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 老百姓钱袋子鼓起来

湛江晚报 2019-12-25 12:48

雷州市高标准农田建设施工现场,村民见到路修好渠挖好,笑逐颜开。文/图记者黎阳明

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领导下以及各级农业农村、自然资源和财政等部门的通力合作下,湛江市高标准农田工作顺利推进,高标准农田面积大幅度增加,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和农田综合生产能力得以大幅增强,充分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让“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扎根在广袤田畴,助力乡村振兴。

2019年,湛江市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面积共25.4万亩,其中高效节水灌溉面积6.4万亩。目前,34个项目已经省农业农村厅规划设计和实施计划批复。截至12月17日,31个项目已开工,遍地开花。

致力打造调风项目示范点

雷州市调风镇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上马,成效显著,村民群众反响热烈。2019年,该镇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计划任务量1.26万亩,其中水田1574.65亩,投资总额1890万元,建设地点涉及草朗、禄切、企树、官昌等4个村委会。3月27日,经市农业农村局批复,10月开工建设。项目主要工程包括衬砌渠道、渠系建筑物、机电井、低压线路、变压器、铺碎石石粉路、输变电线路配套高压线路、田间道路硬底化。至目前止,该项目已完成计划任务量约50%。

湛江市农业农村局总农艺师吴景强说:“虽然从绝对数量上来看湛江不缺水,但对于农业发展来说,时空性缺水还很严重。”为了解决项目区1.26万亩农田排灌条件差,机耕、办田、作物正常用水困难的问题,建成的防渗渠道,将有效改善项目区灌溉条件,年节约水量230万立方米,解决“十年九旱”的时空缺水困境。

鉴于项目区农田灌溉条件差、冬种生产用水困难、土地复种指数不高、土地综合生产能力低的情况,项目建成后,将夯实农业基础设施,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倒逼农业生产结构的调整优化,项目区全面推行一年多熟的耕作制度,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将显著提高,经济效益也将凸显出来。

据了解,项目区建成后,预计新增水稻产量19.13万公斤,新增蔬菜产量25.3万公斤,新增甘蔗产量630万公斤,新增种植业总产值256.27万元,新增纯收入323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增加307.72元。

高标准农田让农民尝到甜头

“路通财通,机耕路硬底化,运输车辆能到田间。以前路不通,香蕉只能卖1.1元,现在能卖到每斤1.3元,一万斤就多收入2000元。路修好了,大家非常开心。”调风镇禄切村农户王二乐得合不拢嘴。

真金白银的投入,让种粮主体更有底气。目前,湛江市按照每亩1500元的建设资金标准,一年比一年增加,而且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每年都在递增。

12月18日,记者来到调风镇采访。一望无垠的田园上,一片绿意浓浓,甘蔗、菠萝、香蕉长势喜人,农户正在辛勤劳作。新建好的水泥路长1.8公里、宽3.5米,将调风镇土堰头村、土堰头仔村、竹山村的2000多亩田园串联起来,300多户受惠。当地以甘蔗、菠萝和香蕉为主要经济作物,有甘蔗7.6万亩,年产量40万吨;香蕉3.6万亩,年产量14万吨;菠萝2.5万亩,年产量8万吨。开车到田头,方便又高效,这是世代务农的农民不敢想象的,而在今年就能实现了。“路修好了,群众非常高兴,真是感谢党和政府的支农惠农好政策,实施了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调风镇官昌村干部林武说,以前路不好走,车进不来,很多甘蔗、菠萝和香蕉不得不贱卖,现在,灌溉条件好了,农产品质量也提升了不少,可以卖个好价钱;路修好了,往外运出的产品更多了。

2019年,雷州市有项目12个,实施面积9.725万亩,投入建设资金14087.5万元。人多地少,要保障粮食供给、发展现代农业,必须提高土地产出效益,挖掘粮食产能。近年来,湛江作为农业大市更是成为全省农业转型升级的代表,以高标准农田建设为基础,农业现代化水平不断提升,农民种地的积极性大大调动起来。随着雷州高标准农田项目建设不断深入推进,惠及的农田也从2011年的3.25万亩增长到2018年的18.7万亩,受惠的人口也越来越多。

多措并施确保项目稳步推进

抓住秋收后黄金季节,倒排时间表推进项目实施;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加强宣传,营造良好氛围;规范项目管理,严格监督工程质量。久久为功,湛江市对高标准农田建设工作进行了重要部署和合理规划,稳步推进各项工作。

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是跨年度工程,受气候及耕作制度的影响较大,在推进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的过程中,为了确保项目按时、按质完成,根据项目建设要求和各阶段特点倒排时间表,规定了各阶段任务的完成时限。

合理规划好时间节点,比如秋收后,大片区的稻谷收割后,高标农田建设项目施工人员见缝插针,在不影响农民耕种的情况下,抓紧时间施工,推进工程进度。素有“雷州粮仓”之称的雷州市松竹镇,秋收刚过,挖掘机就开进了稻田里抢修水渠。松竹镇的东后村村民曹大伯见到挖机到来,喜上眉梢,因为稻田的水渠修好后,不仅排洪功能大大增强,而且灌溉用水也不用愁了。他说:“国家对农村、农业和农民越来越重视,时刻为老百姓着想,缺什么就补什么,水渠修好了,路也修好了,还有打井,以前依靠传统耕种,现在种田越来越现代化,老百姓种田有盼头。”

在松竹镇东后村的项目区,只见1.9公里长的水泥沟渠横卧在旧沟渠一旁,新旧沟渠结合实现了排洪和灌溉高效利用。曹大伯说:“以前农机路是土路,运输很麻烦,一下雨就泥泞不堪,现在硬底化道路修好了,运输就方便。以前排洪都是靠群众拿着锄头和铁铲挖土疏通水沟,现在沟渠修好,排灌好,遇到大水也不怕浸了。群众天天过来看工程进度,非常高兴。”

据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工程师介绍:“以前抽水灌溉一次需要5到7天,现在只需2到3天,效率提高了一倍以上。过去引水灌溉都是从土沟里走,不少水都渗下去了,浪费了很多,水流也慢。现在有了水泥修成的灌排渠,大大节省了灌溉时间,省水又省电。成本降下来,收入自然就高了。”

为了高效管理和服务群众,湛江市各地区的项目相关部门均建立一个微信交流群,将施工方、监理方、设计方、农技推广中心、农业农村局、农技站、项目所在镇等相关人员拉入交流群内进行交流指导,有经验的管理人员可以在群内指导施工,施工工地一些经验做法能及时分享,同时,施工工地一旦出现问题,马上在群内公布,对施工方起到约束作用。同时,加强对监理人员的监督,确保监理人员在施工现场履行职责。

新闻推荐

盼“变废为景”成创文常态

“昔日的臭水沟变身靓广场,群众心中乐开了花!”12月16日,记者从雷州了解到,雷州新城社区党支部建设的城区首个党群文化广...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