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外兼修”提升农村人居环境
11月19日,霞山区妇联、霞山区建设街道南柳村巾帼志愿者服务队等单位的志愿者们,在认真清理花坛杂草,清洁村中道路,助力乡村振兴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活动。(据11月20日《湛江日报》)
生态宜居是乡村振兴的一项重要指标,也是一个基础前提。近几年来,湛江全民动员、全域覆盖、全力推进,大力实施村庄整治工程,农村环境面貌焕然一新,许多村庄成为网红打卡地。
提升农村人居环境,最终的落脚点是让农民生活质量更高、农村公共服务水平更优。湛江市的村庄情况千差万别,既要尽力而为,又要量力而行。当下而言,要继续以农村厕所、垃圾、污水“三大革命”为重点,着力补齐基础设施短板,全力打通公共服务堵点,在“点”上打造精品,在“线”上串珠成链,在“面”上特色发展,让美丽乡村“特色化”“精品化”从盆景走向风景。
农民对人居环境的感知,往往是从一些细节处开始的。农村人居环境既要讲“颜值”,更要重“气质”。因此,在强化道路硬化、村庄绿化、夜间亮化的基础上,还应注入传统文化和乡风乡情基因,把保留原生态风貌与引入新时代元素结合起来,进一步挖掘人文历史,讲好村庄故事,留下乡愁记忆。
农村人居环境的改善,最大的受益者是广大农民。只有干部群众的思想变了,意识强了,行为文明了,“乡村美”才能处处彰显。换句话讲,换装更要换思想。一方面要坚持共建共享,充分尊重农民的意愿,着力发挥党员代表、村民小组长的作用,人人动手治理“死角”,个个参与常态管理,群策群力共建美丽乡村、共享优美环境;另一方面要坚持法治德治,通过自我规范约束、村规民约管束,引导农民多一些“举手之劳”,少一点“随意之举”,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共同维护家园的整洁优美。
新闻推荐
李湘东(霞山)这是笔者难忘的一天。11月15日傍晚,笔者下班后提着一箱从扶贫点上购买的鸡蛋,在体育中心站上了11K公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