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数感

湛江日报 2019-12-17 08:43

湛江市麻章第二小学潘锦华

“数感”顾名思义就是对数的感悟和理解,是一种驾驭数的能力,也是一个学生应具备的基本数学素养。我认为数感是一个学生学好数学的充要条件。学生不仅要认识数、学会数的计算,更要感受数与运算的实际意义,会用数的观点来表达数学的意义和解决实际问题,因此建立和发展数感对学生来说终生受益。可以说一个学生的数感好,他(她)的数学不会差。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数感好的学生,他一看到题目(就算是难题),他也很快知道答案的范围在哪里?例如有一道这样的题目:已知一个整数四舍五入到万位约是6万,求这个整数最大是多少,最小是多少?数感好的学生一看就想到所求的整数在六万左右,可能比6万大一点点,也有可能比6万小一点点。因此,他马上会思考到最大是64999,最小是55000。又例如在教学相遇问题有一道这样的题目:小明和小华同时从甲乙两地相向而行,小明每小时行了全程的1/4,小华每小时行了全程的3/4,相遇时两人距离中点80米。问小华比小明多行了多少米?数感好的学生马上想到距离中点80米的意思是快的已经超过中点80米,慢的还要行80米才到中点,所以他很快就知道了快的比慢的多行了两个80米,答案就显而易见了。所以,在解题时数感直接影响了解题的速度与准确性。因此,我认为,培养学生的数感对学生的数学能力的提升非常重要。那么,怎样才能培养小学生的数感呢?下面结合我个人的教学实践,谈一谈我的一些做法和体会。

联系生活实际建立数感

《数学新课程标准》提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是生活中的,回归生活,数学学习的素材要有生活味。生活化已经成为课堂的的一个理念,让“生活走进课堂”,因此,作为教师,我善于引导学生紧密联系生活实际来学习数学。例如:在教学出勤率时,我首先引导学生明白,出勤率是指出勤人数占总人数的百分之几,然后结合我们班学生今天的出勤情况来引导学生对出勤率的理解,假如全班50个学生全都来了,就是100%来了,如果有一个学生请假了,就应该是求49占50的百分之几,再根据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用除法来解答;然后再引导学生理解糖水的含糖率、盐水的含盐率等。这样就把抽象的百分数应用题转化为生活中身边的数学,学生就不会觉得抽象和难以理解,从而降低了难度,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计算中发展数感

数的计算是学好数学最基本的技能,在小学阶段学生对数的敏感是在计算中逐步形成和发展的,它是进一步学习数学知识的基础,在计算中让学生感知数与数的联系,体验不同的计算方法并且灵活选择计算策略是数感培养的一个重要方面,例如在教学分数混合计算,能简便计算的要用简便计算,例如:在教学26×75%+74×3/4这类型计算题时,我先引导学生熟练掌握百分数、分数与小数之间的转化后,再引导学生把75%化为3/4,再用乘法分配律来进行计算,这样学生的思维就有一个正迁移的过程,因此,学生学新知识时就觉得非常容易。这样学生在不断的计算中,他就会熟练感知数与数的微妙联系,他就会慢慢感悟,在什么情况下采用哪种方法来进行计算,这就是数感形成的表现。所以说,数感的培养是一个持续而慢长的过程,不是一朝一夕,立竿见影的过程。

在解题过程中提升数感

知识转化为技能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这一过程的完成必须在长期的知识积累、理解和应用中逐步实现,数感是理解和灵活应用的一个指标,由此可见,在日常生活中加强对学生数感的培养对学习数学是非常重要的。例如:用100千克的花生榨花生油,它的出油率是90%,求可以榨出出多少千克花生油?在教学这类型题时,我首先引导学生:出油率的概念是指花生油占花生的百分之几。因此,学生一看到题目就知道求出的花生油肯定比花生少,如果求出比花生多肯定是错的,这就是数感。因此,培养学生的数感对学习数学的必要性以及提高学生的学科素养是非常重要的,所以,我在平时的教学中非常注重学生数感的培养,使学生在解题之前就知道结果大概在哪个范围。

总而言之,数感的培养是一个长期而系统的工作,在平时的教学中要根据教学目标选择恰当的方法,使学生数感的培养落到具体的教学中。在不断的训练中,使学生对数有充分的感知、感应和感悟,并从中得到发展、丰富和强化从而提升了学生的数感,使学生的整体素质得到相应的提升。

新闻推荐

定期为老人环卫工人留守儿童免费理发时间:11月20日至12月25日每周三上午 地点:麻章步行街

本报讯记者卓朝兴报道:11月19日,记者从蓝天志愿者协会了解到:为了让麻章区步行街就近居民能享受服务,蓝天志愿者协会携手...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