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家骐 人生80不言老

湛江晚报 2020-05-04 15:53

2019年五一陈家琪在越南河内档案馆查资料。广州湾历史民俗馆馆长胡贤光(左一)向陈家骐(右一)赠送了复制他父亲的商号“才源行”广告镜屏。图/文如水

他,祖籍深圳,出生越南,在广州湾(现湛江)渡过童年时代,在越南读中小学,在台湾读大学,在位于美国纽约的联合国工作了几十年。

他,没在中国工作过,但加入的是中国国籍。

他,大学读的是电子,65岁读经济,75岁开始写传,目前只想寻找父亲的足迹,记录父亲的一生。

他,是我认识的最富传奇曲折人生的一位,名叫陈家骐。

1939年陈家骐出生在越南海防,他是我朋友的朋友——一位健谈的人(他特别不喜欢别人说他是老人),第一次见面,是2019年的五一,在越南海防的一个小饭馆里,他热心地教我吃越南菜。然后,他侃侃而谈,从他小时候吃过的小吃到现在为了写他父亲的传记,他满世界查档案、找资料。随着他的描述,在我面前,展开了近百年来一幅幅曲折、艰难而波澜壮阔的华侨人生画卷。

爷爷从宝安漂泊到海防打工

父亲为躲避日寇逃到广州湾

爷爷陈茂才大约1861年出生在广东宝安(即现深圳市),20多岁时背井离乡去到越南海防讨生活,从泥水匠做起,到工头到老板,一步步地积累财富、成家立业,娶了几个老婆,生了十几个孩子,成了当地著名建筑商,也成了越南著名的华侨领袖,还力导成立了东莞和宝安(东安)同乡会的一间学校——东安小学。到访的第二天,陈家琪带我们去参观该小学,当时学生们还在上课,这是三层钢筋水泥楼房,还挺新的。他说,原来是三层砖木楼房,现改建了,但原面貌不变。看到我们来,有位在旁边开服装店的大叔(也是华侨)走过来,与陈家琪聊起当年在此读书的情景……

爷爷50多岁时,想叶落归根,于是带个别孩子回宝安,58岁去世。其他孩子及亲属后来在时代的大潮中散落到世界各地,有的在中国,有的在法国,有的在加拿大,有的在英国,有的在美国。而在越南,经过几十年的风起云涌,除了父亲等人的坟墓,现在没有亲人在此生活。

他父亲陈庆筹(字善之)小时候在宝安乡下学习中文和在海防学习法文、越文,后来考上上海震旦大学(复旦大学前身),为了寻找这段历史见证,陈老在2017年从美国飞回到上海档案馆,终于找到了当时学校的一本同学录和一些档案资料,果真有他父亲的名字。大学肄业了两年后,父亲回到了海防开工厂,兼做贸易,做得风生水起。

1939年,日军占据中国海南和南宁等地,战争也逼近北越。同年,陈家骐在海防出生。1941年7月前后,日本人控制海防,想找陈庆筹出面办维持会,“我父亲听到风声,不愿当汉奸。”为了逃离日寇的铁蹄,陈庆筹连夜乘船逃到当时法国的租借地——广州湾(现湛江市),因为他精通法语,所以很快与当地的法国殖民统治者建立了较好的关系,开始从事水泥贸易生意。陈庆筹在《大广州湾》报纸上登广告买卖木料、花阶砖、石灰、水泥等,经营建筑材料,还计划盖工厂,期间又热情接待走难到广州湾的各界人士。为了寻找这一证物,陈老从2016至2018年几次从美国飞回湛江寻找,但都没有找到,正当他失望之际,在湛江市档案馆偶遇专门研究广州湾历史的小何,终于在浩如烟海的旧报纸上找到了那份刊登有他父亲当年做广告的报纸,才知父亲的商行叫“才源行”。他如获至宝,当即拿出一叠美金要酬谢小何,小何拒绝了,他说文史人不可爱财,从此两人成了忘年交。

父亲的大货船被打沉

飘零的家族四海为家

1939年出生至今,陈老整整80岁了,记忆力惊人。

陈老回忆道,当年父亲很快在广州湾站稳脚跟,生意也做得红红火火,陈庆筹在广州湾结识了当地法国行政长官,并说服其用军舰帮忙从越南海防运送水泥来广州湾。于是,大约半年后,他接老婆和孩子来广州湾,陈老模糊地记得,母亲领着他和姐妹坐船来广州湾的情景及到广州湾之后,姐姐领着他在霞山天主教堂一带玩耍的的情景。但好景不长,1942年秋,父亲正准备大显身手的时候,父亲的一艘满载水泥的船被日军击沉(也有说是被台风打沉),父亲听到这个消息后气噎中风瘫痪,从此家道中落。1943年初,母亲带着他们全家又回到海防。

1945-1955年,他家住在海防的唐吉街。12岁时,瘫痪了8年的父亲去世,唯一的哥哥也在几年后因得了伤寒在18岁时病逝,陈老成了家中唯一的男丁。他的小学是在海防市东安小学就读,这所学校是东安(东莞和宝安)同乡会开办的,他父亲曾任这所学校的校长。华侨对自己乡亲互相关心帮助总是尽心尽力。小学毕业后,陈老进入他父亲之前曾就读的天主教学校学习。这所学校以法语、越语教学。因为穷困,他曾一度要停学,父亲的一位老师(也是好朋友)是这所学校的校监,知道他家的困境后,带着他到校长办公室,要求校长让他免费学习,因为他父亲1930年代曾帮助学校筹款,使学校不至停办。

1955年,陈老考进西贡岭南中学。由于他父亲在抗战期间曾接待过岭南大学创校校长钟荣光夫妇和两位侄儿以及西贡岭南中学校长的侄女儿,校长让他和一位姐姐半工读,他得以完成高中学业。1958年,陈老进入台北的台湾大学,毕业后考进新竹交通大学研究所。然后在美资在台湾开设的工厂工作了两年,再回交通大学任教,1969年赴美留学后,一直在位于美国纽约的联合国当翻译,直到退休。

(待续)

新闻推荐

为你留着一盏灯

儿子小的时候,每天都嘟囔着要做“节能小卫士”,踮起脚尖,也要把灯关了。但疫情期间,他在家上网课,却没有了关灯的习惯。我...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