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你留着一盏灯
儿子小的时候,每天都嘟囔着要做“节能小卫士”,踮起脚尖,也要把灯关了。但疫情期间,他在家上网课,却没有了关灯的习惯。我不解,他说:“我觉得,你们下班没到家,见到家里有灯,应该会高兴些。”寒冬腊月里,见到遥遥的家里亮着灯,无声地等候着自己归来,确实是令人心生暖意的,我感慨于儿子的细腻。
小的时候,农村还没有通电,我每次回奶奶家过年,都是点着煤油灯。煤油灯豆大的灯火闪闪烁烁,为了省煤油,奶奶只是把灯芯拧出一丁点,光线就更弱了。但即便是微弱的光线,对于小孩子来说,也弥足珍贵。因为奶奶家没有电视机,我喜欢跑到别人家看电视。乡村的夜总是黑,回家的路上,每起一点风,随着轻微的沙沙声,恐惧也随之而来,这个时候多么渴望有光!即便看到摇摇晃晃、几欲熄灭的微微亮光,我也似乎看到了光明的出处,便一股脑儿飞奔而去。奶奶家微弱的灯光也不再渺小,它不但让人得到光明,还让怕迷失在黑夜的我生成温暖的火光。
大一点的时候,家家通电灯,灯线一拉,就泻下一屋子的光,家里不再是煤油灯下的影影绰绰,房子亮堂了,人也高兴起来。但是电费比煤油更贵,为了省电,我们家很久都是15瓦的灯泡。爷爷奶奶勤俭节约的习惯一直都在,直到高三,我跟着爷爷在霞山读书,天没黑透,我们家都是不能开灯的。
暮色降临,屋里暗沉沉的,我把灯开了,爷爷总是默默地关上,奶奶说:“还看得见,又不穿针缝线,晚些再开灯。”那时为了求学,我和爷爷、奶奶、三个叔叔、两个婶婶一起挤在90平方的房子里,爷爷奶奶大半辈子穷苦,笑容难觅。在没有亮光的房子里,我觉得灰暗和冷寂在四周重叠,没有边际。有时候看书不忍放下,家里人总会敲着门催促——“还不关灯睡觉!”内心惊颤的我总会想:“以后如果有自己的房子,我一定要亮着许多许多灯。”
成家后,我却成了爷爷奶奶一样节约的人。童年的烙印处处可循,我节水节电,不到见不着路不会开灯,一出房间立马关灯。先生的家境和我们差不多,但他们家在水电方面很阔气,先生这位理工男也使家里不会有断水断电的担忧。热水充足、食物丰富、灯火通明,我渴求的居家环境终于成为现实。在他的影响下,我开始处处留灯。我喜欢有灯,喜欢明亮温暖,我要我的孩子在光明和温暖中稳稳地长大。
眨眼儿子上了小学,他在学校所受的教育是要“保护地球妈妈”,于是非常热衷于提醒我关灯,但无论如何,我都会留着过道里的一盏灯,家里人没回齐,这盏灯就一直亮着。
儿子渐大,学业渐重,初中后,街灯已一盏盏亮起,儿子也还在学校里。我在厨房里一边忙碌一边张望,等着儿子回来。有一次都快七点了,外面还下起了雨,把街上的路灯都打得迷离了,还不见儿子回来。在焦急的眼光中,终于看到那熟悉而单薄的身影——他撑着伞,沉重的书包把他的背也压弯了。他抬头,我们在灯光中看到了彼此,儿子朝我笑了笑,一路小跑回来……瞬间我想流泪,读书的孩子真是家里最辛苦的人!
儿子还在求学路上,有时天空已从深灰色变成浅灰色,前面的大楼已现轮廓,儿子学习,我在旁边看书写作,看着外面的灯光一盏又一盏熄灭。有时天空才现鱼肚白,儿子的书桌已经亮起了灯。儿子迟睡早起,我就留着家里的灯,让灯陪伴着儿子。儿子默然接受,我们欣然心安。
孩子,自己的路要靠他自己走,但母亲会给你留着一盏灯,伫立、凝望,照亮你前行和回家的路。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陈彦通讯员黄春海)4月22日上午,“华洋传奇”轮顺利靠泊湛江港霞山港区散货码头602#泊位,将装载7.58万吨铁矿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