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章区南夏村扶贫第一书记植秀成: 用心用情浇灌“脱贫之花”

湛江日报 2020-04-17 08:23

植秀成(右二)宣传推广“南夏番薯”,致力于扶贫产品品牌化经营。(资料图)本报记者赖寒霜通讯员谢旭峰张锦纯

在疫情防控常态化下,麻章区太平镇南夏村100多亩的扶贫种植基地开始大闹春耕,相继种植了番薯、玉米等经济作物,广东海洋大学驻村扶贫第一书记兼扶贫工作队队长植秀成自豪地说,这里是绿色生态种植、定单农业,4个月后将全面丰收,目前全村58户贫困户已全部脱贫。

扎根基层,群众满意的贴心人

南夏村是一个有800年历史的古村,也是革命老区村庄。南夏下辖南山下、上店、南夏等3条自然村,有5000多人,耕地6000多亩,贫困户58户165人,是市级帮扶贫困户相对较多的村。植秀成从2016年5月开始驻村扶贫至今,用1400多个日夜的坚守,用心用情浇灌“脱贫之花”。

走进南夏村,新建的水泥路从村场延伸到田地,村民安居乐业。谈及扶贫干部的工作,村民们更是直竖大拇指。在村里,他是大家信任的“植书记”,也是大家喜欢的“植老师”。

4年前植秀成刚进入南夏时,看到的是一个贫穷落后的南夏,落后的种植模式,脏乱破旧的村场,不断迁出的村民,让他倒吸一口凉气。为落实精准扶贫,植秀成从此吃住在村,走村串户,与困难群众“面对面”接触、“心与心”交流,认真了解困难家庭情况、致贫原因,详细掌握第一手户情资料。

“不搞大水漫灌,不搞手榴弹炸跳蚤,因村因户因人施策,要对症下药、精准滴灌、靶向治疗,扶贫扶到根子上。”对南夏村的自然环境、组织建设、经济发展、文化教育、医疗卫生等方方面面的情况深入了解后,植秀成对精准扶贫有了深入的思考。

他和村干部们制定了“一对一”帮扶计划,开展“一户一法”项目帮扶,为贫困户购买耕牛、农用车发展生产,送给贫困户种子、鸡苗、化肥、农药等,资助考取机动车驾驶证拓宽就业途径,建设房屋改善居住条件等。对无劳动能力的贫困户,除跟踪落实政府政策以外,还四处筹集资金为贫困户购置生活必需品、修缮房屋改善生活条件等。

在南夏村干部群众看来,植秀成几乎没有休息日,每天都忙于解决每家每户的困难和如何开展村里的集体项目帮扶等,他的真诚和努力,获得了村民的好感和信赖,遇到问题找他解决,成为村民可亲可敬的“贴心人”。

大抓党建,群众信赖的引路人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植秀成明白,要坚强有力地推进全村扶贫工作,必须发挥党支部的“车头”作用。

刚到南夏村时,植秀成发现该村党组织软弱涣散,乡村发展工作推动力不强,群众意见较大,难以形成战斗合力。“必须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才能全面推动南夏村的扶贫工作和乡村振兴。”

扶贫工作队进村的第一项工作就是围绕扶贫抓党建。在党建经费紧缺的情况下,植秀成积极向学校争取资金,累计筹集80万元资金支持南夏村党支部阵地建设。他还协调资源改善南夏村的基层办公环境,建成了标准化多媒体党员活动室,筹建南夏村党群服务中心平台办公大楼,筹建南夏村党建主题公园,完善党建工作宣传栏,为开展党建工作营造了良好的氛围。

针对党员群众对党的政策理解不深不透,思想认识有偏差等问题,植秀成突出强化政治学习,加大政策宣传力度,多次组织党员开展扶贫专题研讨、外出调研学习、“两学一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等系列活动。

南夏村党建扎实有效,提升了党支部在群众中的核心地位和堡垒作用,也提升了党员干部的凝聚力和战斗力。2019年,南夏村党支部被太平镇评为先进基层党组织。

项目扶贫,科技致富的领头人

南夏村民一直以种植甘蔗、水稻等作物为主,由于种植技术限制,生产生活方式落后,经济效益低下。发展现代农村经济,便成了南夏村摘除“穷帽”的首要课题。

经过前期调研考察,植秀成带领扶贫工作队展开的第一个扶贫项目就是光伏发电。

由于对光伏发电比较陌生,村民们对这一项目产生了抗拒心理,“台风天气发电板会不会掉下来?”“发电站有辐射吧?”“光伏发电真的有用吗?”面对种种质疑,植秀成收集了许多科学数据和新闻材料,多次与群众促膝交流,并最终说服了村民。

经过扶贫队积极筹措,投资200多万元在村委大院等地建成了187千瓦的光伏发电项目。2018年并网发电后,年发电收入超过了15万元,其中大部分作为给每个有劳力贫困户成员的分红,小部分作为村集体经济收入。光伏发电成为南夏精准扶贫第一个长效的产业大项目,成效明显。

植秀成还结合南夏村实际和广东海洋大学的科研资源优势,开展农业产业扶贫项目。2019年,南夏村建立产业扶贫基地,采用“专家教授指导+专业人士管理+村委监督协调”的模式进行生产管理,基地占地总面积达130亩,有效改变了南夏村农业生产现状,带动了农民作物种植结构调整。其中,占地84亩的特色甘薯基地是南夏村的特色产业扶贫项目,植秀成还积极包揽了南夏甘薯推广宣传的工作。

南夏村产业扶贫基地还凭借广东海洋大学资源优势,结合南夏村革命老区村庄和革命烈士纪念碑,同步建设为“广东海洋大学产学研基地”“广东海洋大学学生实践基地”和“南夏村红色革命故事教育基地”。在输送绿色安全食品同时,积极探索以基地为示范点,辐射带动南夏村6000多亩土地使用质量,进一步挖掘基地更多的社会效益。

扶贫路上,初心不改的追梦人

2020年是植秀成驻南夏村的第5个年头,他从不后悔自己的选择,常这样说:“现在脚下正走的路,便是我心之所向、初心所在。”在他的帮扶下,南夏贫困户一个接一个,走向脱贫。

上店村贫困户卢道权脱贫了,如今一家六口住在110平方米的平楼里,电视、冰箱等家电齐全,窗明几净,一家子日子越过越好。

几年前,卢道权大病致贫,花了10多万元病没治好,重活也干不了,靠妻子种2亩甘蔗一年没赚几个钱,子女没钱读书,一家子挤在不足20平方米的破瓦房里,生活十分困苦。

植秀成看到这一家子时流泪了,他竭尽全力帮扶,首先进行危房改造,送来改造资金48000元,在村民帮助下,投资10多万元于2017年建成平楼,一家子搬进去其乐融融。接着,考虑到卢道权干不了重活,扶贫队送给他一辆农用的三轮摩托车,让他开车送肥种地等。同时送上3头母牛让其妻子喂养,如今变成6头了,仅这一项一年能赚万来块钱。接着,他又帮助孩子入学读书和外出打工。“帮扶实实在在,一家子有了收入,现在不愁吃不愁住,愁的只是不知道怎样报答他们的恩情。”卢道权激动地说。

“为官一任,造福一方。虽然我不是官,但我在脱贫攻坚中掌握了一定为人民服务的权力,我要尽力造福一方。”这就是植秀成的心愿。

几年来,植秀成把对党的忠诚和工作的敬业落实到了实际行动中,把全部的心血都灌注在这块红土地上,让一位位贫困户走向脱贫,目前全村58户贫困户全部实现脱贫,个别走向致富。这一份勤恳、坚守和成果,赢得了全村干部群众的一致好评。植秀成先后获得“湛江市百名优秀扶贫干部”“广东省脱贫攻坚突出贡献驻村干部”“麻章区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

脚下沾着多少泥土,心中就能沉淀多少真情。植秀成将继续奋战在南夏村这片热土上,用真情、真心、智慧、热血和汗水,绘就脱贫攻坚的新篇章。

新闻推荐

面对疫情,他选择冲锋在前

王光文在战疫一线(穿防护服者)。策划:许冰文/记者卓朝兴图/通讯员小王新春期间,突如其来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的...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