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有爱是春天 读散文《感时花溅泪》
“从没有哪一个春季,能像庚子鼠春那样让我们如此焦灼不安;也没有一个春季,能像这个庚子鼠春那样让我们如此泪流满面。”
这是散文《感时花溅泪》(见湛江日报2020年3月19日A08“百花”)的开头一段,既可以看作该文的题记,又可以视为全文的情感基点和结构逻辑,同时还是对疫情时期国人心态的高度概括与简洁描述。这段充满时效性和当代感的文字,一下子就抓住了我的眼眸。我几乎是一口气读完了这篇洋洋洒洒五千余字的长文,内心深处默默为文中描画的人物和叙述的故事所感动,也不禁为伟大祖国无处不在的人间真爱而击节称赏。
《感时花溅泪》是一篇情深意浓的叙事散文,也可以说是一个优秀的非虚构文本。文章主要描写了三个普通人物在抗疫斗争中的感人故事,这三个人物分别是护士郑春岚、志愿者王楚森、捐助者曹美莉,他们分别代表着这次抗击新冠疫情战役中的三类不同群体,因而鲜明体现出文学创作上的典型性来。
护士郑春岚是这次全国支援武汉的医护大军中的一员,她当初一接到出征“军帖”,就迅疾穿上白衣战袍,告别家人星夜出发,火速赶赴抗疫最前线。到了重灾区武汉,郑春岚马上投入到紧张忙碌的工作之中,一刻也不闲着。文章重点描述了她参与抢救重症患者徐煜老人的整个过程,徐煜老人在生死线上几度徘徊的危机情状,和医护人员不知疲倦超负荷工作、坚决要同死神抗争而抢回生命的壮举,被散文家描述得异常真切而生动,每一个情景都扣人心弦、令人难忘,都传达出感人肺腑、鼓舞斗志的精神力量。
王楚森是散文描述的第二个人物,这位大货车司机曾在2003年非典期间就已勇上战场,独自转运8名疑似病人,为他们战胜死神赢得了时间。武汉疫情爆发后,他又自告奋勇地当起自愿者,马不停蹄地帮忙转运病人。这些日子,王楚森跑遍了汉口的医院,为52名患者打开了生命通道。这真是一个了不起的成绩啊!忙碌、劳累与危险的多重围困下,他最终也病倒了。当他战胜病毒健康出院,他没有丝毫怨言,而是为自己能参与抗疫、救护生命而骄傲,并笑着说:“现在我的车,已成了开往春天的转运车!”
文章描述的第三个人物则是一位捐助医护装备的援助者,她的名字叫曹美莉。在疫情来袭之时,尽管身在日本,但心系中国。这位体质并不强健的女性,为了购买口罩,她跑遍了名古屋的大小药店,沿着名古屋中部公路走了1000多公里,终于凑齐了2万个口罩,随后辗转几趟飞机,终于飞回祖国,并将2万个口罩,迅速寄送到江城武汉。
散文的人物刻画是较为精到的,这得益于文中叙事技巧的灵活使用。在叙述事件过程中,散文家注意将概括描写与具体描摹相结合,在典型的场景之中,借助人物语言、行动和诸多细节,将三个人物的外在表现和内心世界一并彰显。与此同时,散文家还能在叙事之中,自如地安插写景与抒情的笔墨,将事件所饱含的韵味与情义,以及人物行动背后的高尚心理动机巧妙揭示出来,“风萧萧兮鉴水寒,壮士一去兮要复还呀!”“雪花飘飘,寒风萧萧,天地一片苍茫。”“武汉的风,冬天里带一点点暖。”“千里寄口罩,礼轻情义重。”这些句子都富有较强的艺术表现力和感染力,字里行间流淌着情的暖流和爱的泉液,不断撩拨着读者的心弦。尤其结尾处,“很快,这批凝聚着"春天力量"的口罩便抵达武汉。一同抵达的,还有许多不容忘却的天使白、救援蓝、志愿者红,和一个个关于春天的约定。”将叙述与抒情融为一炉,既是对援助者无私奉献的高度赞美,也是对全文的一次点题。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时而作。”(白居易《与元九书》)《感时花溅泪》正是一篇及时书写当下抗疫主题、洋溢着现实主义精神的散文力作,文章艺术描绘的那些抗疫战线中涌现的先进人物和感人故事,让人真切领悟到人间有爱是春天的生活之道,也将为尚未完全摆脱疫情的人们,注入战胜困难的强大勇气与动力。
新闻推荐
黎焯基(后排左二),陈映名(前排左一)。文/广东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重症医学科副主任黎焯基整理/记者文秋华通讯员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