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寸舞台 手掌乾坤 访省级非遗传承人郑武
今年,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发出关于公布第六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名单的通知,湛江此次共有6人入选。其中,传统戏剧类的郑武(项目名称:木偶戏(湛江木偶戏))榜上有名。
近日,记者对入选人郑武进行了专访。
从小与木偶戏结缘
“虽然自幼家境贫困,但我却非常喜爱木偶戏表演,早在小学五年级便跟随父亲(郑森)在廉江三洪胜木偶剧团内初学演戏。”
郑武1965年出生,从小在父亲和众师傅的悉心栽培下,经过多年的学习和探索实践,掌握了木偶雷剧的演唱和木偶操作表演技巧,慢慢走上了木偶戏演艺生涯。后来,父亲也是原团长郑森把三洪胜木偶剧团交给郑武管理,并将戏团班牌名改为“双展洪”,定名为湛江市“双展洪”木偶粤剧团。
郑武侃侃而谈道:“木偶戏的演出,最讲究的是表演者的基本功,一个是托举功,另一个是手功,就是表演者操控两只手如何去做动作;第三个就是台步功,将人体的基本功灌输到木偶角色上面,使观众在下面看到木偶表演,和人一样生动逼真。特别是木偶的表演,因为木偶没有人的面部表情没有感情,不能想笑就笑,所以就靠配唱,通过配唱的声音来感染观众,唱出喜怒哀乐。”在师傅的指导下,郑武虚心学习木偶戏的基本功,并在父辈雷剧木偶戏的基础上发展粤剧木偶戏。现在的他既能演雷剧,又能演粤剧木偶,并能自导自演,独创粤剧木偶戏,特点是边演边唱粤剧戏文为本,由演员操演木偶及粤剧唱腔配白,演出各种传统粤剧戏目,在湛江各县(市、区)广府语系的地方上演粤剧木偶戏,深受粤语(白话、雷话)系群众的欢迎,为传承发扬木偶戏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郑武带领“双展洪”粤剧木偶戏班经常奔赴雷州半岛各城镇、乡村演出,每年参加演出活动大约有260场。2011年郑武率湛江“双展洪”木偶粤剧团参加了“首届广东社区文化节”;2011年郑武被授予民间工艺师称号;2017年参加了湛江市民间特色技艺展演获得银奖;2019年5月参加湛江市非遗旅游之夜活动;2019年9月参加赤坎区“爱我新中国,奋斗新时代”专题活动;2019年12月参加了“我们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惠民晚会。
传承与创新发展湛江木偶戏
郑武在传承雷剧木偶戏的基础上,进一步挖掘赤坎粤剧历史文化,融入木偶技艺,并通过搜集、记录、分类、编目等形式将木偶粤剧资料进行归纳,整理存档等,为传承发扬演出剧本木偶戏做出积极的贡献,也为湛江市粤剧木偶填补了空白。
郑武如数家珍地介绍:“制作的木偶选材有讲究,要选取白汁木、鹦哥木、苦练木、樟木等本地木材,艺术造型主要以木偶公仔的戏剧人物为主,文武生正旦面部眉清目秀、丑角则弓鼻、歪嘴、鼠眼。艺术形象木偶公仔多为木雕圆雕,面部色彩均以油彩着色,毛发逼真,戏服仿制逢纫真人服饰,木偶公仔有眼、能活口、活颈、抛物、摇头发、搔痒、拿杯物、执剑弄捧等等动作。”
湛江市“双展洪”木偶粤剧团现有自制的各种木偶道具、布景、乐器、演出专车,持有木偶30多个,并收藏保存以前的演出剧目剧本,例如“六国封相”“薛仁贵征东”“七仙送子”等。这些剧本都是郑武祖辈传下来,有些破损的剧本,经后人手抄版本保留,还有一个木偶头、一个二胡,是郑武的爷爷留下来的,都是非常珍贵的藏品,是研究湛江木偶戏的重要辅助资料。
操纵木偶变脸、喷火,是濒临失传的湛江民间绝活之一。川剧变脸是我国传统一绝,但你见过木偶会变脸也会喷火吗?郑武的绝活之一,就是能熟练地表演木偶变脸和喷火。木偶变脸比真人变脸难度系数高多了,更讲究技巧。平时,郑武认真研究川剧变脸技艺,并通过无数次的实践,终于将变脸技巧融进了木偶戏舞台表演中。在赤坎区举办的“首届非遗集市”活动中,郑武及其团队为大家带来了精湛的木偶操纵技艺,并向现场观众展现木偶戏绝技,给大家带来了耳目一新的木偶戏观感。随着锣鼓敲响,郑武顶着一个木偶,时而动动木偶的右手,时而动动左手,有时还动动脚。在迅雷不及掩耳间,木偶的手一抬起,“唰”变脸了,一个转身,“唰”又变了一次,短短几分钟就变幻出几张脸谱。当观众还在惊讶变脸之余,郑武操纵的木偶嘴里竟然喷出一团熊熊大火,顿时掌声雷动、喝彩不断,将整场演出推向了高潮,也成为非遗集市表演中最大亮点。
推动木偶戏进校园,期望木偶戏后继有人
为更好地传承湛江木偶戏技艺,郑武还积极参加“木偶戏进校园,非遗文化润童心”、“非遗集市”等木偶传承人进校园等活动。在校园里,郑武首先为学子们讲述了湛江木偶戏发展史,激发青少年的兴趣,然后带着木偶与师生们展开互动,并现场教授孩子们如何操纵木偶,让大家近距离接触湛江仗头木偶,感受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作为湛江木偶戏的代表性传承人,我要尽自己的责任,将湛江木偶戏传承下去,并将它发扬光大!”
为适应湛江市木偶演出市场的需求,扩大湛江市“双展洪”木偶粤剧团阵容和力量,多年来,郑武亲自授徒,并培养了郑毫、郑路生、郑英、郑光宝等多名演员,使他们逐步成为湛江市“双展洪”木偶粤剧团的骨干。现在,该木偶剧团已发展扩大到30多人。
除了苦练基本功动作之外,郑武还强调:“因为木偶戏的唱本一般选自于流传的历史演义小说,角色就是书中的人物。要想对木偶人物角色及其灵魂准确把握,就要熟读小说读本,充分了解人物角色的特点。”平时,郑武还组织开展木偶戏的相关培训,经常为学员讲解演艺技巧,提高学员演技,更好地为观众演出和非遗文化推广服务。
◆链接◆
湛江木偶戏
湛江木偶戏历史悠久,是以杖头木偶为载体,以湛江本地流行的粤语、客家话、闽南语、官话等为语言载体的一种戏曲表演形式。木偶戏表演是老百姓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与当地的民俗生活有密切关系,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在湛江仍有200多个木偶戏班社,其中粤剧木偶戏流布于湛江市区及各县区乡镇:鬼仔戏(吴川话演唱)分布于吴川市各乡镇和湛江市坡头区;白戏木偶戏在廉江市西南部的安铺、营仔、车板、高桥、石岭、雅塘、龙湾等镇和遂溪县西北一带的洋青、沙古、界炮、北潭、扬柑、北坡、下六、草潭等镇;黎戏木偶戏主要在湛江市郊、遂溪县、徐闻县、雷州市、廉江市的新民、龙湾一带流行;官话木偶戏以于雷州市客路镇等地为核心区域流传;厓歌木偶戏主要流行于廉江市北部等地区。八十年代中后期,受到新兴文化娱乐浪潮的冲击,传统木偶戏的存续受到较大影响,但演出主要以乡村为主,仍延续节庆、年例等节日演戏的民间习俗,为湛江城乡地区百姓的精神生活发挥着重要的社会功能。
湛江木偶戏的传承大多以家族传承为主,著名的有遂溪“李氏”、吴川“郑氏”、赤坎“郑氏”、廉江“叶氏”等等。郑武,是其中赤坎“郑氏”木偶表演第六代传承人,他现为湛江市“双展洪”木偶粤剧团团长,其表演木偶唱腔传承广东下四府粤剧流派,并创新发展木偶特技表演,掌握木偶变脸和喷火绝技,2011年2月郑武被湛江市列为木偶戏(湛江木偶戏)代表性传承人,2020年4月他被省文化与旅游厅公布为第六批省级代表性传承人。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卓朝兴报道:“五一”假期,记者从位于吴川的鼎龙湾国际海洋旅游度假区了解到:作为精心打造的滨海欢乐王国,鼎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