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忘的年味
关月(霞山)
小时候,每逢过年,外婆家总会有一箩筐的“俗例”:年廿八,洗邋遢,全家人都要帮忙扫“晦气”;除夕夜,大家会轮流陪外公外婆吃年夜饭;年初一,行大运,每年的路线都差不多,从现在的渔人码头出发,沿海滨公园到渔港公园,再绕回来;年初二,大家就到外公外婆家拜年,领了压岁钱,玩了烟花,才一起吃顿大团圆饭;年初三是“赤口”,哪都不能去,只能乖乖呆在家里;年初四至初六,大家就相互串门拜年;初七是“人日”,大家就又聚在一起,唱唱卡拉OK,齐齐过“生日”……
后来,外公去世了,外婆身体也不好,这样的“俗例”也就失去了约束力。大家都开始用“随便”来代替“俗例”。10年前,电子产品迅速普及到各个角落,过年就是一大堆一眼就看得出是“复制粘帖”的拜年短信,亲戚之间串门拜年少了。2015年,微信红包横空出世,风头盖过春晚,“摇红包”成了过年的新潮流,10块钱的红包可以接力一晚上。如今,有些人已经习惯在微信上发压岁钱,亲戚朋友连见面拜年都可以省了。
现在我才意识到,那些曾经觉得有些麻烦的“俗例”,其实是过年必不可少的“仪式感”。没有了必要的“仪式感”,也就没有了年味。例如吃年夜饭,过去从一大早就得开始准备,一顿丰盛饭菜里是满满的祝福和亲情。现如今,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越来越好,过年摆一大桌子饭菜已经不觉得稀罕了。而且,在家做大餐又费时间又费精力,所以不少人为了省事,干脆就约在饭店吃饭。结果饭店把年夜饭变成了流水席,不仅人多吵杂,而且饭菜质量也难保证。本来寓意团聚的年夜饭,现在却演变成仅仅为了吃一顿饭,而且这饭还不一定好吃。
过年,不需要繁文缛节,但有了必要的“仪式感”,才能留住年味。尤其是家里面过年的“传统”和“俗例”,我们要尽力保留下来,它给所有家庭成员留下的回忆和带来的幸福感是源源不断的,这是产出年味的根源。
马上又要到新年了,今年我也努力地在上下功夫。上个星期,女儿的幼儿园给布置了过年主题的亲子作业,我顿时意识到,这或许是个重塑过年“仪式感”的好机会。不想让孩子在这样寡淡的年味里度过应属童年最美好回忆的春节,我和妻子就必须行动起来,把过年的“仪式感”给找回来。除了给孩子买新衣服,我还想着除夕夜要在家里办首届“迎春歌会”。吃了年夜饭后,让爸妈和孩子都参与进来,大家都负责表演一个小节目。这样,大人们才能都放下手机,真真正正陪孩子过年。
当然,每年过年的重头戏就是“派利是”了。受幼儿园老师的启发,我打算除了往红包里放压岁钱外,还放一张手绘的小卡片。卡片上写上对孩子们的祝福,还要画一只卡通老鼠在上面,给孩子们讲讲生肖的故事,说说当年生肖竞选时老鼠是怎么把猫骗了的,说说为什么老鼠对应的是子时。
希望大家都能多花点小心思,用“仪式感”把年味找回来。
故乡的年味
米苏(霞山)
随着春节临近,家家户户开始置办年货、清洁扫除等等,忙得不可开交。而每到这个时候,小时候过年的情景就会浮现在眼前,那些红灯笼、爆竹声、新衣服、年夜饭……充满了我的整个童年回忆。以至于长大了,依然会觉得,小时候故乡的年才最“够味”。
小时候因为家里孩子多,所以爸妈都得出外打工赚钱,平时也很少回家,我们姐弟妹几个跟着奶奶住。所以对于我们一家来说,过年意味着“团聚”。这个时候,我们也正好放寒假,难得地可以在爸妈面前撒撒娇。也是每年春节,我们才会感觉到一个“家”的完整。
故乡的年,是“响”的。从记事开始,我便对过年“又爱又怕”,爱的是有新衣服、压岁钱、各种小吃,怕的是放鞭炮。每当除夕夜刚交子时,村里就有人开始放鞭炮,大家好像约定好似的,你家放完了他家才放,所以这一放往往就是一整晚。到了年初一,孩子们就会挨家挨户地去捡那些没烧掉的“炮头”,然后点燃扔进罐子里、丢到水塘边,走在路上常常会被突如其来的响声吓一跳。正因为有了接连不断的“响”,所以故乡的年特别热闹和喜庆。
故乡的年,也是“香”的。每到过年,亲戚邻居总会给我们带来各种各样小吃,油角,糖环,南乳蛋散,米饼,籺……让我们这几个馋嘴猫口水直流。各种小吃的香味交杂,组成了最原始的“年味”。每年过年,我家都会做籺,我们几个小孩的任务就是爬树摘叶子,然后把叶子洗干净。热气腾腾的籺蒸好后,一打开大锅盖,整个房子都会笼罩一股特别的清香。我们边吃边玩,你一句我一句地夸奖妈做的籺“真香、真好吃”。
故乡的年,还是“红”的。红色的年画、红色的对联、红色的衣服、红色的年货、红色的利是,“红”是故乡过年最盛行的时尚颜色。小时候过年,我家的对联和福字都不用去墟里买。住我家隔壁的老爷爷,以前是教书的,擅长写毛笔字,在村里是个有名的文化人。每逢过年,村里家家户户都会拿上红纸,到他家拜托他写福字和对联。这个时候,村里的孩子们就会抢着帮忙磨砚台、倒墨水,把一幅幅写好的对联晾在凳子或地板上。红红的色调,浓浓的墨香,把所有人的脸庞都映得喜气洋洋。
长大了,在市区里安了家,每年回故乡和奶奶拜年也只是匆匆呆上几个小时——故乡的年味渐渐飘远了。但我想,过年更看重的应该是一份喜庆的团聚、一种简单的快乐,只要心中守着“故乡的年”,那么老祖宗传下来的文化就不会丢失。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陈彦通讯员施融婷)1月14日上午,湛江市在霞山步行街举行“倡导绿色生活反对铺张浪费”暨“生活垃圾分类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