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选择了做记者就必须义无反顾、勇往直前
本报记者林小军
突如其来的疫情,不仅考验了深入第一线、与新型冠状病毒直接面对的记者,同时也考验了新闻工作者的团队精神。近一段时间,通过媒体展现在读者面前的许多稿件、栏目,都是集体奋战的结晶。连日来,本报开辟了“战"疫"日记”栏目,让抗战一线的工作人员通过日记形式把防疫斗争中的典型与亮点报道出来,以鼓舞士气,激励斗志,增添了人们与病魔作斗争的勇气和信心。
作为一名从事新闻工作27年的记者,能亲眼见证和记录一段历史,通过自己笔下的文章增添人们与病魔作斗争的勇气和信心,那是记者的责任,也是一份莫大的荣幸。以下是我用日记记录跟疫情有关的每天的亲眼所见、亲耳所闻。
抗疫:初一晚饭初二凌晨吃
1月25日年初一星期六
这天,天阴沉沉的,虽然是正月初一,但路上行人很少,空气中似乎弥漫着一种压抑,突然接到下午4时半回报社召开紧急会议的通知,虽然心里早有准备,但还是怀着无比忐忑的心情骑小电车往报社赶。脑海里总是在反反复复想着,一定是与防疫有关,要不也不会这么急。
下午4:30,大家都准时回到编辑部会议室,黄康生总编辑主持召开防控疫情宣传紧急会议,立即成立报社抗击疫情特别报道组。黄康生提出,要以非常之功迎战非常之疫,全力打好这场没有硝烟的抗疫宣传战。
战幕随之拉开。下午5:30,领到任务后,记者立即打电话给还在休假的同事分派任务,随即自己也投入了战斗。为了让老百姓及时了解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科学预防,答疑解惑,记者在6个小时里联系了10多位采访对象,把一个个医护人员抢救病人的动人场景、科学的防治知识和疫情动态,及时写成采访稿传给要闻中心,传完稿已经是晚上11:30。半个小时后,当记者回到家刚拿起饭碗准备吃晚饭时,突然又接到本报要闻中心主任梁华的电话,坡头区有一紧急稿件临时要采写,记者又急忙放下手中的碗筷继续电话采访赶稿,直至第二天凌晨才有时间吃晚饭。
抗疫:湛江商家有商德
1月26日年初二星期日
天淅淅沥沥地下着雨,寒风阵阵。为了解车站、机场的防控情况,一大早,记者分别来到湛江机场,车站、高铁站,看着空落落的机场、车站、高铁站,心里多了些欣慰,至少市民已意识到不出门就是最好的防疫。
在采访的路上,不断接到黄康生总编辑部署任务及各县(市)各部门要求采访的任务,特别是接到有市民报料:湛江市有个别药店、商家有哄抬口罩等物价行为,要求立即派记者了解情况。
这是关系到全市防疫工作的大事,没有任何犹豫,记者一边与市市场监管部门联系,一边先到各大药店、商场摸底了解。记者在市区走了20多家药店,除了没有口罩、酒精等物品销售外,没有发现有商家哄抬物价行为。
与此同时,市市场监管局向记者发来其组织全市系统的执法人员重点对各零售药店等经营者销售口罩、抗病毒药品等药品及医疗用品的明码标价执行情况,表明湛江市截止目前,基本上没出现哄抬价格行为,这表明,湛江商家有良好的商德。
虽然一整天,天气都有些阴冷,但记者的心是暖的。尽管还是一天写近10篇稿件,累得眼睛有点睁不开,但想到全市人民都如此自觉抗疫,记者还有什么理由叫累?
抗疫:让爱温暖你
1月27日年初三星期一
春寒料峭,被安置在徐闻县海安镇华通宾馆和望海楼酒店里的湖北籍自驾游游客却感受到阵阵暖意。此前,一场牵动全国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也让这批湖北籍自驾游游客们的春节之旅,陷入困境。
正当这批湖北籍自驾游游客们陷入焦急和无奈时,徐闻县政府果断安排海安镇的华通宾馆和望海楼酒店让他们免费入住。至27日,已妥善解决了104名湖北籍旅客的“燃眉之急”。
“从未经历如此波折,也从未在旅途中感受如此温暖!”入住徐闻华通宾馆的武汉市民冯小姐,在与记者联系的微信中,留下了这样的字句。冯小姐与家人1月17日前往广州探亲,原来准备在广州的酒店住到大年初一后再回武汉,但在退房前,遭遇了武汉封城——她们回不去了。于是,冯小姐决定带着一家老小前往海南游玩,但此时各省启动的一级卫生事件响应措施,又令她一家无法渡海。冯小姐陷于彷徨之际,从微信中获悉徐闻政府及时作出的免费安置决定,深夜赶到宾馆并得到热情接待的她,心中悬着的大石终于落下。
宾馆里不但提供完备的食宿服务,徐闻县组织的医务人员还为他们每人每天提供至少2次测体温服务并记录在册,对他们的身体状况动态跟踪监测工作。徐闻医院的药剂人员依照专家提供的预防配方,每天按时向他们提供提高免疫力的汤药,全面落实防控结合措施。目前,所有滞留在徐闻县内的湖北旅客情绪稳定,起居正常,状态良好。
除了政府提供完善的免费接待,还有志愿者关心着滞留的湖北籍旅客们的起居生活,今年50岁的“广东好人”许程聪大姐积极响应政府号召,成为安置点华通宾馆的志愿者,与她一同前往帮忙的,还有来自“许姐志愿者协会”的4位当地市民。
志愿者与所有湖北客人开通了一个微信群,他们帮助有关部门通知定时消毒杀菌,组织口罩等物资发放。考虑到湖北籍旅客的饮食习惯,许程聪还特地炒了红辣椒,给湖北客人品尝。
在微信里,湖北旅客李女士对徐闻的感激之情溢于言表:“在慌张和无助中,我们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在寒风里,感受到一颗颗滚烫的爱心!”
合上采访笔记本,记者从内心深处深深为湛江市民纯朴的大爱感动,为自己身为湛江市民而自豪!向湛江市民致敬!
抗疫:公安民警在前沿
1月28日年初四星期二
1月28日,阴沉沉的天气终于过去,湛江迎来了灿烂的阳光。这一天,记者走访了全市多个联合检疫站,看到奋战在疫情防控第一线的民警风采。
赤坎双港桥联合检疫站是官渡高速出口进入市区的重要关口。一大早,民警与医护人员各就各位,对来往的车辆人员进行检测。太阳出来了,风吹过来还是让人感受到刺骨的冷,但执勤人员认真的样子让人倍感温暖。38.4°,小车内一名男孩被测出体温过高,孩子的父母神情惊慌,不知所措。现场警察引导小车停靠路边,温和地提醒该父母:“车内暖气温度过高也会导致体温升高,你们先别着急,打开车门车窗,抱孩子下来透透气,10分钟之后医务人员再来量体温。”10分钟后,孩子体温恢复正常。这家人上车前,警察还提醒他们要戴上口罩,车内适当开窗通风。
横山服务区联合检疫点设立在西南片区入粤高速公路主要通道处,公安和卫生、交通运输部门人员实行24小时联防联控。在此执勤的市公安局治安巡逻民警吴云飞之前在粤西检查站工作4年多时间,但他坦言在这里执勤压力更大:“民警中午12时上岗直至次日12时,这里车流量很大,外地车辆多,我们要严密筛查入湛重点地区车辆人员,决不能让一辆车漏管漏控。”吴云飞指指旁边临时搭建的两个帐篷和一间司机休息室说:“当班24小时,民警轮流进里面在椅子上休息一会儿。我从年前到现在只回家休息过一天,回到家累得看到椅子躺椅子,看到沙发躺沙发,老婆取笑我这是"葛优躺"。”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在疫情防控的关键时刻,他们挺身而出;在祖国和人民需要的关键时刻,他们冲锋在前。民警的坚守,让广大群众增强了战胜疫情的信心和决心。愿他们战胜疫情,平安归来!
抗疫:见证医护人员的战斗
1月29日年初五星期三
为了近距离采访到抗击疫情第一线的广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医护人员,当日下午,记者和同事张锋锋、朱明杰一起进入广东医附院,希望真实地记录前线医护人员抢救危重病人的真实情况。
因为只有同医护人员面对面进行采访,才能真正挖掘到他们内心深处最朴实而又最震撼人心的语言。
下午3时半,记者前往附院前,黄康生总编辑仔细叮嘱记者一定要做好防护,有个别同事也为我们一行担心,但是,当记者踏进附院时,精神立刻为之一振。记者看到,这里的医护人员正在井然有序地忙碌着,他们个个都精神饱满,镇定自若。此刻,记者心里颇为惭愧——记者所到的前线,其实是医务人员的后方;记者到附院所经历的危险,不足医务人员的万分之一。
在附院,记者亲眼目睹了奋战在那里的医护工作者忘我的工作状态。危重医学科(ICU病房)主任邓烈华谈到这近20天抢救危重病人的过程;95后护士吴文婷谈到这20天与患者在一起,为她打针、喂药、喂饭、抹身,自己几小时也无法喝水……记者很后悔为什么没有早点来。他们在那些危险的地方奋斗了那么久,我们就在医院呆了那么一会儿,我们有什么害怕的!
抗疫:每一幕都令人热泪盈眶
1月31日年初六星期四
面对疫情,医护人员为了节约防护服不喝水,不解手,穿纸尿裤上班;有的战“疫”“老兵”坚守防疫一线不退缩;党员纷纷写下请战书要求“参战”;还有热心市民向民警、社区无偿捐赠口罩……一幕幕都足以让人热泪盈眶。
在广东医附院及湛江中心医采访时,记者了解到,上班6小时内,包括上班前一个小时,医护人员都不喝水,一位女护士说,她平时多尿,进入感染区时只能靠纸尿裤解决问题。问她原因,她告诉记者:“现如今物资都很紧缺,我这样做,能省几套防护服就省几套。”
面临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疾控中心的工作人员更是日夜奔忙为生命站岗,筑牢人民的健康防线。
疫情在肆虐,许多党员向单位递交了请战书,“我是党员,让我来!”一封封请战书背后是共产党员的担当。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无数共产党员用实际行动践行使命、抗击疫情,展现新时代最美的奋斗姿态……
从广东医附院采访归来,记者与同事张锋锋谈起,如果还有这样的任务,是否还要去?“去”,他迅速作答,“既然我们选择了做记者,就必须义无反顾、勇往直前。”抗疫以来,记者的同事们几乎全部进入作战状态。医院、检查卡口……只要有抗疫战场,就有新闻记者的身影闪现。如果说医生的职责是救护他们的患者,那么记者的职责就是忠实记录感人的历史瞬间,鼓舞士气,激励斗志,增添人们与病魔作斗争的勇气和信心,以笔为旗,今生不悔!
新闻推荐
本报讯(通讯员李颖记者张蔓莉)为更好地传承中华古诗文经典,汲取优秀传统文化精髓,1月3日晚,由坡头区创文办、区文明办、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