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的信任
廉江农商行杯
我身边的农商银行
征文选登
投稿邮箱:①zjrbdym@163.com
②ljnxbgs@163.com
“停车!”车子刚过九洲江江口大桥时,父亲就叫停车。
“我想看看前面的农村信用社。”见我疑惑不解,父亲解释。
“牌子换成农商银行了?”车子刚停稳,父亲自言自语,揉了揉眼睛,又看了看。
“噢,真的换成农商银行了。”父亲看清楚牌子后,喃喃自语。
“九十后”老父亲,行动不便,在我的搀扶下,慢慢地走近银行,端详着崭新的牌子,这是父亲一直以来存款取款的银行。
自我记事起,常常跟随父亲趁圩。父亲将特产挑到圩里出售,换回钞票,除了留下极少的生活费外,其余的都存进这家银行。
有一次,父亲将特产销售完之后,已是傍晚时分,银行下班了。父亲在银行门口徘徊,不知如何是好。突然,父亲像想起什么,一拍脑袋,“有了”。
父亲的一惊一乍,让我不解。我跟着父亲,赶到圩里的一户人家,见到一位中年男子,高个子,有点瘦。父亲让我叫他“平叔”。父亲把钱交给那个被称为平叔的人,平叔接过钱,数了起来,确认数目之后,写了一张纸条给父亲,然后对父亲说,你在下个圩日来找我。父亲于是拉着还处于一头雾水中的我就往外走。
“这样就行了?那可是家里辛辛苦苦挣来的钱呀!”虽然那时我只有几岁,但是我知道这些钱来得不容易,我问父亲。
“行啦!”父亲倒是显得轻松。
“万一……”我担心那个被称为平叔的人不认账。
“他是农村信用社的,我相信他的为人。”父亲自信地说,“并且,他还主动给我写了收条呢。”
好不容易过了三天,又到圩日了。我跟着父亲趁圩,刚过九洲江江口大桥,大老远就见到一个高而瘦的人站在桥头的旁边,向我父亲招手,就像是约定好似的。走近一看,原来是那个平叔。
他将手中的一本本子交给父亲,父亲将纸条还给他,前后不到三分钟。寒暄了几句,我们继续趁圩。
从此之后,若遇上农村信用社下班,父亲就将钱和本子一起交给平叔,等到下一个圩日再取回本子。
积少成多,聚沙成塔。几年之后,父亲看了看本子上的数字,认为钱攒得差不多了,就和家人商量建房子的事宜。此时,我早已上学读书了。我拿过父亲手中的本子看了看,那是一本农村信用社活期存折本,上面记录着每笔存款的金额和日期。
又是一个圩日,正好是寒假。父亲带着我,来到农村信用社,信用社的工作人员热情地接待我们,平叔也在其中。父亲取出存款,估算一下,建房子还差两千元左右。那是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末,当时的万元户是响当当了不起的,两千元已不是个小数目。但是,家里的房子已成危房,万一到了夏季,台风来了……父亲在左右为难之时,平叔说,房子都成危房了,等不得,这样吧,如果确实钱不够,你来找我,我帮你想想办法。
家里开始建房子,必须赶在夏季,也就是台风到来之前完成。父亲带着家里人,日夜忙碌着,尽量减少各种开支。欠缺的一千多元,就是找农村信用社贷款解决的。
写到这里,我突然想起苏轼说过:“交浅言深,君子所戒。”生活中有几种人只宜交浅而不宜交深:第一种人是吃过几次饭或见过几次面,就把自己心中的不满情绪全部倾诉给你听。这种人往往认识粗浅,只当做普通朋友交往就可以了。第二种人是刚把心事一股脑儿地向你倾诉,转过头又向其他人说了同样的话,这说明他对你缺乏诚意和信任,不宜交深。第三种人是专喜搬弄是非,应该与之保持距离,以免陷入是非漩涡。对这些只宜交浅的人,当然也就是只宜言浅而不宜言深了。
父亲交的农村信用社的朋友,不是以上三种人,他们诚实守信,雪中送炭。这也是一种口碑。俗话说,“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就如老黄牛,农村信用社竭诚为农业农村农民服务,农村又离不开牛,说他们具有老黄牛精神也不为过。
牛的口碑好,而且是好极了。农耕时代,牛犁出的不仅仅是温饱,更有时代的进步。当牛渐渐淡出田地,牛的美名留了下来,牛成了“任劳任怨”的代言,成了“奋勇向前”的大使。“牧童骑黄牛”成了中国画里最美的意象,童子历来寓意着希望,黄牛托起希望,那是人们对黄牛的信任。那些传世名画,多有牛的点缀。那画也就有了灵气,有了人间烟火味。
家里建起新房子之后,手头逐渐有了一些积蓄,父亲将活期存成定期,几万元换回一张薄薄的定期存款单,父亲将存款单放进衣柜里保管。
过了一段时间,母亲清理衣柜时,发现了老鼠,父亲一听,急忙寻找存放的定期存款单。然而,哪里还有存款单,早已被老鼠啃成了碎片。
这是家人省吃俭用、辛勤劳作几年的积蓄,竟然让可恶的老鼠啃成了碎片。一家人同仇敌忾,立即行动起来,寻找老鼠的踪迹,罪魁祸首的老鼠终于被消灭了,然而,面对那些碎纸片,该如何处理呢?难道让几万元就那么白白不见了?
“我想,农村信用社一定有办法帮助我们解决的。”父亲安慰家人。
父亲小心翼翼地将碎纸片拾起,装进塑料袋,带上户口簿,立即赶往镇圩。我跟着父亲,一路小跑到农村信用社。
经过一番核对之后,农村信用社补办了存款手续,我们悬着的心终于落了下来。
这些都是过去的事儿,现在,廉江农村信用社改制为廉江农商银行了。而父亲更加老了,走路必须依靠拐杖,他每天坐在树影里打瞌睡,时光压在他身上,将他压成一片缓缓下沉的树叶。但是,父亲对这家银行的信任,对这家银行的情结没有终结,依然有一种挥舍不去的情愫。
也因此,父亲每次路过这家银行门前时,要么走近看一看,要么稍停片刻行注目礼。这一习惯,即使到了鲐背之年也没有改变。
毋庸讳言,我们身处这个时代,变化实在太快。农村信用社华丽转身为农商银行。那么,不妨让我们稍稍放慢脚步,稍稍左顾右盼一下现在的生活,或者适当回望一下时间的背影,也许,从那里我们也可以获得一份精神上的依托和心灵上的依靠吧。
新闻推荐
省茶专家进茶山开班培训茶叶从业人员 推进“一村一品” 助力脱贫攻坚
长山镇空气好、水土好,茶叶产业已渐成规模。李廷赋摄南方日报讯4月14日,位于长山茶乡的茗皇茶基地迎来一批客人,广东省茶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