进校园”项目落地呢?我觉得必须是多层次结合推进。一是政府、学校、家庭三个层次推进,提高未成年的学习积极性。首先是各级政府建立切实可行的长效机制。一方面,免费提供场地和师资,如遂溪县免费提供县体育馆和教师,指导民众当然包括未成年学生学习太极拳。另一方面,定期举办各种赛事,如市长杯、县长杯之类赛事。其次,学校建立切实可行长效机制。一方面,充分利用学校场地,组织学生开展各项体育活动,特别是开展适合本校的传统体育活动。另一方面,多举办各种比赛。再次,家长督促未成年人参与体育活动。事实上不少家长为了子女身体健康,认真督促自己子女参加体育活动。亲戚儿子刚几岁,她就让儿子在暑假参加游泳培训,儿子稍微大一些就让他参与跆拳道,最近又让儿子参加了县举办的免费太极拳学习班。
二是大众化、中华传统、当地传统三方面内容推进,特别是注重有机三结合。首先,未成年人喜欢的项目,如,篮球运动普遍开展,提高他们对体育活动喜爱。其次,中华传统项目。如,武术和太极拳运动开展,提高他们对中华传统体育认识。再次,当地传统体育学习,提高他们对当地传统体育项目认识,如,遂溪黄略醒狮和北坡游鱼,提高他们对当地传统体育项目认识。
武术进校园
是“双赢”
米苏(霞山)
市文广旅体局打响“体育项目进校园”工作品牌,其中的“中华传统武术进校园”项目更是令人眼前一亮。据《湛江日报》报道,今年湛江市还将以市四中、市九小、市少林学校、市十六小等4所学校为重点,推进学校传统武术课程开展。“新鲜上线”的武术课,令笔者很是期待。在笔者看来,武术进校园,无论对武术还是校园来说,都是“双赢”。
我们一直讲学生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但在校园,体育课无论是排课比重又抑或是课程质量上,都远远比不上文化课。相比起文化课,体育课长期处于边缘化状态,不仅课时少,而且不时被“借用”,而且在很多家长和教育界人士眼里,体育课就是让体育老师带着孩子们活动活动,只要学生不受伤就行了,所以体育课很难保证质量。这导致的结果大家有目共睹,就是学生身体素质的普遍下降。
而让国人自豪的传统武术,其实在孩子们的眼里,也没有多“宝贝”。现在的青少年儿童对中华传统武术的印象和认识,大多来自影视作品、网络游戏和武侠小说,帅气的招式、夸张的效果是他们对武术感兴趣的主要原因。武术背后的文化和精神,倒是得不到多少关注。而到课外培训班一看,那些教跆拳道、国标舞的培训班门庭若市,传统武术的培训班很少,给孩子报传统武术培训班的家长则更少。
所以,推动“武术进校园”,不仅为传统武术及其文化的传承和推广难题开出良方,还能让学生在体育课上多一项选择,让孩子们“野蛮体魄”,有条件的学校甚至可以把武术教学课打造成一校的特色品牌——无论对“武术”还是“校园”来说,都是一个互利的“双赢”选择。
更值得期待的是,相比现代体育项目,中华传统武术有其独到之处。武术注重精气神的协调,所以习武的过程其实也是在炼心。例如自古流传的“五禽戏”,是一门模仿虎、鹿、熊、猿、鸟五种动物的奇妙功夫,不仅能强身健体,据说还有宁静心神的功效。
所以,我们推动“武术进校园”,就是要从传统优秀文化中汲取营养,将其与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结合起来,引导学生在传承武术文化的过程中,培养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尚武精神,以武养德、以武励志、以武悦心。笔者也希望“武术进校园”的活动能在全市各地更多学校中开展,让各校百花齐放,打造出一批有湛江特色的武术课程。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曹龙彬通讯员周珠斌潘海其)4月30日,遂溪县众成志愿者协会志愿者来到了草潭镇钗仔村,为该村低保家庭梁某英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