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本中最接地气的“逆行者”
口述/简敏琳
整理/本报记者陈彦实习生郑豪家
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这场战“疫”中,有人用照片定格了最动人的瞬间,有人用文字记录了每一个发自内心的呼唤,有人用歌声为前线战士们加油鼓劲,有人却用画笔描绘了奔走在大街小巷居民楼之间、为居民提供贴心服务的社区基层工作者“逆行”的日常。
毕业于广州南国美术学院的简敏琳现在是赤坎区中华街道创文办工作人员,也是湛江市女书法家协会、湛江市美术家协会和赤坎区美术家协会会员,在忙碌的抗疫工作之余,她发挥自己所长,用手中的画笔绘制了一本基层社区工作者的战“疫”绘本。
3月8日
今天“三八”妇女节,处理完当天的工作任务回到家里,时间已经接近晚上九点。
作为中华街道的一名基层工作人员,投身社区疫情防控一线,回想起这段时间的每一个日日夜夜,点点滴滴涌现脑海。
万千勇敢无私的“逆行者”背后,何尝不是万千家庭的担心与牵挂!
回到书房,我取出了白天工作之余绘制的工作绘本,绘本里是用画笔记录着的那些抗疫前线的日常。重新翻阅着绘本里的画作,心里不由得生出万千感念。
绘本的第一页是在早晨手持消毒剂,用额温枪正在给到达岗位的社区工作人员测量体温的白衣阿姨,而她也是我们的队伍成员之一。健康监测,从我做起。每天开始工作前,我们都要互相检测体温。更好地服务社区居民的前提,是确保我们每一位工作者的健康。为此,我们在各个工作岗位站点都设置了体温测量点。坚持基层工作队伍的体温监测,既是对我们每一位社区工作者自己负责,也是对广大社区居民防疫安全的负责。
翻到第四页,是“疫情防控先锋队员”在进行走访调查。为全力支持防疫工作,中华街道的党员同志及志愿者组建了一支“疫情防控先锋队”,构建了一个个“红色网格”。他们结合社区实际情况,对辖区内所有入住的,以及未入住的住户情况开展了“地毯式”摸排,确保做到防控调查“一户不漏,一人不少”。生活安定与值得期待的背后,是志愿者的热忱相助,是党员冲锋在前,为我们负重前行。
对从疫情发生地返湛人员的跟进是防疫工作的重点,第五页便是社区排查小组对返湛住户进行逐一查访登记的写照。为严格做好“外防输入”工作,由辖区派出所民警、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务人员和社区网格员组成的“三人落地排查小组”,对辖区内的返湛人员进行排查登记、监测体温,建立“一人一册”,践行一日两报告制度,每日跟进后续情况,及时掌握疫情变化情况。
绘本的第六页是社区工作者们走在小巷中的背影。为了深入排查疫情发生地返湛人员的情况,保障居民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我们社区基层工作者逐家逐户查访,足迹遍布每一条小巷、每一个角落。
如果说,应对疫情冲锋在一线的医护人员所在的医疗卫生机构是第一战场,那么,服务居民、参与各项具体防疫措施落实的社区单位便是第二“考场”。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我们社区工作队伍肩负着防疫工作“最后一米的坚守”。
绘本的画作还会一页一页增加。用手抚摸着绘本的一张张画作,仿佛能看到社区工作者们驻守与奔忙的每一天。这本工作绘本将献予与我同行的战友们,他们无疑是最接地气的“逆行者”。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欧丹丹通讯员陈华春)2月26日上午,继2月20日向湛江中心人民医院捐赠6吨多新鲜蔬菜后,赤坎区沙坡岭村民又自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