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域的诗意与海洋的魅力 散文集《向海而蓝》读感
散文集《向海而蓝》2019年6月由人民日报出版社出版发行,收录了40多篇散文佳作,这是我近些年读到的湛江本土作家作品中印象最深的一部。《向海而蓝》作者饱含情感的笔墨,书写了滨海城市湛江楚楚动人的自然风貌与多姿多彩的人文情态,既彰显了一个地域的醉人诗意之美,又展现出海洋的独特魅力,具有不俗的思想质地和艺术品位。
《向海而蓝》内容丰富,信息量大,文字也洗练优美,情感充沛,是用文学的形式对湛江这个独特的地理空间和文化空间的立体化书写与全方位演绎。这里有城与乡的交响,有历史与现实的碰撞,有海洋与陆地的和弦,更有人与土地、人与都市、人与天空和海洋的精神交流和生命对话。可以说,整部散文集,既是诗意湛江的文字录写,又是对湛江地域的诗化描摹,充满了可读性,可感性和现代性。
《向海而蓝》作者善于调动各种感官,来呈现诗意湛江的迷人风姿。他写湛江的城市声音:“湛江城市虽然不大,但储满了城市声音,小贩的叫卖声、船夫的吆喝声、轮船的汽笛声、海鸥的鸣叫声、秧苗的拔节声等都曾伴随着城市成长,也隐藏在城市记忆深处,稍稍拨弄,便荡漾开来。”(《倾听城市的声音》)这是用听觉来感触湛江的城市节奏。“走进密林深处,灌木丛生,横柯上蔽,荆棘藤曼,浓荫匝地。不时有成群的鸟从林稍掠过,叫声悦耳,却不知飞向了何方。在森林的拐角处,有一棵白银古树苍劲挺拔,饱满而坚实的躯干,给人一种强烈的沧桑之感。”(《站起来的村庄》)这是用视觉所捕捉到的湛江乡村的密林景观。此外,散文家还借助嗅觉、味觉、触觉等,来全方位领受湛江充满魅惑的精神和文化空间,将各种感官里分辨到的和刻印下来的诗意湛江情态生动而细致地书写出来。
地域诗意的形象彰显,需要有充满诗意的文学语言来传达,阅读《向海而蓝》,我们不能不为篇什之中情感涌荡、文采飞扬的充满诗性的文字而击节称叹。《向海而蓝》作者从事新闻工作近30载,在新闻写作的同时,进行散文创作,他对散文文体的特征是谙熟于心的,他的散文用语精致,简练传神,情绪饱满,字里行间洋溢着诗性之美。他的一些散文选题,如《坡正湾里白鹭飞》《雷州半岛雷滚滚》《古镇的微笑》《里坡鸟欢啼》,已经显得诗性盎然了。再读其中的文字,便觉炽烈的情绪撩拨心弦,诗化的意境令人迷醉。读读这些句子:“一对雌雄百合凌风而舞,引颈哝喁。红霞映照,洁白的羽毛幻化成片片云彩,撒落在云天之间。江上,千鸟云集,千鸟夕唱,鸣啼声掠烟波传万里。”(《鹤舞“桃花岛”》)“老街里的骑楼难敌岁月侵蚀,已逐渐颓唐剥脱。斑驳的外墙、蔓延的青苔、剥落的门窗雕花以及红砖墙缝里长出的蕨草,仿佛都在发出无声的叹息。尽管风光不再,但这些骑楼至今仍保持旧日的站姿,无声地储蓄着旧日时光,沉默而又坚韧地接受岁月的考量。”(《赤坎如此厚重》)情中有景,景中有情,情景交融,迷人的诗意光芒,在字里行间卓然闪耀。
《向海而蓝》是演绎湛江地域特色和文化精髓的交响曲,其中最动人的旋律,便是那些歌吟海洋的篇章。在这部散文集中,几乎有一半的篇幅,都与海洋主题有关。作者既倾心于湛江海域的自然风景,又为傍海而居的湛江人与海洋的密切关系所感动,用传神的文字写出了海洋的外在气质与内在精髓,将海洋的魅力淋漓尽致地展示出来。他写徐闻灯角楼边的海域风景:“沙洲闪耀着光芒,浪花跳动着欢乐。在"柳叶沙洲"举目远眺,但见峡北白帆点点,沙鸥翔集;峡中千帆竞发,百舸争流;峡南高楼林立,一派繁华。近景、中景、远景构成了一幅"海市蜃楼"般的迷人美景。”(《琼州海峡“分水线”》)美轮美奂的海上风景令人沉醉。湛江海域的景色如此迷人,而海边生活的湛江人,他们每天的日子都流溢着诗情画意,散文家这样描述渔民清晨出港的情形:“"呜——呜——呜”雄浑嘹亮的汽笛声骤然响起,外罗渔港顿时沸腾了,咣咣的锣声,咚咚的鼓声,呼呼的风声,嘤嘤的鸟声,哈哈的笑声和噼里啪啦的鞭炮声频频在渔港上空炸响,汇成了欢乐的巨流。"前舱满,后舱满!"千艘渔船在高亢的渔家号子声中解缆,起锚。“睹此情形,人们不禁为海边人忙碌而充满的渔业生活而怦然心动,赞叹不已。
新闻推荐
湛江市科技局延续逝世干部意志助力徐闻县白茅村实现脱贫致富 接力扶贫:穷渔村的幸福之变
当夜里的海水退潮,就有村民摸黑出门赶海,运气好的时候能捕获几十斤金鲳鱼。南方日报记者陈锴进摄攻坚亮点白茅村临海而立,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