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后 他长高了6cm

南方都市报 2019-11-18 06:16

1. 杨军林在讲解关于脊柱侧弯的知识。

2. 一名脊柱侧弯患者术前术后的片子对比。

3. 脊柱侧弯早期患者可通过形体治疗。

4. 一名脊柱侧弯患者在手术后身高增加了6cm。

←扫码看视频

“石头里剥鸡蛋,偏几毫米伤到脊髓,就可能瘫痪。”脊柱侧弯手术,需要把患者整个脊柱打开,在里面钉十几个钉。

中国医师学会小儿脊柱学组组长、广东省新苗脊柱侧弯预防中心主任杨军林教授介绍,脊柱侧弯手术在脊柱类手术中,被称为“皇冠手术”,风险最大、费用最高、并发症最多。在中国,一台脊柱侧弯手术费用在10万元到30万元之间。

让他感到害怕的是,来接受脊柱侧弯手术的病患越来越多,“天天开刀开到凌晨三四点,觉得挺恐怖的”。

脊柱侧弯早发现,99%可以不手术

据了解,脊柱侧弯高发于10岁-13岁的青少年。从生长高峰期开始,它的加速很快,一年会加重十几二十度。由于发病初期,不痛不痒,活动正常,再加上小朋友独立性比较强、家长比较少注意到背部等原因,大部分孩子的脊柱侧弯到了很严重的时候才被发现。

“一到寒暑假,手术量暴增,越做手术我越不忍心。”尽管脊柱侧弯手术已经比较成熟,但是不知道还有多少小朋友需要动这个大风险的手术,杨军林感到十分害怕。

“我们要从源头去看,如果早期发现,99%的小朋友是可以不做手术的。”据介绍,按照国际标准,脊柱侧弯到了40到60度,需要开刀治疗。如果侧弯在10到40度,按照不同程度通过形体锻炼、支具治疗和强化治疗等保守治疗,半年内就可以有显著效果。

杨军林教授的团队是国内第一个集筛查、保守治疗、手术于一体的脊柱侧弯专业治疗团队。2013年,他们在广州、深圳、汕头、珠海等4个城市进行了青少年脊椎侧弯筛查,之后在广州、中山做了普查。结果跟国际报道水平一样,发病率在1%-3%,99%的病人还没到需要手术的程度。“所以说,很有必要大范围普查,尽量减少这种高风险手术。”

筛查从人工到人工智能

杨军林的普查前前后后进行了将近10年。人工筛查成本很高,需要专业的团队才能有好的效果,难以做到全国大小城市的初中学校都得到地毯式的早期筛查。

“有一种简易的方法可能会更加好。”杨军林发现,裸露的背部外观照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脊柱侧弯程度,故联合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的林浩添教授、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的刘西洋教授着手于脊柱侧弯深度学习筛查技术的研发。最新研究成果发表于《自然》杂志子刊《通讯生物学》。

他们的团队在全球率先开发和建立了基于人体裸露背部外观照的脊柱侧弯人工智能筛查系统。在系统上上传裸露背部外观照,就可以检测是否患有脊柱侧弯,或者是否需要进一步治疗。

在验证过程中,他们发现智能系统的筛查准确率已经达到了人类专家平均水平,但速度要明显优于人工筛查,有望用于大规模脊柱侧弯筛查。

患者手术后增高6cm

周六上午,杨军林的诊室内外坐满了小朋友和家长。这些病患,有的是广东本地人,也有从广西慕名而来的。有的很轻微,只需要简单的形体锻炼就可以有效控制;有的则需要支具辅助治疗,但是不出半年也能有明显效果;也有的已经到了需要手术的程度,确定了尽早手术的时间,争取可以保留最大的脊柱功能。

病房中,一位刚做完手术的患者,从术前175cm的身高变成了181cm。

这名来自湛江的15岁男生,10月25号刚做完了脊柱侧弯手术。手术前,他脊柱侧弯83度,背后凸起了一大块。

妈妈关女士说,孩子脊柱侧弯是在初一的时候查出来的,一开始戴了支具,“可能是戴的时间不够,一年加重了50度,没办法只能手术了”。

“终止”才是筛查的目的

“你为什么想手术?为什么不保守治疗?”诊室里,15岁的小刘的脊柱侧弯已经接近国际手术标准范围,但在杨军林的治疗体系中,保守治疗还是可以有明显的效果,但小刘却不愿意保守治疗。两年前,他查出脊柱侧弯,做了两年不规范的支具治疗,不但没治好,病情反而还在加重,给他留下了心理阴影。不过,最终在杨军林的劝说下还是决定接受正规的保守治疗。

“这是我最担心的问题。当AI出现以后,大量病人被查出来却没有得到有效治疗,出现一些不专业的治疗方式,耽误病情、损害经济、影响小儿身心,这是我不愿意看到的。”

“专业有效的治疗才是普查的最终目的”。杨军林认为,脊柱侧弯要早点筛查,但查出问题后,如果不到正规的医院接受有效治疗,还不如不查。

“查,要终止才是目的。”

采写/图片/视频:南都记者 李琳

实习生 赵雅璇 张富强

新闻推荐

全面推进湛江教育事业“四轮驱动”开展综合治理

本报讯记者卓朝兴通讯员王健报道:11月13日,记者从湛江市教育局了解到:湛江市从全面推进教育综合治理着手,实现以下“四轮...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