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时研习书画 把玩石器 一位农民的艺术人生

湛江日报 2020-04-11 07:36

陈小宁在把玩瓷器。文/图记者曹龙彬通讯员潘海其

他是一位农民,每天在土地上忙碌着。但他却不同于普通农民,他钻研书法,收藏石器、古玩、名人书画等,甚至开过个人书法展、收藏展。

为了梦想,数十年来,他一直在坚持,一直在努力。他,就是湛江市书法家协会会员、湛江摄影家协会会员、雷州市北和镇官田村村民陈小宁。

执着追逐书画梦

在堆满古玩的“雪斋”工作室,陈小宁坐在桌前,他左手压按着宣纸和一本《史墙铭》,右手握着一支毛笔,在“轻描淡写”之中,一个个粗犷峻峭的篆体字跃然纸上。写篆书,是陈小宁最擅长的,也源于多年的勤学苦练。

早在读初一时,他就开始跟随吴震寰、黎起荣等书法名家学习书法,还临习了十多年的颜楷《勤礼碑》《麻姑仙坛记》《颜家庙碑》,为日后书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1995年,他在湛江化工中专学校读书时,成功地举办了个人书法展,成为该校创办以来第一个书法展,曾轰动一时。

后来,他开始专攻篆书,遍临《大盂鼎》《散氏盘》《石鼓文》《史墙铭》等大量古代名碑法帖。近年又开始临摹明清时期的篆书大家杨沂孙、黄士陵、邓石如、吴昌硕的篆书名帖,特别是吴昌硕晚年的篆书力作《心经》,他下了很深苦功夫,一遍又一遍反复临习,慢慢体会帖中结体松紧、对称、兼让、穿插、移位,用笔中的方圆、长短等特点。融百家于一炉,加上自身的文化修养,形成了独特的个人篆书风格,用笔圆浑、厚重、古朴。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从1988年至今,他已在书法的道路上摸爬滚打了30个春秋,付出了辛勤的汗水,也收获了喜人的成绩。1996年,书法作品入选湛江市首届百汇杯少儿书画展;2003年,在首届中国医药书画艺术展中荣获精品奖;2009年,书法作品入选湛江市红橙杯书法大展;2009年,书法作品参加雷州市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周年暨雷州市博物馆(新馆)开馆庆典展览;2017年,书法作品入选湛江市“钟灵毓秀,美好麻章”书画展等。此外,还有大量书法作品发表于《中国书画报》《书法报》《青少年书法报》《书法导报》;书画作品入编《雷州市国画作品集》《百首诗词咏雷州书法作品集》《雷州人书法展作品集》《湛江红江橙杯书法作品集》等,并有一批作品被图书馆、博物馆、收藏家等收藏。

作为一名农民,陈小宁能走到今天,除了他心中那份对艺术的痴爱外,就是理解他、支持他的家人。每每提起这些,他都心存感激,感激在求学路上所有帮助过他的人,更希望有一天,自己的书画作品能取得更大成绩,以回馈大家的帮助。

致力传承石器文化

在雷州市北和镇,提起陈小宁这个名字,可能很多人都认识,因为他的书画与摄影使他在北和这个小镇小有名气。10年前的一个偶然机会,他又迷上了石器,走上石头收藏之路,被人称为“石痴”。

在古石器收藏品中,陈小宁称最喜爱石权,所以石权也收集得最多。石权,俗称“石称砣”,它是古代一种称量工具。据有关资料记载,早在春秋时期就出现石权,一直使用到了上世纪70年代末。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石权慢慢被铁权或更为先进的称量工具所代替,逐渐退出了历史的舞台,成为收藏家的宠物。

记者看到,在他收藏的石权中,有方的,有圆的,有菱形的……形状不一,大小各异,足足有50多个。他说,闲暇时,慢慢地欣赏这些石权,会领悟到很多东西,更佩服古人的聪明智慧。

在他的石器收藏品中,石砚也是他比较多的藏品之一。截至目前,他已经收藏了30多个石砚,形状五花八门,雕工有粗有细。这些历史与文化相结合的石砚,令他情有独钟。他告诉记者,每当收集到一个石砚,总让他激动不已,晨夕把玩。特别是2014年4月的一天,他到雷州市龙门镇潮溪村采风,无意中在一位老爷爷居住的古民居墙角,发现了一个圆形古石砚。这令他眼睛一亮,打算将这个古砚买下来带回家。可是,那位老爷爷无论多少钱都不肯卖。

回家后,他时刻惦记着那个石砚,甚至连饭都吃不香。不久,他买了不少水果到老人家中,再次与其“磨嘴皮”,还是无功而返。但是他并不就此罢休,特地邀上老人的一位好友,一起去拜访老爷爷。老人被他真情所感动,最终将这个石砚卖给了他。

“这些石器,是古人遗留下来文化艺术结晶,但随着岁月的流逝,石器已经失去了他的使用价值,渐渐被人们所抛弃,或者埋没于地下,或者用来铺路,留存下来的古石器越来越少了。”陈小宁说,鉴于这些原因,他打算继续收集更多石器,将来建一间家庭式石器博物馆,让更多人参观学习,更好地传承石器文化。

新闻推荐

雷州3位村支书“跻身”公务员

本报讯(记者曹龙彬通讯员陈昌波陈潇)日前,雷州市按照《广东省2019年从优秀村(社区)党组织书记中专项选拔乡镇公务员工作方...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