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中晚报优势 激情讴歌创文 评点《我眼中的创文》征文
湛江市创文办和湛江晚报联合举办的《我眼中的创文》征文活动圆满结束了。这次征文以百姓的视角透视创文,聚百姓的感受描绘创文,用百姓生活的变化讴歌创文。征文彰显晩报优势,运用新闻十八般兵器,消息、通讯、评论、照片,文艺作品等全程参与、全线覆盖、全域发力;编辑记者和通讯员同台竞争,各类作品一并参加评奖。
通过湛江晩报这个主流媒体平台,全市创文工作更加亲民、更有针对性,更具规模和影响力。这次创文征文历时4个多月,共见报456篇,其中文字专版54个,摄影专版21个,创文评论稿65篇,取得了大面积丰收。
这是一场精彩漂亮的创文宣传战役,生动再现了创文给湛江带来的巨大变化。这是一部雄浑昂扬的交响乐,不同的乐曲和声调通过晚报激情奏响创文之歌。循着歌声,我们捕捉每一个音符、每一首曲调,感受主流媒体的魅力。
用百姓视角抓取凡人新事
湛江晚报是一份都市类的报纸,主要的读者对象是普通市民。多年来湛江晩报人秉承“接地气、贴民心”的办报宗旨,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坚持为市民办报,办市民喜爱的报纸的理念,不断进行新闻改革创新,努力提高办报水平和质量,以适合百姓口味的宣传,用丰富多彩的内容,赢得百姓的喜爱,成为湛江市民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粮。
这次晚报征文,定位于“我眼中的创文”,其出发点在于用百姓的视角看待创文,用百姓的感受体验创文,用百姓心声点赞创文。以充分反映百姓身边的人和事为主旨,让创文报道离百姓近些、再近些,让百姓身边的感动更加可亲可信可学。
这里我们试举几例报道,看看百姓眼中的凡人新事有何可贵之处。去年11月中旬的一天傍晚,一位上了年纪的老人提着一箱鸡蛋上了车,下车时将鸡蛋遗忘在车上,当时他想区区几十元的鸡蛋放弃算了。但转而又想来一次现场追踪,看看鸡蛋究竟还有没有丢失,测试一下车上乘客及司机的文明素养,当然更期待拾金不昧的奇迹发生。当老人搭乘电动摩托车在浓浓的夜色中赶到公交车终点站时,那箱鸡蛋被安然无恙地放在车头驾驶位旁。司机老胡介绍,是一位女乘客下车前把鸡蛋交到他手上,他已向公交公司值班室报备,准备下班后交上去。一箱鸡蛋随公交车“旅行”四个小站,一批又一批乘客途中下车,没有一个人随手捎带,没有一个人有贪图便宜的念头。事情虽小,但足以见风格、见精神、见文明。湛江晚报抓住这一事情及时报道,并配发了新闻评论,文中写道“"鸡蛋旅行"的文明新风告诉我们,文明人创建文明城,文明城滋养文明人。创文是铺展在湛江大地的一幅壮美图画,要由每一个湛江人用心用情用行动来描绘。城市文明既看外在"颜值",更看内在"气质"。”每一位市民的文明涵养就是要体现在平常细小的事情上,展示在自觉自愿的主动中。鸡蛋文明旅行让百姓口口称道,成为湛江创文中的小亮点。
市民谢敏不小心将电动车的钥匙忘在车上,待她看完电影近两个小时后来到电动车旁,竟看到一对父子手持钥匙等待她的到来。为了电动车的安全,四年级学生冯贯乔和他爸爸放弃逛商场,一直等着电动车主人前来领取钥匙。湛江晚报用一个整版的篇幅报道了事情的经过,重要的还波澜迭起,把读者引入新的境地。失主谢敏知恩图报,不仅写下情真意切的感谢信,还专程前往学校,给冯贯乔同学送上锦旗,并在教室的讲台上向全班同学宣读感谢信。这件事情虽小,但她让人感受到,一座城市文明风尚的形成,靠每个市民一点一滴的积累,靠一言一行的磨练,靠寻常细微处的坚守。任何人做了好事,都可以从中获得他人乃至全社会的肯定。谢敏女士的感恩举动,体现岀市民培养时代新人的责任感,同样发出湛江好人的铿锵之音。冯贯乔父子的爱心和坚守,通过学校道德文明讲坛传得更广更远,必将在孩子们的心中留下刻骨铭心的记忆,将换来更多人崇德向善的举动,有力地推进校园文明之风催生丰硕的文明之果。
类似报道在湛江晚报的征文中比比皆是,如为了还10元加油费给加油站,一位60多岁的老人开着摩托车,跑了十多公里路把油钱还上。老人用坚韧执着体现文明诚信,在不起眼的小事上展示出一个人的自律和操守。正是这种可贵的举动构筑成精神文明大厦的基石,营造出社会的温馨和谐。在晚报征文稿中我们还看到,把文明节俭的“光盘行动”集中体现在一家一户打包剩菜上,体现在文明餐桌、从我做起上。以市民逛公园不踩一块草地、不折一枝花草的行为彰显出保护环境,爱我城市的责任和意识。通观晚报征文宣传,做到了于细小之中见文明风景,平凡之中彰显纯朴高尚。这样的宣传报道无疑更入情入理、入脑入心。
用百姓情怀强化批评报道
新闻宣传历来以正面报道为主,但同时要展开批评报道,强化舆论监督。老百姓在欣赏感受到创文成果时,更希望主流媒体对社会上一些不文明现象及时曝光,予以批评,主动担当,勇于作为。湛江晚报的《我眼中的创文》征文,策划组稿时就明确要热情为百姓鼓与呼,对发生在百姓身边的不文明行为要及时报道。于是,一篇篇充满“火药味”的新闻登上晚报。
湛江市有一大批旧步梯楼需要加装电梯,但在具体实施中碰到不少问题,有来自小区原开发商的,也有居民相互之间有不同意见者。记者深入调查走访,在掌握大量翔实材料的基础上写成“旧楼合理加装电梯,却遭遇难题为哪般?”文中充分反映市民诉求,逐一分析原因,并提出具体解决方案,诸如“原房地产开发商将房屋出售给业主后,不再享有原土地使用权益”。“只要三分之二以上业主同意,即可加装电梯”,这些信息见报后,渴望给旧楼加装电梯的市民们非常高兴,纷纷夸赞晚报送来福音,支了高招,让他们看到加装电梯的希望。
市区内有不少停车场频现“僵尸”电动车亦是热点问题。本报记者接连走访多个小区都发现类似现象,通过深入调查,分析个中原因,提出具体解决办法。一组有现场、有分析、有招数的深度调查报道鲜活岀炉,引起市民关注和叫好,有关部门也迅速采取措施,及时处理“僵尸”电动车,停车场内面貌焕然一新。
“大型垃圾岂能随意乱丢”。这篇报道题目就很夺人眼球。原来有些小区内家庭装修,一批旧家具被淘汰,个别用户随便将其扔在路边,既影响环境,又妨碍市民出行。记者现场拍摄照片,在“创文曝光台”刊发后,立即引起市民重视,赶紧请来搬家公司,将废旧家具拖走,还小区以洁净整洁。
城市管理建设是一篇大文章,牵涉到方方面面,有些问题在本报上披露后,并未得到及时解决。本报记者编辑并没灰心,而是继续高扬舆论监督的旗帜,穷追猛打,不达目的决不罢休。诸如有些老旧小区卫生脏乱差、乱搭乱建问题,高空抛物砸坏车辆问题,宠物狗在街上人行道旁随意拉撒问题等,本报除了现场报道外还配发评论稿,用强有力的舆论引导,使批评报道更具针对性,更有深度,更显震慑力。
新闻推荐
湛江市农村科技特派员暨农业科技创新工作推进会 让科研成果转化应用“向下沉”
与会代表参观湛江市双双赢农业发展有限公司释迦果园。记者李波张锋锋摄本报讯记者谢婷婷黎阳明实习生钟嘉通讯员吴建韬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