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江亻厓歌颂乡村振兴五旬非遗传承人廖梅芬为传承文化重组歌班

湛江晚报 2019-12-11 10:23

本报讯记者刘金凤报道:日前,记者到廉江长山镇采访,欣赏了一回当地特有的廉江亻厓歌表演。廖梅芬是廉江亻厓歌的非遗传承人,置身青翠茶园之间,面带微笑,张口就唱。原生态的茶园、清亮高亢的嗓音,让人想起电影《刘三姐》里的画面。

从小跟爷爷父亲学唱成家后暂歇

廉江亻厓歌是湛江的一种民间音乐,用客家方言表演,可单人唱,可双人唱,多用赋、比、兴,表现日常生活和百姓情感,张口道来,即兴表演,主要流行于廉江市西北部的塘蓬、长山、禾寮、石角、河唇、石颈、石岭、雅塘、青平、高桥、营仔、吉水等客家人聚居地区,是当地群众喜闻乐见的民间艺术形式,已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年过五旬的廖梅芬与廉江亻厓歌渊源颇深。她告诉记者,她父亲以前经常带着廉江亻厓歌戏队从这条村唱到那条村,年幼的她也跟着戏班走,耳濡目染,也学会了。

廖父50岁时因病去世,歌队也随之解散了。廖梅芬中学毕业那一年,刚好赶上长山镇搞廉江亻厓歌比赛。廖梅芬七十多岁的爷爷重新召集父亲原来的歌队演员,参加比赛。这一场赛事,廖梅芬和戏班都得了奖。此后五六年,廖梅芬像父亲当年一样,带着歌班一条村子一条村子地演,直到成家后才解散戏班。

为传承民俗文化再组歌班

廖梅芬和廖俊杰是同学,又在歌班一起唱戏,两情相悦,走到了一起。婚后两人到廉江做小家电和药品生意,小日子过得挺滋润。前几年,他们的孩子已经成家立业,他们便打算安养晚年。

这样清闲的日子没过几天。2017年,长山镇文化站的负责人和妇女主任找到她,表示乡村振兴离不开文化建设,希望夫妻俩回乡办歌班,宣传乡村文明,培养新人,把廉江亻厓歌这种地方持色文化传承发扬下去。

廖梅芬想起了父亲和爷爷。爷爷七十多岁还组织歌班,而她不过五十出头,既然家乡需要,她就上阵!

“演员要登台唱戏,最好是年轻人。但村里的青壮年大部分都外出打工了,家里留守的都是一些妇女、老人和孩子,可选择性少。”廖梅芬说。

“只能发展妇女团体。现在农村生活条件好了,村村通公路,几乎家家都有车,唱一晚戏两三个小时,收入一百多,既能挣点钱,也能调剂一下生活。”廖梅芬说。

廉江亻厓歌班办起来了。接着就是教唱、练基本功。歌班的舞台表演有唱念做打,有情节有故事,一台戏十二三个演员。亻厓歌用客家方言,唱一遍,说一遍,节奏慢的有时一台戏需要演十几二十天,对演员来说,如果背剧本唱词是一件很痛苦的事。

“过去舞台表演,有人在幕后提示唱词,而现在都是自己根据剧本的剧情,找好调子自己填词,即兴发挥,就像对山歌一样。”廖俊杰说。

廉江亻厓歌一般是七字一句(可多可少),四句一首,句句押韵,音调高亢,旋律悠扬。山歌演唱的内容很丰富,有反映生活的,也有表达爱情的等。

但夫妻俩更喜欢唱现代戏,反映农村新生活新风貌。都唱些啥?让我们来听听这首《圆梦共筑新农村》——“圆梦目标建小康,中央指示是良方。改善农村新面貌,级级部门勇担当。十八部门一股绳,发文构建新农村。任凭雨水浇面颊,不怕汁流湿主裳。”

新闻推荐

2019廉江红橙节暨家电博览会开幕 首日签约合同投资总额77.8亿元

本报讯(记者张永幸通讯员王德斌王维)12月7日上午,以“魅力橙乡、品牌廉江”为主题的廉江红橙节暨家电博览会在廉江九洲...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