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质增效 让乡村旅游更红火
“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正在枚陈村成为现实。2018年初,在当地党委政府的支持下,归家乡贤刘亚保带资回家建设,目前已盘活了村中6000多亩农田,打造起集花海、游乐、科普、亲子、拓展、体验为一体的乡村旅游项目。(1月13日《湛江日报》)
随着乡村振兴的不断推进,越来越多望得见山、看得见水的美丽乡村,凭借自身独特的自然风光、人文风情,吸引着诸多游客前往观光旅游、寄托乡愁。
但一片热闹的表面下,亦藏着不少隐忧。其中,最为突出的短板有两方面:一是千篇一律、千村一面,产品同质、开发形式单一等问题让不少乡村旅游“虎头蛇尾”,难以为继;二是忽略了乡村旅游的整体性,很多开发者一提到乡村旅游的内容,就只想到了吃喝玩乐,于是一些乡村旅游项目成了早晨出发中午到,看看玩玩吃个农家饭就得往回赶的超短期旅游目的地。这样的乡村旅游多是“一招鲜”,对如今越发挑剔的旅游者来说,其吸引力恐怕也只有“一次”“一日”。
要让乡村旅游更红火,就必须提质增效,多点“特色”、多点“文化”、多点“乡愁”。从这一角度来看,湛江日报报道的吴川黄坡镇枚陈村就很有借鉴意义。
在笔者看来,枚陈村搞乡村旅游的最大特点,在于其“农业+旅游”的高渗透度和高融合度。而最关键的一招,是精准开发。
枚陈村共是个典型的“留守村”,大部分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村中仅有老年人及儿童留守,村中田地低产。2018年初,当地巧借乡贤之力,吸引归家乡贤刘亚保带资回乡建设。在开发之初,就抓住了留守村劳动力少、土地多但低效等问题,于是规划打造集花海、游乐、科普、亲子、拓展、体验为一体的乡村旅游项目。该项目总规划12000亩,不仅刷新了乡村的颜值,让昔日沉睡的土地活了、让乡村旅游火了,更吸引外出务工的劳动力回到家门口就业,村民生活渐渐就有了盼头。一子落而全盘活,靠的是精准开发,是抓住问题关键为村民办好事的一片热忱。
另一点很值得“点赞”的,是枚陈村把“农业+旅游”很好地融合了起来。有些地方受逐利心态影响,重视短期经济效益,经营者往往热衷于开发观光、采摘、农家乐等满足游客基本需求的活动项目,甚至把旅游和产业对立起来,能赚钱的旅游高看三分,对农业和农产品却正眼不瞧。但枚陈村并没有“忘本”,在其发展规划里,农业并未被抛弃,而是被移植到了自动化耕作的现代大棚内,办起了特色优势农业。“穿过防护虫害的纱网门,走进蔬果种植园,草莓、圣女果、百香果被种到了4层的架子上,长势茂盛的蔬果苗一层挨着一层,仿如绿色的瀑布。”这种浓浓的“乡愁”,反而成了打动游客的一大特色,大棚种植基地成了乡村旅游的一大亮点。
希望枚陈村接下来能以文旅融合为指南,挖掘提炼乡土文化,拓展乡村旅游内容的厚度。“乡愁”的载体既有乡景村貌,也有乡土文化。文化,乃乡村旅游的“点睛”之笔。能把花海、游乐、科普、亲子、拓展、体验这些元素串连起来的,也必定是本土特色文化。期待枚陈村的乡村旅游更红火,成为湛江乡村振兴的“精品”样本。
新闻推荐
和亲朋好友一起旅游是多数人的小目标。记者张锋锋摄本报记者林明聪通讯员林嘉慧今天是2019年最后一天,不知不觉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