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夜星辰 魅力永恒 致敬把青春献给南方油城的劳动模范
编者按
他们把最灿烂的青春献给了南方油城,将最炽热的汗水洒在茂名这片热土上,他们的事迹激励了几代人成长。他们以勤勉努力的崇高品质、脚踏实地的工作作风、追求超越的创造精神,谱写出一曲曲感人至深的劳动壮歌。
每一个时代的劳模都有其特点,但无论时代如何变迁,永远不变的是劳模精神的本质。老劳模的精神是全社会的财富,重温他们的事迹,是为了我们更好地前进。
《人民日报》头版头条报道他的先进事迹
“南方铁人”张洪泉
上世纪七十年代,茂名石油公司原油车间看火工张洪泉以顽强的意志和冲天的干劲,为发展我国的石油工业做出了突出贡献,被誉为“南方铁人”。1970年,《人民日报》在头版头条报道了他的先进事迹,他的“铁人”精神,激励着茂名一代代石油工人。
1958年,茂名页岩油提炼试验厂产出页岩油,一场惊天动地的石油大会战开始了。当时,茂名页岩油公司在高州大井设点招工考试,张洪泉得知这个消息后,不顾路途遥远,和几位伙伴一起去参加考试。不久,传来了通知,张洪泉被录取了。同年秋天,他与一千多名青年工人,从湛江搭乘绿皮火车,经过4天4夜长途跋涉,到达辽宁石油一厂培训学习。在两年时间内,张洪泉掌握了油页岩的炼制技术,成为茂名第一批经过培训的石油工人。
从东北学习归来后,张洪泉被安排到原油车间当了一名看火工。看火工是又脏又累的活儿,每小时要检查一次干馏情况,炉内的温度高达600度,外面的温度也高达40多度,工作现场到处是黄色的瓦斯浓烟和滚烫飞溅的炉渣。看火工们戴的是藤条安全帽和两个口罩,需要用2.5米长的钢钎插进火眼,查看炉膛检查炉内的干馏情况,高温将他们炙烤得满面通红。
1961年5月,第一部方炉点火开汽,为了确保安全投产,张洪泉反复熟悉管线,操练阀门开关,观察炉内情况,甚至钻进漆黑的管道里,用手电照明逐个检查,确保了开汽成功。当时有一台炉子结焦严重,需要停汽检修一个月,在不停产的情况下检修炉子,就需要一人把钢钎插进火眼,另一人抡起十八磅重的大锤抡打,把结焦一块一块敲打下来,然后清理出去。有一次,在打顽焦时,有个工友不小心一锤打在张洪泉的右腿上,张洪泉感到撕心裂肺的疼痛,一下子跌坐在地上。大家赶紧扶起他,劝他到医院检查治疗。可是,张洪泉休息了一会儿,站起来说:“我骨头硬,没事。”说完又抡起大锤打焦。他的举动让大家感动不已,工友们都称说他像“铁人”一样坚强,他的事迹也被人们广为传颂。在茂名市“工业学大庆”表彰会上,张洪泉被评为劳动模范,并被授予“铁人式工人”称号。
1979年,张洪泉担任人造油厂厂长、党委书记,他像永不疲倦的火车头,依然奋战在生产第一线上。1995年6月底,他光荣退休。
张洪泉把最灿烂的青春献给了石油工业,将最炽热的汗水洒在工作岗位上,他的“铁人”精神,无论在过去、现在和将来都有着不朽的价值和永恒的生命力。
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
“矿工之家”创始人何乃旺
1986年,茂油公司有一位获全国优秀工会工作者称号和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的工会干部,他就是原茂油公司露天矿工会主席、茂名石化公司工会原副主席何乃旺。1993年9月29日,《工人日报》在头版头条报道了何乃旺的先进事迹。
1958年8月,17岁的何乃旺得知茂名页岩油公司筹建处招工,便步行80多公里前去报名。考试中,他得了98分的高分,如愿成为一名光荣的石油工人。工作中,他刻苦耐劳,兢兢业业,从一名普通工人成长为领导干部。1975年,何乃旺被选为茂油露天矿党委副书记、副矿长和政治处主任。
露天矿方圆几十里,矿工们工作在野外,抬头见黄沙,低头见油页岩,他们辛辛苦苦工作了一天,下班后连娱乐的地方都没有。矿区居住着数千名职工,加上家属有近万人,每逢节假日要外出游玩,大家只能坐公交车到河西的江滨公园或文化公园。
1979年11月,何乃旺主动辞去矿党委副书记和副矿长职务,专职担任露天矿工会主席。上任两个月后,他和三名助手作出一个决定,用“三板斧”筹建“矿工之家”。为改变“文化沙漠”,首先把臭水塘改造成风景优美的人工湖,将荒岭山坡设计成曲径通幽的游乐场,并建球场、游泳池、影剧院等。同时,建设两层高的“矿工之家”。“矿工之家”内设图书室、健身房、职工活动室、舞厅、展览室、盆景走廊、百米画廊和办公室、小卖部等。从此,“矿工之家”成了矿工和家属休闲娱乐的好去处,被称为茂名版的“杭州西湖”。
1983年,露天矿工会获全国总工会授予的“职工之家”及“工人的学校和乐园”两面锦旗。1985年11月,广东省总工会在“矿工之家”召开全省“建家”工作现场会,经过验收,露天矿工会成为全省第一个“合格职工之家”。1985年6月,何乃旺调任茂名石化公司工会任副主席。1986年,他被评为“全国优秀工会工作者”,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光阴荏苒,“矿工之家”虽然已淡出了人们的视线,但许多人仍对它怀有深厚的感情,它将永远留在老一代矿工的记忆里。
立志闯煤海 誓把青春献
全国煤炭战线劳动模范全民
1975年,原茂名矿务局(石鼓煤矿)青年工人全民被评为全国先进生产工作者,被煤炭工业部授予全国煤炭战线劳动模范光荣称号。
1970年,二十出头的全民通过招工,从遂溪农村来到石鼓煤矿,他以“铁人”王进喜为榜样,“立志闯煤海,誓把青春献。”不久,他就带领一个掘进班,投入到开拓运输巷道的战斗。在连续战流沙咸水的3个月中,他的双脚被泡得又肿又烂,但他一天也不休息,他所在的班出色地完成了任务,被评为“钢铁掘进班”。
全民把成绩作为新的起点,一天当作两天用,别人推一个斗车,他推两个,有时连续干两班,在井下就餐,不论条件,不计报酬,他节假日很少休息,每年春节的3天假,他都在井下过。有一年,在夺煤会战中,全民腰伤复发,矿领导要他休息,同事也劝他暂时不要下井了。此时,刚下班上到井口的他突然听到采区冒顶,又立即奔回采区。一位职工说:“你腰痛,又已经干了一班,就是钢铁的轴承,连续转也不行呀!”全民却说:“王铁人被钻杆砸在地上苏醒后又继续干,我这点伤又算什么?”这一次,他干到大半夜,直到采区恢复正常才回到地面。
1974年8月,一场十二级强台风突然袭来。矿区周围的树木被刮倒了,房子被掀起了瓦面,电源停了,水泵停止了抽水,南三和北四两条运输大巷道发生了冒顶,整个巷道被泥土堵住,卡住了采煤区的咽喉。有人认为,当年任务可能完不成了,提出要求上级减任务。全民说:“对国家任务斤两不能少,就是用手挖也要把巷道挖出来。”在全民和大伙的共同努力下,只用20多天就开通了两条巷道。这一年,石鼓煤矿超额原煤1500吨。
一天晚上,全民正在井下劳动,突然接到第二天下午到县里报到开会的通知。全民想,明天要去开会,今晚就打个连班吧。于是,他上完夜班上早班,直干到第二天下午4时才上井。在县里开会3天,结束时,领导告诉他,化肥厂请他第二天介绍经验,要他留在县城过一夜,就别回矿上去了。但全民没有这样做,他连夜赶回矿,争分夺秒又上了一班,第二天准时到达化肥厂。介绍经验完毕,他饭也没吃,又回矿山下井工作。这样,在这次会议前后的五天五夜中,全民下井劳动四个班。化肥厂的同志感动地说:全民同志的行动,就是最好的经验介绍!
奋战在沸腾的页岩矿山
南方油城第一代
电铲工麦玉恒
六十年前,党和国家在茂名开发油页岩,建设新兴的南方油城。在那段“矿山沸腾铁臂摇”的岁月,广大建设者以镐头加扁担的“开荒牛”精神,以顽强的意志挖开坚硬的矿山表层,取出油页岩提炼页岩油,结束了广东无石油的历史。在这场“石油大会战”中,涌现出无数先进生产工作者,麦玉恒就是其中之一。
1958年夏天,麦玉恒在化州第一中学初中毕业,听说茂名页岩筹建处招收学徒工,他放弃了升学读高中的机会,报考学徒,终于被录取。同年8月他参加工作,9月,他与一批学徒被选送到东北抚顺参加培训,麦玉恒跟着师傅学习电铲操作。
回到茂名后,麦玉恒被分配到露天矿,成为开采油页岩第一代电铲工。在那个“苦干实干”的火红年代,他和工友天天开着电铲,在矿山剥离土层,开段挖沟铺铁道。有一次,一台"401"号电铲在开段挖沟作业时,因地表松软,电铲下沉,行走的两条履带陷入泥土中,电铲的底盘也被泥托住,无法前进或后退。为此,领导抽调了包括他在内的一批骨干,抢修401电铲。前后仅用了三天时间,他们就将这台电铲“救活”了,节省了拆卸和安装的时间及资金。
1961年5月7日,油厂的第一部页岩干馏炉正常开汽出油,麦玉恒和工友们日夜奋战在沸腾的页岩矿山,开着电铲挥舞铁臂,一口一口地挖掉岭土,啃开坚如铁石的油页岩层,取出油页岩提炼页岩油,填补了我国华南地区的石油空白。由于表现突出,麦玉恒连续多年被评为先进生产工作者,1990年被评为茂名石油工业公司劳动模范。
麦玉恒奋战在矿山三十多年,亲身经历了矿山的发展与结束的全过程,为矿山建设献出了青春和热血。他说,作为开发茂名页岩矿山的早期建设者,看到时代的发展和进步,看到茂名的不断壮大,深感自豪和光荣。
新闻推荐
下乡便民服务,深受欢迎。特约通讯员雷鹏摄特约通讯员雷鹏3月份以来,交警遂溪大队整合多方资源,实行“一站式”便民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