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分类要重视家庭教育的力量
疫情防控期间,市委机关幼儿园采取线上线下不同形式开展“垃圾分类、你我同行”教育活动。(4月26日《湛江日报》)
每个家庭每天都会“生产”不少垃圾:厨余垃圾、外卖的塑料盒、购物的塑料袋、快递的包装盒……推动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工作,起点在家庭,难点也在家庭。
难在家庭,一个重要原因是知识普及、习惯养成等工作仍未到位。2019年,有媒体报道,根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中国民生调查”课题组对46个重点城市的入户调查结果,68.9%的受访者坦言自己对垃圾分类一知半解。而从一些城市垃圾分类实践来看,市民对垃圾分类的基本常识不了解,或一知半解,已成为推进垃圾分类的“拦路虎”。连垃圾分类常识都一知半解,又怎么可能做到一直坚持?
今年3月,湛江市出台《湛江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工作实施方案》,明确提出2020年全市全面同步启动生活垃圾分类工作,而到了2022年,市区100%物业住宅小区要实现生活垃圾分类。由此可见,对每一个家庭来说,垃圾分类都是“份内事”,谁也不应成为“旁观者”。如何打开一个突破口呢?通过教育一个孩子,带动一个家庭,影响一个社区——这或许是一个值得探索的方向。
4月26日,《湛江日报》头版刊发报道:市委机关幼儿园采取线上线下不同形式开展“垃圾分类、你我同行”教育活动。报道中有两张配图:左边的图,一个女孩拿着一幅画,画上有四个不同颜色的垃圾桶,这是她画的垃圾分类宣传海报;右边的图,一个男孩在玩玩具,玩具是四个不同颜色的垃圾桶,他把纸张、卡片、罐子等“垃圾”分门别类放进垃圾桶里。用小朋友喜欢的形式,让垃圾分类知识的学习变得“生动”起来,这样的亲子互动中,家长其实也是在学习。如果把这种“小手牵大手”形式坚持下来,一个家庭的垃圾分类习惯就很有可能可以长久形成,并成为“家风”的一部分。当一个小区里,这样的家庭多了起来,那么推广垃圾分类就是“水到渠成”。
垃圾分类,要重视家庭教育的作用,尤其要发挥“孩子”的作用。这需要中小学校、幼儿园积极引导,加快探索在垃圾分类习惯养成方面的家校合作新模式。当然,我们要坚持科学,尊重孩子们的成长规律,找到更多有趣的方式进行启蒙、普及和教育。例如,可不可以以童话故事为线索教习分类?可不可以让中小学生到垃圾回收站参观?可不可以写日记分享亲子环保日常?可不可以设计一些垃圾分类的亲子任务?
新闻推荐
幼儿积极参与“垃圾分类、你我同行”教育活动。机关幼供图幼儿积极参与“垃圾分类、你我同行”教育活动。机关幼供图本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