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生之德与尚勤之功

湛江日报 2019-11-12 08:47

■龙鸣(岭师)

让雷州人自豪的是,他们拥有一座历史文化名城。城里以“十贤祠”为代表的历史古迹和精神家园里,有一笔包含大量思想、美学与美德存量以及近千年产生了丰厚利息的精神遗产。

这笔精神遗产承传到今天,用各种方式滋养着形形色色的人,使雷州大地生机盎然。在大浪淘沙的自媒体浪潮中,雷州有一个文化公众号,名为“雷情汇”,由一批眼界宽、有情怀的雷州人组成编辑队伍,负责组稿、编辑,发布质量较高的文史故事和文学作品。“雷情汇”创办两年多以来,推出了一百多期,在雷州半岛及海内外雷州籍乡亲中颇有影响。

雷州人如何对待文化?“雷情汇”执行主编容乾用他散珠播玉的文笔,给我们描绘了一个小小缩影。且看其佳作《南薰大郎》片段:有位老者携来一幅画,让大郎鉴识真伪,大郎断定是陈乔森真迹,便实言相告,并出重价恳请老者转让,老者坚拒。后来大郎又缠住老人,让他只管开价。老汉执拗,就是不卖。不想某日老者却亲自携画上门,说“这画送给你”,大郎惊讶。老者说:“识货者才惜货,我家不适合保管这种名贵的东西,归你最合适!”大郎感动,遂精心修复,挂起欣赏。某天,来了一位客人,盯住画大叫起来:“踏破铁鞋呵!这不正是岭南才子陈公乔森的画吗?”说着不待大郎作答,便浑身摸索出一千多元钱要取走古画。大郎乐了,送上保护古画的建议,一笑成交。翌日,大郎将画款封了,亲自送到赠画的老者手中,告诉他古画有了更好的去处。

这是人生态度,更是属于雷州人的文化情怀。

“雷情汇”内容杂而有品,有好几个栏目。在“半岛钩沉”栏目林宗彦介绍雷州葛布,吴家栋赞赏能人多多的北坡村;在“文化遗存”栏目中,吴史文介绍雷州传统工艺——石花菜糨糊书画装裱。

其中,文学气息最为浓郁的栏目是“心笛悠扬”。乡下老童生的散文《我为鸭头吟且歌》,文笔极具灵气,描写雷州半岛“上苍厚生之景象”。

在一个风和日丽的春日,作者与朋友一起徜徉观赏南渡河边绿茵万顷,那美景中流动的音符是成群结队嬉戏其间潜游觅食的鸭子。因鸭子又回忆起雷州人“做公道”的民俗,呈上一道传统社会遗留的人文景观。最后,文章升华出独特的人生感悟:“不论是过去还是现在,生活都未必时时处处都像享受佳肴那样美好如意,都不免有意想不到的辛酸和苦难。”

作者的另一篇散文《林间滴酒空垂泪》则是抒写他所经历的这种辛酸与苦难——但凡所书,无非血泪。他写出的不光是家族史片断,也是中国上世纪的革命史和社会史的片断,所蕴信息十分丰富。

雷州半岛有一对夫妻,以流萤为话题写了一组散文,总题目为“流萤轻撩故园梦”。二人有着共同爱好,夫唱妇随,让人想起李清照与赵明诚。他们的文章似掀开闺房一角,泄漏出的秘密情趣盎然。丈夫喻丰年的散文题目是《萤火虫》,写他们在远离城市灯光浸染的草蜢肚村纳凉时,看到流萤飞舞,想起童年往事,就讲给对方听。那是凄美的神话传说,姑娘与少年在林中日日相聚,久生情愫。某日姑娘久等少年,不料少年已生重病。姑娘眼盲,焦急时却看到一丝光亮,引她进入光明之境。她的眼晴好了,没找到少年,却看到一只萤火虫。

作者用人生的苦难酿造出纯美的灵魂、清洁的思想,又衍化出优美的文字滋润人的心田。如九曲十八湾的南渡河滋润东西洋田。雷州半岛有酷旱的天气,也有温润的气候;有强劲的台风,也有温柔的海风;所有这些,在火山喷发形成的肥沃褐色土地上,化育出的一切都有了共同的品性。正如乡下老童生的喟然感叹:“天有厚生之德,地富尚勤之功”。

有豪情但也重温情的雷州人,笔下那娓娓道来的字里行间,流淌的是醇厚的人间温情,那是对生活的感恩与诗化。

新闻推荐

雷州石花菜浆糊装裱特技获肯定 “装裱工匠”吴史文应邀参加南京学术研讨会

本报讯(记者曹龙彬通讯员吴智雅)11月8日至10日,2019“书画保护与修复研究所”成立仪式暨学术研讨会在南京师范大学美术...

 
相关阅读