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大湾区下一个风口在哪?国经中心专家王福强表示,澳门回归20周年前夕,珠西有望成为近期政策关注点
[摘要]国经中心专家王福强表示,澳门回归20周年前夕,珠西有望成为近期政策关注点
2019南都“声势”大会上,湾姐黄海珊(左)和专家王福强(中)、袁晓辉(右)一起探讨2020年大湾区下一个发展机会在哪。
为了直观地向大家展示节目的升级优化,大湾区首款智库型音频产品《南都·粤海 湾区财富3分钟》第83期特别节目,直接把录音室搬到了2019南都“声势”大会的台上。南都大湾区工作室主持“湾姐”黄海珊和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产业规划部部长王福强、北京量城科技有限公司CEO袁晓辉两位特邀嘉宾一起,共同探讨2020年大湾区的下一个机会。
2020年大湾区的机会在哪里?
澳珠极点发展将有相应政策
在现场对话一开始,湾姐黄海珊就直奔主题,向参与编制《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以下简称《规划纲要》)的专家王福强抛出了湾姐朋友圈粉丝最关注的问题:2019年大湾区密集出台了很多政策,而作为湾区的普通人,2020年湾区下一个机会在哪里?对此,王福强表示,今年是澳门回归20周年,中央和广东要解决珠江东西两岸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要把珠西做起来,所以预计在珠江西岸会有一个重要的平台诞生。
现在大湾区有三个极点:广佛、港深、澳珠,三足鼎立需要力量均衡才能做到,但是现在澳珠偏弱,怎么把这一极做起来支撑珠西发展,进而辐射带动粤西发展,这是大湾区建设的重要任务之一,所以相信后续会有相应政策。
“我们前期一直在呼吁把横琴做成中国制度性开放的压力测试区,所谓的制度性开放,就是和国外的规则对接,而不仅仅是商品要素流动的开放,在这种大的判断下,珠西以横琴为主体的区域,大概率会更多地向香港、澳门这种自由港的体系学习。”
基础设施专项规划
有望在春节前公布
在本期节目录制过程中,作为改版内容的一部分,湾姐也请嘉宾回答了两名湾区朋友圈粉丝的现场提问。
有粉丝问,“像清远这种距离深圳较远的城市,现有的交通等配套还不够完善,那未来是等它们的经济发展上去之后再去完善配套,还是先完善配套再去发展经济?”
王福强认为,构建高水平的交通设施是大湾区率先落地的任务,目前相关部门已审议通过了基础设施专项规划,有望在春节前公布。这里面包括构建“三网一中心”,包括通道网、航空航线网、轨道交通网络,构建一个国际交通枢纽。
但关于大湾区高铁、城轨的规划,现在还没有具体时间表。因为这更多依托广东省编制,而不是国家,所以基础设施的专项规划会很快落地,而高铁、轨道交通会后置,但不影响具体线路的立项、推进。比如深圳、江门、肇庆会修建高铁,包括广深第二条高铁落地。
大湾区给居民带来哪些利好?
深圳建国际教育示范区值得期待
湾姐也代表普通读者提问,《规划纲要》这样一份宏观性的纲领文件,会给普通居民的生活带来什么改变?
对此,王福强认为,《规划纲要》内容非常丰富,比如要建设一个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像诺贝尔奖获得者工作站、国家实验室,综合性科学中心,这些都要在大湾区落地,推动现有产业的转型升级。深圳也提出要建设全球海岸中心城市,这些产业方面的新进展,肯定会赋予湾区居民很多就业机会。
另外,大湾区的基础设施建设会大大加强。《规划纲要》提出要建设一小时生活圈和半小时的通勤圈,所以会看到:已建好的广深港高铁,加紧建设中的深中通道、即将建设的黄茅海通道,还有广州到湛江、汕头的高铁,还有深茂铁路深江段的建设,在这些基础设施的带动下,湾区融合的速度相信会更快。
“有一个名词叫做国际教育示范区,现在深圳铆足了劲去建这个示范区,落地了好多高校,像北大和剑桥联合在那边办分校,这就是要把优质的教育资源引过来。未来还要把优质的医疗资源引过来,这也为湾区居民提供了切实的机遇。”
预测
落实三年行动计划2020是最关键一年
在对话环节的最后,湾姐也让嘉宾点评一下2020年湾区的看点,对此王福强的一番话让现场观众不禁鼓掌,将节目的气氛带至高潮。
他表示,今年广东已经公布大湾区建设三年行动计划,所以2020年是最关键的一年,只要三年行动计划能落实,大湾区就能行稳致远,就能有效的牵引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就能在改革再出发的背景下成为领头羊。
关注
为何把初创公司搬来深圳?
大湾区营商环境更看重产品
今年8月份,北京量城科技有限公司的CEO袁晓辉把公司从北京迁到了深圳,她的这一举动也让湾姐非常感兴趣,追问是不是在研究过程中发现了大湾区里存在的大好机会。
对此,袁晓辉表示,“之前有个理论,叫做人才追随企业,企业在哪人就在哪,但是现在不一样了,现在是叫企业追随人才,人才在哪集聚企业才会去哪,大湾区年轻人很多,非常有活力。”
她补充说,大湾区的营商环境非常好,相对一个初创型的公司来说,可以有更多的机会用产品说话,“就像今天的南都智库周,是用音频产品说话,我们也是一样,(在大湾区)用我们的数据产品来说话,而不是去寻求一些比如说关系资源方面的竞争力。”
广佛生活同城化已实现
深圳中小制造业向东莞转移
作为规划大数据研究专家,袁晓辉随身携带的笔记本电脑里一张张直观的大数据图表让湾姐印象深刻,对此她也向袁晓辉提问,“在大数据视角下,目前湾区重点城市有何新变化?”对此,袁晓辉分享了一些令人意想不到的结论。
“很多人都会关心广州和佛山的同城化目前发展到了一个怎样的阶段?我们通过大数据热力图就发现,其实广佛边界的地方实密度是一样高的,也就是说佛山在跟广州的连接上已经完全实现了同城化,虽然从产业方面看会有继续提升空间,但是从居民的联系角度看,同城化已经实现了。”
而从深莞惠一体化的方面看,现在深圳的制造业正在往东莞转移,这从东莞近三年的中小企业注册数量大幅增长就可以看出来。在这个过程中,东莞也给制造业企业提供了非常好的园区环境,“但是有一点,东莞还不如深圳的地方就是酒吧和咖啡厅的数量,这个差距还是很明显的,也就是说东莞在创意环境的营造方面,相比深圳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另外,从产业园区人力、土地、水电、污水的成本可以看到,中山珠海澳门这些珠江西岸城市目前还有明显的成本优势。在大湾区整个交通加强联通的背景之下,成本低的地方无疑更能吸引企业,所以西岸的发展前景也值得看好。
广州南拓战略下
已经形成多中心格局
对于大湾区的核心城市,大数据中的广州又会如何表现?
对此,袁晓辉也透露,在一般人看来,广州的珠江新城CBD就是全市的中心,但在整个城市的热力图上看,多年来的南拓发展战略已经让广州呈现出多中心发展的趋势,像番禺万博商圈一带已经集聚了很多的人才和企业。
另外,南沙科学城区域的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和专利产出数量也是非常高,“这也让我挺意外的,原来觉得这里离中心城区挺远的,但是没想到发展得这么好”。
她最后还表示,如果广州能继续延续这种多中心、多点的网状发展形态,对未来发展前景和整个经济体量的增长肯定是非常好的。
出品:南都采编指挥中心
统筹:南都大湾区工作室
采写:南都记者 魏凯
实习生 彭晓冬
摄影:
南都记者 冯宙锋 钟锐钧
请扫码收听南方都市报和粤海地产联合出品的王牌音频节目《湾区财富3分钟》
新闻推荐
创文战役中城市建设这块最大的难点就是老旧城区改造和背街小巷治理。湛江经开区舍得下功夫、花气力,加大人力财力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