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村庄 美丽脱变 徐闻前山革命老区村科家村的建设见闻
4月23日,徐闻县老促会通讯报道组一行驱车前往徐闻县前山镇科家村,走访了这个革命老区村庄,了解该村在新农村建设中从贫困村到安居乐业美丽村庄的蜕变过程。
1收入增加有了保障
在前山镇党委委员张再柳的带领下,笔者一行人来到科家村,村民热情地与我们畅谈起他们家园的历史与建设发展。
前些年,新农村建设在热火朝天中进行,很多村庄已走上富裕之路,而科家村仍是个贫困落后的老区村。村子全部是沙砾路,村民出行艰难。耕地亦难于种植,由于没有水渠引水排水,遇到旱年农作物常被旱死,遇到洪涝时庄稼被水浸泡致死,庄稼几乎是靠天生长。农作物灌溉主要靠人挑水,村民收入很少,生活贫困,很多年轻人丢弃耕地到外地去打工。
看到村民在艰难中生存,已经退下来的村民小组长杨大田心如火焚。科家村如何把脱贫攻坚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有机结合起来,有效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提高农民生活质量,让全村群众走上共同富裕的道路?为此,杨大田苦苦地思索着……
这位老组长现年65岁,身材魁梧,思维缜密,说话慢条斯理,言语谦逊。杨大田介绍,首先是将乡村农田改造工作放在第一位。他与村小组成员杨茂尧、杨大坚等人系成一股绳,同时在科家村外嫁女杨玉秀的帮助下,借力当地政府的大力帮扶,争取了县财政资金,重新规划耕地,重建了水渠,解决了农田耕地的排水灌水的问题,并修建了几条水泥路直达耕地,这样收割机可以下田,农用机可开到耕地间,既节省了劳动力,又方便耕种。
路通财通,从此村民生产几乎年年丰收,经济收入逐渐提高,科家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焕发出新的生机活力。
2生活质量有了提高
村中生产搞起来了,村民生活富裕了,产业发展和环境建设必须齐头并进,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潜移默化地植入了科家村群众的脑中。在杨大田的带领下,全村老少齐心协力,携起手共同打造属于自己的美丽家园。
杨大田召开村民小组会议,决定自筹资金建一座水塔,自来水管道安装到户,解决村民的生活饮水困难问题。在村干部的配合下,全村再度掀起筹集资金热潮,余下不足的资金,一些村民又积极借出了6万元,终于建起了一座24米高的水塔。水塔的成功建成和使用,使村民用上了放心水,提高生活质量。
后来,科家人把村的文化广场、文化长廊、纵横的村巷村道和环村的硬底化公路重新做了一次认真的规划,当他们预算整个工程需要的资金时,发现竟然缺口达近300万元。正当老组长杨大田在苦思中徘徊时,很多村民上门来了说:“我们要把自己的村庄建美,不能落在别人的后头。没有资金,我们来筹!”于是他们再一次开展自筹资金大行动!科家村扶贫单位——徐闻县新华书店和前山镇政府也给予关心和支持,并争取了政府新农村建设资金20万元支援科家村,全村一共筹集了资金200多万元。经过努力,科家村文化广场建成。
笔者在与村民和干部的交流中,他们说的最多的是感恩,感恩新时代给予他们的机遇,感恩政府的关怀,感恩对科家村给予帮忙和赞助过的热心人士,感恩科家村村民真诚的支持和拥护。
3文化生活有了内涵
随着收入的不断增加,村民在吃、穿、住等基本的物质生活逐步得到解决之后,村民生活方式逐步迈向城镇化,开始投向更高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方面上来。
2011年至2013年,在湛江市人民检察院的帮扶下,陆续资助了50多万元分别建起了文化楼和篮球场,在农闲时村民请来戏班子演出和平时开展村际友谊篮球赛,丰富了村民的业余文化生活。
科家村人在文化楼里除了布置会议室之外,还布置了图书阅览室、农家书屋和红色文化展览室。阅览室和农家书屋的书一部分是由村民自己掏钱订购,另一部分是爱心人士赠送的。农人休闲时,也常到农家书屋去查找他们在农耕上遇见的问题。孩子们在书香浓郁的氛围中生长,对学习越来越感兴趣。近几年,村子里考上名牌大学的学子越来越多。于是村子开始每年举办助学奖学典礼,给予考上不同档次大学的学子进行颁奖,通过这种方式激励更多学子热爱读书。
徜徉在村子的硬底化水泥路上,笔者环顾四周,浓荫绿叶遍布村庄各个角落,好一幅鸟语花香、安居乐业的世外桃园村庄。
新闻推荐
■幸勇四十年前旧橡园,将来发展看无边。橡胶好似人中脚,结合机床共向前。这首《海南亚热带作物研究所》为叶剑英元帅1959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