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进校园要重视“长效”

湛江日报 2019-12-23 08:42

12月21日下午,湛江市省级非遗项目“湛江木偶戏”传承基地揭牌仪式暨“湛江木偶戏”巡演活动进校园活动在市三十二小举行。(12月21日《湛江日报》)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传统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让非遗传承与学校教育有机融合,对双方来说是“双赢”。省级非遗项目“湛江木偶戏”在市三十二小设立首个校园传承基地,是湛江让非遗“活”起来的又一生动实践。

在文明校园创建过程中,非遗就好比一记“催化剂”。它的加入,看似是简单的“加法”,得出的极有可能是“乘”效。

从报道的配图照片里,我们可以真切感受到学生们对湛江木偶戏的喜爱。把非遗融入校园文化之中,通过培养学生对非遗的浓厚兴趣,能够吸引和造就一大批非遗爱好者,这对于非遗的传承来说是一件大好事。而在这过程中,校园文化因为有了非遗的“催化”,很多原本平平无奇的活动、做法可能会突然多了“闪光点”,为特色校园文化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

非遗进校园,最大的得益者是学生。非遗对于帮助学生开拓眼界、提高综合素养和人文情怀,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更重要的是,学生零距离接触非遗,能激发起自身热爱祖国、热爱传统文化的热情,意义非凡。如果学校能在非遗传承与爱国主义教育间找到巧妙的契合点,让学生体会到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和伟大创造力,必然能帮助学生形成强烈的民族自豪感,激发起学生的爱国情怀。

虽然非遗进校园好处多多,但绝非易事。如今,对很多学校来说,“非遗进校园”其实算不上什么新鲜事,湛江市也有不少学校早就已经将醒狮、人龙舞等非遗项目引入校园,有的学校甚至还专门开设了培训课,办得有声有色。但从别的地方的实践来看,个别学校由于没有形成非遗进校园的长效机制,随意性比较大,所以会出现非遗进校园来也匆匆去也匆匆的局面。

非遗进校园,“进”容易,“融”才困难。一些学校觉得,非遗进不进校园对自己的办学水平影响不大,不定期搞点活动应付一下,一来显得校园文化有特色,二来也跟得上潮流。而有的非遗项目是独特技艺,没有专业的师傅传道授业解惑,学生很难取得到真经,一来二去也就失去了兴趣。所以在一些学校,非遗进校园仅仅是看起来热闹,但实际上效果并不理想。因此,我们在推进非遗进校园的时候,要特别注重“长效”,例如“课程化”,又或者打造文化节、进行班级比赛等,让非遗真正成为校园文化的一部分。只有真正“融”起来,非遗和校园文化才能更“活”。

新闻推荐

湛江市举办高校毕业生专场招聘会 近千人次达成就业意向

本报讯(记者林石湛通讯员陈宥戬)12月21日,赤坎区人社局联合市人社局等单位在湛江伯乐人才市场举办了以“服务青年圆梦就...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