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名将蔡廷锴 南征邓本殷多次视察湛江

湛江晚报 2020-05-08 09:14

蔡廷锴将军策划/何杰

统筹/许冰

主持/钱源初

文/图钱源初

人物名片

蔡廷锴(1892-1968),广东罗定人。他自幼父母双亡,16岁和弟弟勤耕苦种。18岁从军,加入同盟会,追随孙中山南征北战,战功卓著。1932年日军发动淞沪战争,时任国民党十九路军军长兼副总指挥的蔡廷锴奋起抗击,是淞沪抗战的主将,名震中外,被誉为“一代名将”“抗日民族英雄”。1933年,在中国共产党抗日政策的影响下,与李济深、陈铭枢、蒋光鼐等与南京国民党政府公开决裂,在福建成立“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号召联共反蒋抗日,逐步地转向与共产党合作的立场。1946年,与李济深、何香凝、谭平山等在广州组织中国国民党民主促进会,拥护中国共产党,积极参加民主革命斗争。1948年,在香港参加发起组织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新中国成立后,曾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委员、全国政协副主席、国防委员会副主席、国家体委副主任、民革中央副主席、世界和平理事会理事等职务,为人民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

1925年7月,广州国民政府成立,各路驻粤军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粤军第一师扩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四军,军长李济深,辖第十师、十一师、十二师、十三四师和一个独立旅。蔡廷锴营编属第十师第二十八团。当时国民革命军讨伐东江陈炯明残部,举行第二次东征,并南征邓本殷。蔡营作为讨伐邓本殷的先锋,在南征中发挥很大作用,蔡廷锴开始与广州湾结缘。

南征军阀邓本殷

邓本殷是粤军头目陈炯明嫡系部将。1922年“六一六”事变,孙中山与陈炯明决裂的标志。随后陈炯明起兵发难,公开背叛孙中山。陈炯明叛变后,邓本殷任粤军第三独立旅旅长兼琼崖善后处处长,伺机在南路策应,四处招兵买马,蠢蠢欲动。同年4月,原钦廉善后处长黄志桓奔赴海口,极力游说邓本殷以维护梓桑为名,出兵占领高雷、钦廉各属,意在扩大自己的地盘,以作为陈炯明的应援。于是,邓本殷率军数千人北渡徐闻,涉足高雷。原由陈炯明所派遣的高州善后处长吕春荣、雷州善后处长陈学谈均响应,使得邓本殷轻易顺利进入高州。邓本殷联合申葆藩(南路讨贼军总指挥)、黄志恒等部组成南路八属(高雷、钦廉、琼崖、罗阳)联军,并出任总指挥兼第一军军长,自称“天祸吾粤,客军入境,迭遭兵灾,以苦吾民。吾粤南路八属为弭兵祸,宣布自治,保境安民。”实际上割据南路,与孙中山革命政权对抗。军事行动上,盘踞南路的邓本殷纠合其他反革命势力进犯阳江,企图联合东江逆军夹攻广州,威胁广州国民政府。

1925年10月31日,广州国民政府以第三军军长朱培德为总指挥,指挥南征军兵分四路展开反攻,分别从台山、开平、新会和广西陆川进军,计划先肃清两阳的八属联军,再进占高雷和钦廉。后又调派第四军军长李济深接任南征军总指挥,率领从东江调回的第十一师和第十二师加入南路作战,以期一举击溃八属联军。

蔡廷锴在南征邓本殷时曾到广州湾一带,他在《从第一次北伐到讨伐南路军阀的回忆》中说:“我团为前卫,抵达金鸡、白水,残敌反击,但一触即溃,向阳江逃窜。我军乘胜日夜穷追,不两日克复阳江。时敌在高雷布防作挣扎。我军重新作攻击部署,第三军一部与由桂边入粤之第七军俞作柏部夹攻高州,第十师则向电白、水东、广州湾方面攻击前进。我团为先遣支队,敌稍抵抗即窜,我军不停追击,当占领遂溪、安铺时,我第三军已攻占高州,张发奎部渡海亦在铺前登陆成功。”据记载,蔡廷锴在开平水口截击邓军,激战三个昼夜,以少胜多,击溃邓军7000余人,缴枪千多支,取得大胜。邓军溃不成军,逃窜到高雷广州湾,蔡部乘胜追击,沿路歼敌,并占领梅菉,等候大军集中。为彻底消灭残敌,南征大军集中后决定兵分三路,各个击破。蔡廷锴营继续担当先遣队,向西挺进,先后攻下遂溪、廉江、安铺、青平等地,进军钦廉地区,邓本殷自知力不能挡,通电下野逃亡,残匪逐次破灭,南路平定,为北伐奠定了基础。同时专家认为“湛江客观上又成了蔡廷锴挤身军界高官的转折点,从此,擢升不断,官阶直至军长。”

新闻推荐

客运员热情服务旅客点赞

本报讯记者卓朝兴通讯员姚琪报道:4日15时,湛江西站客运值班员彭梅娟正在支援检票口时,收到了Z386次列车长发过来的消息,...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