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小喇叭”有着“大温情”
“现在疫情还没有完全结束,大家不要放松警惕,戴好口罩,避免扎堆……”为了让市民过上安康的生活,珠海边检总站湛江边检站的民警们毫不松懈抓社区防疫工作,守土有责、守土尽责,在辖区内劝导、引导群众。
2月以来,随着新冠肺炎疫情的蔓延,湛江机场国际航班全部停航。担负着机场口岸边防检查任务的湛江边检站执勤一队转入备勤状态。为更好地支持疫情防控工作,执勤一队党支部经过研讨,决定组建青年突击队,利用备勤、休息时间错峰安排警力下沉到社区疫情联防联控一线。
陈志栋:小喇叭发挥大作用
在社区疫情“网格化”防控初期,许多人在思想上没有引起重视,聚会打牌、不戴口罩的事情时有发生,民警们甚至被埋怨“多管闲事”。
面对群众的不理解,民警陈志栋分析,湛江一些老年人只会单一的方言,更不会上网浏览新闻,获取信息渠道不畅;同时,大多数人以往并没有佩戴口罩、保持社交距离的习惯,对新的生活方式感到不习惯。“总结起来还是要提高我们的宣传效果,让更多人的人在思想上重视起来,形成群体效应。”
为了让防疫宣传更“接地气”,陈志栋从突击队中选取了几名熟悉本地几种方言的民警及社区工作人员,用“小喇叭”通过普通话及粤语、雷州话等本地方言广播防疫知识,并通过发放宣传单、LED屏循环播放等方式在辖区开展广泛宣传,引导居民正确做好预防工作。
在他们的努力下,社区居民自我防护意识得到了明显增强,口罩从“不愿戴”变成了“自觉戴”,聚集活动的人也明显变少了。陈志栋提着小喇叭走街串巷的身影也被居民们牢牢记住,人们都叫他“小喇叭”警官。“用小喇叭宣传疫情防控知识,既生动有趣又接地气,我们喜欢听、听得进、记得住。”民享东社区的张大爷为民警贴心的宣传方式点赞。
祝文浩:日均行走4万步
疫情防控工作初期,为了摸排清楚社区居民情况,防止出现交叉感染,民警祝文浩每天挨家挨户逐一进行排查,核实每一位居民的活动轨迹。
祝文浩负责的民享东社区有43家企业,231家个体户,2903户住户,10990人,占地30万平方米,具有出租屋多、流动人员多的特点。面对如此庞大的工作量,祝文浩没有畏难,而是一层楼一层楼地爬过去,一扇门一扇门地敲过去,“要想杜绝社区传播,防止交叉感染,就必须负起责任,做好绣花功夫,不漏一人地把人员信息登记清楚。”
那段时期正好是疫情防控形势最严峻的时候,有的居民担心防疫工作人员接触的人多,身上可能也携带着病菌,没有为民警开门,而是把信息写在一张纸上,揉成团从阳台丢下来。遇到这种情况,祝文浩只好跑下楼捡回纸团,做好登记,再爬上楼继续排查下一户。虽然增加了工作量,但祝文浩没有抱怨,“可以理解,我们挨家挨户敲门的时候自己心里也打着鼓呐。”
每天的运动步数4万步以上,对于腰部患有旧伤的祝文浩来说,是一个不小的考验,一天下来往往腰也酸腿也疼,但祝文浩选择坚持下去。他说,只要群众工作需要他,他就一定能精神抖擞地出现在岗位上。
覃增先:热心肠的好小伙
刚到霞山步行街,就听到了民警覃增先的大嗓门儿。他正向出行居民强调防护重点:“虽然没有确诊病例了,但仍然要做好个人防护,不要大意!还要记得注册好健康码!”
随着各行业复工复产步入正轨,社区防疫工作步入了新的阶段。一方面由于形势好转,人们的防备意识有所松懈,另一方面由于来粤务工人员增多,社区防疫工作难度增大。为了解决防疫管控难题,让大数据技术更好地服务支撑全市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工作,覃增先积极响应市政府的号召,在社区推广“健康码”的使用。
在推广“健康码”的过程中,覃增先发现,有很多老年人不会注册健康码。于是,在工作之余,他主动询问并帮助很多老年人注册了健康码,不厌其烦地教会他们如何扫码验证。老人们都对这个热心肠的小伙赞不绝口。为了使健康码的推广运用更加高效,覃增先还向社区提出了印刷宣传材料并向群众张贴发放的建议,使得健康码的应用价值在潜移默化中深入人心。
在社区进行疫情防控,不仅要做好人员车辆的严格检测,更要堵上社区在疫情防控工作中存在的漏洞。疫情防控期间,物业公司普遍出现人手不足的情况,存在垃圾处理及环境消杀不及时的隐患。为此,覃增先和其他下沉社区的同志轮流担负起社区居民楼公共场所的卫生检查任务,对于存在的问题边发现边处理,及时保障了卫生安全。
华灯初上,步行街的夜市迎来了许多游客,街头巷尾的吆喝声恢复了几分往日的繁华。湛江边检站的“小喇叭”警官们依旧在忙碌着,对他们来说,坚守在防疫一线岗位,是对这个城市最大的温情。
新闻推荐
本报记者曹龙彬通讯员戴李春郭小红陈永哲自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开展以来,雷州市人民法院始终保持对黑恶势力严打高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