盼“变废为景”成创文常态
“昔日的臭水沟变身靓广场,群众心中乐开了花!”12月16日,记者从雷州了解到,雷州新城社区党支部建设的城区首个党群文化广场工程日前已经全面投入使用,广大群众对此发出由衷称赞。(据12月17日《湛江晚报》)
臭水沟经整治变身党群文化广场,不仅使城市多了一处景观,而且丰富了创文内涵。这种“变废为景”的做法,理当成为创文新常态。
显然,“变废为景”是一块难啃的硬骨头,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需要下大力气、下细心思,考量的是智慧、决心和勇气。说到底,关键要唤醒责任意识,并建立长效机制,还“死角”一片干净。实践反复证明,“死角”越是难除,越是要迎难而上,齐抓共管,这样久久为功,才能实现城乡面貌的焕然一新、持续改善。
在文明创建进程中,湛江有许许多多的热心人,大家对“变废为景”有高度的共识,最终的落脚点在于充分发动全民力量,借用社会资本,用“政府之手、市场之手、勤劳之手”来实现环境的脱胎换骨,在共建共享中有实实在在的获得感。
“变废为景”是一项精细活、技术活。臭水沟变身靓广场让人赞叹,很重要的一条就是因地制宜、精准施策。照此类推,对每一块闲置地或卫生“死角”,只要对症下药、“一处一策”,是完全可以“变废为景”,为老百姓增添民生福利的。比如,对小区里的空地,可以在广泛征求居民意见的基础上,通过家庭“认养”的方式改造成“百花园”;对废弃的荒地,可以打造成一个临时的公园,种些花草树木、增加健身设施,再将其纳入属地管理范畴。总而言之,“变废为景”办法总比困难多,只要以人为本、开动脑筋,就一定能闯关夺隘,走出一条创文整治的新路来。
一言以蔽之,湛江城还有多少闲置场地可以“变废为景”,既要有力度,更要拼智慧。这场治理行动的成色,最终要由广大市民的获得感、满意度来检验。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黎阳明通讯员周靖典吴智雅报道:12月6日,雷州市公安局组织智慧新警务媒体沟通会暨记者随警采访体验活动,邀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