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补白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湛江日报 2020-03-10 08:25

湛江市第十七中学梁演

留白和补白原本是书画艺术领域一组相对应的专用语,分别代表两种表达技巧、创作智慧和艺术境界。艺术大师往往都是留白、补白大师,每每在方寸间尽显天地之宽。深谙其道的文学大师,也常常在作品里留白,追求“此时无声胜有声”、“不着一物,尽得风流”的艺术效果。如林黛玉临终时那句“宝玉!宝玉!你好……”,那是曹雪芹留下的、耐人寻味的千古空白。相对于留白来说,补白被移植到文学领域,更多是用在欣赏和评论上。之所以说文学典型是作家和评论家共同创造的、一百个读者就有一百个哈姆雷特等等,就是因为补白的功用和奥妙所致。在语文文本里,作者们也留下很多艺术空白。为填补这些艺术空白,作为语文老师,我一直将补白运用到课堂教学中,并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创设情景的代入法补白

代入法,或者说扮演法,就是让学生扮演文本人物,进入文本创设的留白空间,直接感受文本营造的环境、氛围,模仿和体会文本人物言行举止和内心世界。《阿长与〈山海经〉》(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中的阿长,一位不识字的女工,“我”的保姆,她却买回了“我”梦寐以求的《山海经》!有趣的是,当她把书送给“我”时,竟把《山海经》唤作《三哼经》!连书名都念错的阿长是怎么准确无误地买回那四本书的呢?作者没有交代,留了白。在教学过程中,我觉得一旦把这个“白”补上,无论对认识阿长,还是理解“我”对阿长的感情,都非常有帮助。于是,我让学生联系上下文,根据人物的身份、性格进行揣摩,然后表演买书的过程。学生把阿长买书时踌躇、为难的表情,比手划脚的动作,结巴、木讷的对话,直至最后买到书的喜悦,表演得淋漓尽致。通过表演,让学生理解、体会阿长对买书的执着以及买书过程中的机智与艰辛。这样,不仅活跃了课堂氛围,也让该文的教学难点——为什么说“她确有伟大的神力”、“我”为什么对她念念不忘、祈求“仁厚黑暗的地母呵,愿在你怀里永安她的魂灵”,迎刃而解。

二、以实带虚的呼应法补白

一幅书法作品,一处淡墨或留白之后,必定至少有一处浓墨补白,从而达到浓淡有致、疏密相间和前后呼应的效果。朱自清在《背影》(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一文中也巧妙地运用了这种浓淡呼应的手法。作者先后四次写到父亲的背影,第一次是首段的“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这里只是引出“背影”这个文眼,并没有展开描写背影的样子,这是留白。抓住这个留白,我及时启发学生思考:“我”为什么这么难忘父亲的背影?父亲留给“我”的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背影呢?一下子就激发了学生继续研读课文的兴趣。第二次是实写。写父亲去给“我”买橘子,“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下身去”、“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这次让“我”,同时也让读者看到了“父亲”的背影。这背影有深色衣着、艰难的动作、笨拙的姿态,有一心为“我”的亲情、岁月无情的痕迹和一丝淡淡的忧伤。这个真真切切的背影,满满当当地回填了文章开头留下的空白。第三次是写离别时的背影,“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找不着了”。这次也没实写,再次留白。第四次写背影,是“我”读父亲的来信,“在晶莹的泪光中,又看见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这一次,是父子离别了多年,是父亲的家书勾起“我”的牵挂、内疚、悲伤等多种情感,作者最后把它们揉合在一起,熔铸在这回忆的浮相里——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第四次虽也是虚写,但是很清晰,如在眼前,也是补白。这一补白,回应开头,解释悬念,满足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授课时抓住并利用好这留白、补白的节奏,就能让人物形象在学生脑海里逐渐清晰、丰满,让学生逐渐体会文中蕴含的父子情深和岁月催人的无奈,也让学生领会到文章虚实交替、详略得当和张弛有度的美妙,给学生以情感的体验和美感的享受!

三、促隐为现的节外生枝法补白

画中的竹子,经常会有一些枝叶出现在竹节之外。这些游离于竹节之外的枝叶,给人很大的想象空间。你可以想象它是从竹节背后长出来的,也可以想象它是从旁边其它竹子斜伸过来的。这种想象效果,就是画家留白和欣赏者补白共同创造的。文本中也常有突兀之笔,且作者和编者都没作注解,这就构成学生理解上的“节”。每每这时,我就想法子为这“节”补上“枝叶”来帮助学生理解。此法,我称之为节外生枝补白法。在讲授宗璞的《紫藤萝瀑布》(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时,由于文章不长,我将全文投影在大屏幕上,并将“流着流着,它带走了这些时一直压在我心上的关于生死的疑惑,关于疾病的痛楚”和“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这两句加粗。文章通篇都写得很轻快,就像一幅线条流畅的竹子图,唯独这两处显得凝重、滞涩,就像竹子的竹节。如果把该文看作一幅书法,那么这两笔便是浓墨,只是书家对浓密作了飞白处理。为了让学生看得见节外的枝叶,捕捉到弦外之音,探秘飞白开启的洞天,我在互联网上“百度”了一下。很快我们就知道,这篇文章写于1982年5月,当时作者的小弟身患绝症,作者非常悲痛。了解这一背景之后,有关作者对生死的思考和对人生的喟叹,学生就很好理解了。通过这种节外生枝式的补白,不仅能够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培养语文兴趣,还能教会学生一种自学方法和拓展知识的路径。

除此之外,在教学过程中我还经常运用联想、蒙太奇、回音壁等多种补白方法。由于这些方法能够有效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及时、合理地为他们补上言语、场景、情感以及意境等方面的空白,既活跃课堂氛围,又提高知识水平和欣赏能力,所以深受学生欢迎。

新闻推荐

湛江海关多举措助力外贸稳增长

本报讯(记者陈彦通讯员湛关宣)湛江海关聚焦疫情对外贸进出口带来的冲击和影响,开展“春风暖企”行动,出台《湛江海关...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