铺在国道上的诗情 读组诗《207国道》

湛江晚报 2019-12-05 12:09

有朋友自驾游,去到内蒙古后,给我发微信说,“哈哈,这里也有207国道。”我回应他:“什么叫也有。207国道一直通到内蒙古。准确来说,是从内蒙古下来的。”湛江境内有两条国道,一条是325,向广西那边走。而207国道是自北向南贯穿湛江市,贯穿雷州半岛,一直通到海安。相比于325国道,207才是湛江市公路交通运输的大动脉。

改革开放过了40年,这40年国家各个方面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变,国力空前强盛。但是假如让我们举出哪个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行业的变化最大时,许多人都会首选交通与通讯。交通上,350公里时速的高铁,目前国内已经形成了六纵四横的格局,开始在经济社会的发展中唱起了主角。然而,改革开放之初始,相当长的一段时期,交通的主角是由高速公路来扮演的,谁都否定不了这个事实。高速公路,寄寓着经济社会巨大进步的光荣与梦想。

一条路,躺在大地上,向着不可知的远方延伸,它既是静态的,亦是动态的。因为,每天那么多人养护它,那么多车流、人流、货物过往,那么多喜怒哀乐的人生故事在上面轮番上演,那么多的情感与它勾连。若干年前,笔者还是一名小记者的时候,曾经来到吴川公路局覃巴道班采风,第一次近距离地感悟公路人的艰辛。那时候还是柏油公路,覃巴过去就是茂名市的木苏道班,那是个全国闻名的道班,把公路养护得杠杠的。因此覃巴道班有了一个标杆,有了追赶与学习的榜样,覃巴道班卯着劲,道路也养护得非常好,路上一块块四方形或者长方形非常规整的补丁,与原来道路几乎吻合得天衣无缝,见证了公路人的聪明才智和辛勤劳动。如今,我成了两鬓斑白的“老记”,柏油路亦改建为硬底化高速公路。虽然青春不再年华渐老,能够为社会的进步添上一砖一瓦,亦属无悔。薪火相传,我们的事业,总是要靠一代又一代人去接力奋斗。

小岛哥梁云山大学毕业后,在公路部门工作至今,由于职务的升迁调换过多个岗位,不变的是对公路人的深入理解,对公路行业的热爱。他因熟悉而热爱,因热爱而熟悉。他与公路人一起欢乐一起惆怅一起悲伤一起成长。公路,是他事业的载体,是他心灵的寄托,更是他诗歌创作的一座富矿。记得他前段时间还写过《325国道》组诗,在其他报纸发表了。公路是梁云山的优势,他把这种优势用诗歌的艺术形式淋漓尽致地体现在组诗《207国道》里了。

文学说到底是人学。《207国道》只有12首,也可以说是12小节。整首诗不长,小巧精致。此诗的高明之处首先是不正面写公路,而是写人,写与公路朝夕相处关系密不可分的养路工人。这是一种迂回。一条公路有啥好写呢,写它笔直宽敞还是弯弯曲曲吗?写它平坦还是坑洼吗?写它畅顺还是拥堵吗?那不是三言两语就写完了?这组诗都是叙事诗,我印象中梁云山很少写纯粹的抒情诗。《207国道》每首都写人,通过写人来叙事。有的诗是写一个人,有的是写一群人。第一首写“爱说怪话的老班长”。第二首写“因女文书而犯胃病的牛班长”。第三首写养路工王文富。第十一首则是写一群人,养路工的后代,大多都成了工程师,折射出时代的进步。总之,无论是悲喜剧,每一首都写到人。这是组诗的第一个特点。第二个特点是延续了梁云山诗歌创作的一贯风格——以细节取胜。他的诗歌非常注重细节刻画,而且十分准确。细节的好处是真实、生动、形象,让人觉得可信,从而受到作品的艺术感染。他通过细节刻画的养路工有血有肉,形象鲜明,可亲可敬或者可悲可哀。如第五首写老爱发呆做梦都想调回城市的小李,第七首写性格执拗的士杰叔。这些人物形象都很鲜明。梁云山诗歌的第三个特色是善于营造或者说渲染气氛,这也是通过细节描写来达到这个效果的。如第四首写到被车匪杀害的小林,并不直接写杀害情形,而是写案发的那座桥,桥下静静的流水,通过环境的渲染来表达诗人对遇害者的惋惜与悼念。第八、第九、第十首几乎都是采取渲染氛围的手法。虽然题材有点血腥,有点触目惊心,惟其如此才更加真实可信。生活,永远比文学吊诡,亦比文学残酷。这几首诗从另外一个侧面反映了公路人的付出,有汗水有鲜血有青春年华,甚至生命的代价。

梁云山重情义,是个感情细腻而处世聪敏的人,他对许多事情的反应快速而敏感,而且有点俏皮,有顽童性格,在微信群里爱胡闹。他的许多诗歌都写爱情。记得他写过一个捡了流浪女人的养路工,那个人虽然是个地位卑微的单身汉,但是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最后还是给钱赠路费,把女人送回家乡。那首诗写得颇为感人,通过细节刻画,那个养路工的思想境界一下子高起来,形象马上高大上起来,所以我的印象很深刻。

这篇小文是夜不能寐凌晨4点48分开始爬起来写的,我搞不清夜里4点多是算深夜还是凌晨。欠着别人的东西,心里总不踏实。只是拉拉杂杂说了这么多,不知道是否言已及义,或者是否读懂了这组诗,总之心里有点惶恐,唯恐鲍鱼吃成了萝卜的味道。组诗最后两句非常好,“(207)国道终点,那蔚蓝的琼州海峡/是梦的故乡”,我套用这个句型来结束本文吧,“诗歌的终点,是梦的故乡。”

(2019年12月3日)

新闻推荐

吴川人大代表助力人居环境整治

本报讯(记者曹龙彬通讯员伍超)日前,吴川市人大常委会结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大力开展“深调研”、为民服务...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